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书里宋元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2:26:44
    没有亲手摸过宋元版的书,最近的时候与我有一块玻璃的距离。琉璃厂以前有一家文化遗产书店,展出过一两本宋元版的零册,凑近了看,果然是字大如钱,墨亮如漆。国家图书馆展出过几次镇馆之宝,最多的一次是文明的守望,我记得用了两个展室来展示宋元版古籍,虽然只能看到一页,不过对于看热闹的我来说,已经够了。
    我这里说的可不是宋元版的古籍,这东东离我太远了,过过眼瘾也就罢了,没什么可以纽结的。我说的书里的宋元画。
    这两天在读中国绘画史,中国人好治史,绘画史我见的就不下十个版本,连小日本都来写支那绘画史,写史么,重的是文献,大段大段地引用,至于什么是气韵生动,说得很玄虚,深入是入了,浅出是出不来了。书里的图录印得恶劣不堪,属于坏人眼睛之类。人美出过一个三十二开的小册子,中国古代绘画图录宋辽金元部分,三册。这就是比较典型的图录,看多了这书,是可能怀疑印刷术是中国人发明的。
    好在我是个大全型的选手,找一找,书还是有几本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宋元画,居然是出版社永恒的选题。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2:36:32
    就沿着出版社往下说吧。
    先说我没有的书,有一天看到浙江大学的《宋画全集》,好大的一个册子,刚想拿来看看,卖书的小姑娘说,对不起,这本书有人订购了。我说您给我拿一本看看行么?她说,对不起,就一本。我宁愿相信她的话,不愿想她看我就不象买得起这书的人。买得起这书的,形象应该是很可观的吧。
    还有一种是荣宝斋的,《宋元画册》三册一套,装帧十分考究。几年前在店里看到两册,现在想来是很便宜了,绢本的册页,我问是什么时候印的,答是八九十年代,我疑心是新印的,说现在印不出来了。我问第三册呢,答只有两册。我问有折扣么?答荣宝斋不打折。犹豫片刻放下。过了些日子再去,价签不在了,问怎么回事?答我们申请文化遗产呢!不卖了。牛气,谁叫别人是荣宝斋呢。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2:50:14
    有哪些出版社呢?
    北京的人美,文物、荣宝,上海的上美、朵云、商务。日本的聚乐社和学研社。几乎是出画册的全聚齐了,可能出画册的要不出本宋元画就不好意出来混罢。
    人美出的是《宋人画册》,这算是西谛参与出的画册,序言就是西谛先生写的。最初是古典艺术五七版,后来改为人美出的五八五九版。古典艺术是人美的副牌,为什么换来换去?不知。五九版参加了莱比锡书展,获了金奖。八十年代人美又拿来炒现饭,出了两卷本,是不是又去莱比锡参展?记不清了。九十年代又印了一次,改为一卷,书薄了许多,这本书我倒是看得最多,好用的书不值钱,当然这种书印量大,就是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版,也不值什么。什么东西印得满屋子满炕的,就不是稀为贵了。
作者:云乎哉 提交日期:2011-01-05 22:51:35
    纽结,纠结?
    楼主看来不是不喜欢日本出的好书,但说话为什么老来个“小日本”?文体不合适。平心较好。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3:00:34
    文物出了好几个,两宋名画册,宋人画册、元人画册、宋人花鸟。两宋据说是八十年代作过国礼的,杨主席曾拿来送人。六十年代初版,后又重印。(人美的老路子)这个省事。这书也很多,有意思的是这书的第十九幅(十八?)秋山红树。我看过三本都缺此页,这幅画在辽博收藏,宋人画也没有问题呀?旧题萧照有疑问而已,为何要撕下来?不解。
    宋人画册前后十多年才出齐,最后一册已是六六年了,前年有拍过十九册的,我第一次看见,很少见。不过第一册我估计印了几千册,这个样本还是真是臭街的书,不过精裱得好,当个样本,蛮好的。宋人花鸟是上博的藏品,大开平装,铜版纸印,这是文物最常见的路子。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3:02:09
    不好意思,是纠结。
    我随手打上小日本,不妥,日本人。谢云师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3:08:17
    接着聊。前面说过荣宝的宋元画册我没有买到,倒是有一张荣宝斋的木板水印,元人李亨的花鸟大轴,这倒是荣宝斋目录里有的,这幅收藏于何处?是荣宝斋还是故宫?查不到。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3:14:27
    前段时间有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关于李亨画的辨伪,说是见于宋元明清名画大观李亨的一幅画实际是清人李亨的,这幅是元人还是清人呢?看不出来。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3:27:55
    上美和朵云出的宋人画册都是上博藏的宋画,商务出的的宋人画是天籁阁旧藏,朵云还出了几处绢本的小轴,有南博藏,也有台北故宫藏,还有上博藏的,尺幅都不大。
    学研社出的宋画精华是台北故宫的宋画,若论宋画,当以台北故宫所藏为第一,北京故宫为第二,辽博与上博在伯仲之间。其余博物馆,都是很少了。海外所藏,当以日本所藏为多,大阪为第一,东京与京都次之。美国人收藏,后来居上,波士顿弗利尔大都会所藏宋人画也很多。
    今天浙江大学出的宋画全集,是习主席在浙江大力推动的文化工程,若能把两岸与海外的宋画收齐的话,也算是帮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了。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05 23:45:02
    美国人出书的风格不一样,他们喜欢在细节上下功夫,一幅画比如鹊华秋色,胡笳十八拍,秋江渔艇、溪岸等等,一幅画洋洋数万字,书里装帧普通,只有几张图,多是黑白版的,极少彩图来说明整体与细节。但对画的考证很详细,展示同时期的其它画家及画家自己不同时期的风格。美国人看来是当作学术文章来做,不喜炫其印刷之技。
    美国人长于精,日本人长于博。长于精者显得不厚重,长于博者可能失之空疏。我们爱治绘画史者,是长于精?还是长于博?
作者:悟饭 提交日期:2011-01-06 08:49:50
    看了
作者:皂荚园 提交日期:2011-01-06 20:34:45
    
    《宋画全集》故宫卷在故宫首发
    
    
    日期: 2010年12月29日 09:56 来源:浙大新闻办 作者: 周炜 阅读次数:1879
    
    
    
     12月28日,浙江大学编辑出版的《宋画全集》第一卷故宫卷完成编辑,正式出版发行。据介绍,故宫卷的发行,标志着这一浩大的出版工程在大陆的编辑工作基本已完成。
    
     《宋画全集》编辑出版启动于2005年,是浙江省文化重点工程,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负责实施。2009年12月,《宋画全集》编辑出版项目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获得1250万元国家资助资金。
    
     宋画研究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通过收集、整理存世宋画(包括五代和辽、金绘画)的高质量图像,以及古今中外宋代绘画史料及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编辑、出版《宋画全集》,全面反映两宋三百余年绘画发展历程的整体面貌,展示宋画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学习借鉴与研究宋代绘画艺术提供详备科学的基础性文献。二是以《宋画全集》的编纂工作为基础,开展两宋绘画研究,通过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活动,加强与海内外宋画研究、收藏机构和相关学者的联络与协作,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吸引、聚集国内外优秀学者,在中国古代书画的各个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综合开发,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人才。
    
     根据《宋画全集》编辑出版整体规划,《宋画全集》由图册和文献两部分内容组成,共8卷。其中第一至第七卷为图册,第八卷为宋画文献汇编。第一卷:故宫博物院藏品;第二卷:上海博物馆藏品;第三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品;第四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第五卷:大陆二十多家文化机构藏品;第六卷:欧、美国家藏品;第七卷:日本藏品;第八卷:宋画文献汇编。目前大陆部分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宋画全集》第一卷收录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全部五代、两宋、辽、金绘画作品共计254件,其入编规模之大、图版质量之高,堪称“空前”。该卷的编辑出版工作自2006年启动以来,故宫博物院、浙江大学、浙江省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反复斟酌,历时5年之久,终于在2010年底顺利面世。该卷的出版发行,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一是故宫博物院第一次以囊括所藏、堪比真迹的规模和质量,全面公布了珍藏的五代、两宋、辽、金绘画作品,彰显了故宫博物院“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的崇高理念;二是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上宋画收藏的重镇,随着藏品的全面公布,必将有力地推动海内外宋代文化艺术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三是宋画是故宫博物院的收藏重点之一,该卷的出版,为“故宫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标志着《宋画全集》中国大陆及欧美、日本各卷帙的编纂工作已基本结束。
    
     故宫博物院院长、《宋画全集》编辑委员会顾问郑欣淼,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宋画全集》第一卷主编萧燕翼等出席首发式并讲话。郑欣淼说,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全盛时期,其绘画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峰,《宋画全集》第一卷的出版,必将有力推动海内外宋代文化艺术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这对矛盾,而且为当代从事绘画创作、宋代历史研究的画家和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条件。
    
     来自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专家学者还围绕《宋画全集》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开了座谈。与会专家认为,《宋画全集》翻拍、制版和印刷都达到了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这一出版成果不仅对历史和绘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惠及绘画史、建筑、音乐、民俗、宗教等多种领域的研究者。
    
     (周炜)
    
作者:抱残守旧 提交日期:2011-01-17 19:42:41
    这套宋画全集还是比较珍贵的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3:54:32
    书友把我没有写完的帖子翻出来了,这样,接着往下写吧,写到哪儿算哪。
    所谓书里宋元,其实书里的宋元是大不一样的,比如中国和日本、美国的宋元画收藏。
    宋元画多为清宫旧藏,这主要是十全武功皇上的功劳,民间的收藏量相对是很少的。宫中宋元画自国变始流出,就是溥仪赏出的所谓清宫散佚书画的一部分。没有散出的大多南迁后运至台北故宫。双溪的导游常解说看故宫文物到台北,看故宫建筑到北京。这话说得有些道理,却不全对,台北故宫收藏了大部分宋元画中的精品巨迹,从北宋到元末绘画史上的代表作是一条完整的脉络。清宫散佚书画除了流散海外,留在大陆的宋元画辽博上博藏了一些,大多数又回到了北京故宫,故宫一级文物八千之巨,占全国六分之一,怎能说没有文物?但宋元画远不逮台北故宫,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出的宋元画册,大多是小景册页,一个原因是鸿篇大作多在双溪,二是北宋高头大轴,印在书里实在难度大大。当时的印刷技术不能克服尺幅与清晰度、印制成本的难关。但册页与扇面若印得好,看起来就蛮舒服,比如辽博出的《宋元山水集册》,清宫旧藏,改了名字,为何不知。全彩印制,图版较清楚,装帧尤其出色。
    说起大陆出的老版宋元画册,我粗粗看了一下,好象全是册页小轴或是团扇,有没有出过大轴长卷?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4:07:41
    宋元画,中国的宋元画与美国的宋元画差不多,但与日本的宋元画就大不一样了。
    近日读高居翰的书,谈及这个问题。这个倒不是他的观念,日本学者早就提出过这种想法。日本的宋元画有两种,一种是古渡期的宋元画,就是日本出的大部分书里的宋元,比如聚乐社出的宋元名画,大部分是室町时代的宋元画收藏。宋元看起来与我们的宋元画大不一样,唯有小轴,没有高轴长卷,连册页也没有。日本人有独特的重装方式,这有点“重装上阵”的意思了啊。他们把册页的一诗一画粘成小轴,象马麟的《山含秋色近》或是把长卷割成若干小轴,象是法常的《八景》,比例甚为怪异。二是明治以后的宋元,这与我们所常见宋元画就接近了,审美情趣越来越接近中国传统,这与两个人有关系,一是内藤虎次郎,二是罗振玉,日本的重要收藏或多或少与他们有些关系,从这时起,终于与中国传统文人趋向一致。比如李成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这几幅画都是最近在上海展出过,有幸看过的,托了上海世博会的福。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01-18 14:11:08
    C兄静心写下去吧!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01-18 14:12:47
    罗这位大古董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4:14:45
    谢井师,井师说到点了,我这人读书不用心,主要是心不静,本来查一件东西,翻书看看就到爪哇国了,从宋元画到石涛再到景元斋再到什么什么,就不知道到底看什么了。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4:20:12
    罗振玉对日本收藏是作了大贡献的,不仅是若干文物,这是微不足道的,他对于日本的收藏理念起了很大的改变,可说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的大功臣。
    这么说对中国人来说是很伤心的,但日本人不去收藏,还不是落到美国人手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01-18 14:31:20
    C兄坚持,一定能写出好文字。
    
    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看到,罗振玉一生经手文物无限,到死了,不舍得出手的有两件,一个是虎符,一个是宋朝拓片。
    
    等着再贵了,就回流了。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4:41:20
    接着瞎聊,说点别的。日本人明治前收藏中国瓷器,喜欢的是三种,一是天目盌,二是万历赤绘,三是龙泉青瓷。天目盌和日本茶道有渊源,可以理解。洪武帝废了唐宋以来的茶道传统,天目这类东西,已经完全没有用处,日本的茶虽不济,但道却是很深的。至于万历五彩,我一直就没有看出好来,这种夸张怪诞的作风,不是中国主流审美的传统。中国人喜欢含蓄的美。龙泉青瓷是宋元时代主要的外销瓷,是不够官窑的主流水准的。
    以前看山中商会的一个材料,讲的是山中商会经销中国官窑瓷器的一些成交纪录。永宣青花与清三代的官窑向不为日本人所关注,但随着美国人的大量参与,成交价上涨很快。日本人意识到明清宫窑之美与价值,收藏明清官窑也渐渐多起来,有很多精品在东京国立和京都国立可以看到。
    这也是时代不同,审美取向发生变化的一个例子吧。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01-18 14:42:48
    小日本的传统中总有变态因子。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4:45:31
    没错,变态说得好。浮世绘是如此,AV也是如此,这就是文化。现在中国人也开始喜欢这种因子了。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01-18 14:54:39
    嗯,所以还是得看好东西,否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4:58:44
    接着说宋元画,要不就跑苍井空了。
    明治起日本人在很短的时间,收集宋元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能仅次于美国人。当然美国人的收藏也与日本人有关。美国人收藏最好的是波士敦美术馆,这是一家比较年轻的博物馆,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冈仓天心,他在担任东洋部主任期间,收集了很多中国宋元古画,他的弟子富田幸次郎继任,就是编波士敦藏画的那位。这个话题太长,就到这儿吧。至于欧洲,因为没有中国人与日本人帮忙,收藏的都是散碎银两,是没有编出《八代遗珍》这样的册子的。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5:04:04
    冈仓提出的口号是“亚洲第一”亚洲唯一,这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当时的日本全盤西化,中国是东亚病夫,是没有人瞧得上的。时光过去几十年,批判冈仓的文章很多,但谁又能说他的话没有预言的成分?
    日本人,中国人,可能是西方世界美国人曾经和现在唯二感到压力很大的民族。
作者:ddzz-2000 提交日期:2011-01-18 15:10:43
    说是见于宋元明清名画大观李亨的一幅画实际是清人李亨的,这幅是元人还是清人呢?看不出来。
    ------------
    不知是不是这个?
    
    启老: 不妨举一个例子:就拿我尊敬的张效彬先生来说,他是我的前辈,由于熟识,说话就非常随便。他晚年收藏了一幅清代人的画,正好元代有一个和他同名的画家,有人就在这幅画上加了一段明朝人的跋,说这幅画是元代那个画家的画。我和王世襄先生曾写文章澄清这一问题,张老先生知道后很不高兴。再见到我们的时候用训斥小孩子的口吻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还淘气不淘气了?”我们说:“不淘气了。”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这虽然是一段可入《世说新语》的雅趣笑谈,但足以说明“挟长”、“挟贵”的现象是存在的。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01-18 15:11:02
    这两个民族本身也是鸭梨很大。
    不捣乱了,C兄继续。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5:19:49
    接着说美国人,美国人不喜欢做大画册,他们喜欢研究,前面说过,他们喜欢把一幅画没完没了地比较,大都会,普林斯顿等等出的册子,多为八开十六开的精平装,极少印很多的图版,就是《八代遗珍》这样的书画录,也多为黑白小图版,让我这样的人看得很不过瘾。但别人就是这种路子,一幅画就跟你说透了,《溪岸图》《鹊华秋色图》《秋江鱼艇图》《胡笳十八拍》,有谁比他们说得很清楚?他们是西方人,按理来说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着很大障碍的。
    也有例外,就是我前面说的波士敦藏画,完全是中国日本式的出书方式,他们出过三种,三十年代,六十年代,九十年代,时间正好跨越三十年。因为前两种把宋元分成两册,最后一种专门讲宋元画,所谓唐不过一幅历代帝王图而已,不对,应该是半幅唐,前半部是宋以后摹本。
    这本书全彩印,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只印了二百部英文版,我估计怕成本太高,卖不出去。博物馆的宋元重要藏品全部著录,也只有他有这个魄力印这种厚册子,别家可能只能印薄本了。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5:22:35
    说是见于宋元明清名画大观李亨的一幅画实际是清人李亨的,这幅是元人还是清人呢?看不出来。
     ------------
     不知是不是这个?
    
     启老: 不妨举一个例子:就拿我尊敬的张效彬先生来说,他是我的前辈,由于熟识,说话就非常随便。他晚年收藏了一幅清代人的画,正好元代有一个和他同名的画家,有人就在这幅画上加了一段明朝人的跋,说这幅画是元代那个画家的画。我和王世襄先生曾写文章澄清这一问题,张老先生知道后很不高兴。再见到我们的时候用训斥小孩子的口吻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还淘气不淘气了?”我们说:“不淘气了。”大家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这虽然是一段可入《世说新语》的雅趣笑谈,但足以说明“挟长”、“挟贵”的现象是存在的。
    
    
    这段我看过,但应该不是这幅,这幅画没有题跋,只有属款“李亨”二字。哪天有功夫上张图给兄一观。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5:33:41
    说是例外,也不稀奇,因为波士敦藏画是日本人印的,大冢巧艺,中国人很熟悉,就是印唐宋元明名画大观与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与支那名画宝鉴的那家,可称日本珂罗版第一。但战后风头已被学研社、讲谈社盖过去,除了这部书,大冢后来还印过什么大册子么?
    这部书据说给中国人压力很大,中国人欲在出版上显出国际实力,就是从超越这部书出发。第一部是晋唐宋元,第二部是清宫散佚,第三部是名画经典。全是这种巨厚的精装大册子,印刷技艺已没有什么差别,就看谁的好东西多了。到了最新的宋画全集,已没有人在这种领域挑战中国人了。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1-01-18 15:35:20
    看见有讨论了,红一下,欢迎更多的书友参与讨论。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5:56:35
    这种书的好处是尺寸款识印鉴题跋都有了,可以完整地欣赏一幅宋元画。缺点是太厚重,要看一件东西,要把这个重十多公斤的东西搬来搬去,是个很重的体力活。其次是说明太简略,文字部分看不过瘾。这人是不是有病?文字多了没意思,文字少了犹嫌少。当然我知道,用这样的四开的厚重书印文字多了,就过于奢侈了。
    不若以前故宫与上博印的卷轴,展玩于案上,更是有意思。但那东西就更贵了,二玄社也印过书画一百多种,我想其中有很多的宋元画,这种东西可称书的衍生品,收藏的意义远大于读书的目的了。
    不管怎样说,从波士敦藏画起,书里宋元画总算是突破册页扇面,走向高轴长卷的印制。让我们看见真正清晰的宋元画,不能不说是一个飞跃。
作者:空心斋主 提交日期:2011-01-18 16:51:10
    小日本就小日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中日难道会永远友好,梦呓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01-18 16:54:44
    米国人写画册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存着挑战的心理,如果存着,大约不会去写画册了,做毛边、限量、精装、签名更合适,比如张充和的《桃花鱼》,写画的,大约是能感觉出画的美,所以才写得出,也是需要一个心境。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1-01-18 17:32:43
    作者:云乎哉 提交日期:2011-01-05 22:51:35
    楼主看来不是不喜欢日本出的好书,
    但说话为什么老来个“小日本”?
    文体不合适。平心较好。
    ------------------
    我在想,要是陈垣、陈寅恪满口“小日本”、“美国佬”、“德国鬼子”的,到底是啥模样?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11-01-18 19:35:42
    现在的陈垣、陈寅恪说不准也会说“鬼子”,不过频率可能不高。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11-01-18 19:39:41
    美国旧书店里大画册不少,好象价格普遍不高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11-01-18 19:41:20
    C老自己画画吗?
作者:注注 提交日期:2011-01-18 20:45:29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14:41:20
     接着瞎聊,说点别的。日本人明治前收藏中国瓷器,喜欢的是三种,一是天目盌,二是万历赤绘,三是龙泉青瓷。
    ——————————————————
    完全同意。
    
    
    至于万历五彩,我一直就没有看出好来,这种夸张怪诞的作风,不是中国主流审美的传统。
    ——————————————————
    夸张怪诞,日本有这个传统,跟岛国心态有没有关系?
    
    
    以前看山中商会的一个材料,讲的是山中商会经销中国官窑瓷器的一些成交纪录。永宣青花与清三代的官窑向不为日本人所关注,但随着美国人的大量参与,成交价上涨很快。日本人意识到明清宫窑之美与价值,收藏明清官窑也渐渐多起来,有很多精品在东京国立和京都国立可以看到。
    ——————————————————
    山中商会的材料很好啊,想看看。
    
    其实早先中国人也不重视青花,这“早先”的下限大概到明初的几十年截止,永乐之后青花就成了举国皆喜爱的东西了。得承认日本人的审美习惯确实比俺们更接近唐宋。
    
    C兄富收藏,对文物也颇有见地,佩服。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0:52:16
    一个烂帖居然有这么多高手大佬跟帖,看来帖子写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只有坚持写就有人看。
    这样的话,我对胡同的番薯日记没有以前那样崇拜了。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0:59:06
    小日本就小日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中日难道会永远友好,梦呓
    
    
    我是跟日本有深仇大恨的人,我姥爷就是日本人杀害的,日本到我们老家就是最后一站了,他们再就没有到更西了,他们可以归西 了。
    但日本 人永远是中国人的背影,不突破日本人,中国人不可能走向世界。
    我不是个粪青。但我做的产品让日本企业放弃了,韩国人知道了之后,他们集体向我敬酒,说您这们年轻,能把过去记得这们多的中国人,不多见。
    他们不知道 ,我跟日本曾经有过血海深仇。
    我这样的人,可能友好吗?我宽恕不了他们,我的姥爷在天之灵看着他不成器的子孙。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1:03:50
    我在想,要是陈垣、陈寅恪满口“小日本”、“美国佬”、“德国鬼子”的,到底是啥模样?
    
    
    我已经够君子了,不好意思,我今天有点过,可能说得不对,不太各谐。我不是一个谦谦君子,我从来没有忘记我的家族史。我读这么多日本人的书,是想着我们有一天能超过他们,这种心态,是很变态的,不正常。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1:08:19
    C老自己画画吗?
    
    我一点也不懂画,但差一点成了画匠。我上中学的时候,曾得了全县绘画第一名,中国画“春风又绿”,应该是水墨淡设色。我们老师希望我学画,我没有听他的,幸好,要不然今天在潘家园卖假画呢。冬天很冷,要是有人卖画,能买的就买一张吧,不容易。
    我还是这样想,给孩子的忠告,做个平凡的匠人,或是买卖人,不要去搞艺术。这玩艺,养不了家。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1:10:35
    C兄富收藏,对文物也颇有见地,佩服。
    
    能得到布衣大佬的鼓励,很有虚荣感,虽然我知道这话不实。人就这样,就爱听好话。
    谢谢注注兄。
作者:yamaha 提交日期:2011-01-18 21:18:06
    作者:空心斋主 提交日期:2011-01-18 16:51:10
     小日本就小日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中日难道会永远友好,梦呓
    -------------------
    也未必永远打仗,除非楼主之流一心想核平东京.利益博弈,用不着愤青成天激动.愤青有书再多也是愤青.
作者:yamaha 提交日期:2011-01-18 21:21:17
    也未必永远打仗,除非楼主之流一心想核平东京.利益博弈,用不着愤青成天激动.愤青有书再多也是愤青.
    --------------------------------------------------------------------------
    也未必永远打仗,除非 楼上 之流一心想核平东京.利益博弈,用不着愤青成天激动.愤青有书再多也是愤青.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1:23:41
    也未必永远打仗,除非楼主之流一心想核平东京.利益博弈,用不着愤青成天激动.愤青有书再多也是愤青.
    
    
    楼主之流?楼主就是楼主,没有之流。
    成天激动?我现在激都不动了。该吃点补药了。
    粪青?我没有什么书,但我早已过了粪青的年纪了。
作者:注注 提交日期:2011-01-18 21:24:50
    我得谢谢C兄呢。要不然哪里去找这么些厚重画册看?再者,我那是实在话,不信问问诸位布衣。
    
    闲话少说,等着看C兄写下去。挺有启发的,将来也结集本“学画手记”什么的。
作者:yamaha 提交日期:2011-01-18 21:45:16
    cyclopentane兄,说的不是你.一开始打字打错了. 马上更正了.
    
    
    作者:yamaha 提交日期:2011-01-18 21:18:06
    
     作者:空心斋主 提交日期:2011-01-18 16:51:10
     小日本就小日本,没有什么不好的,中日难道会永远友好,梦呓
     -------------------
     也未必永远打仗,除非楼主之流一心想核平东京.利益博弈,用不着愤青成天激动.愤青有书再多也是愤青.
    
    
    作者:yamaha 提交日期:2011-01-18 21:21:17
    
     也未必永远打仗,除非楼主之流一心想核平东京.利益博弈,用不着愤青成天激动.愤青有书再多也是愤青.
     --------------------------------------------------------------------------
     也未必永远打仗,除非 楼上 之流一心想核平东京.利益博弈,用不着愤青成天激动.愤青有书再多也是愤青.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1:49:57
    注注兄又给拐回来了。
    接着说。
    为什么宋元画是永恒的主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宋元就到头了。无论是山水、人物、花鸟,甚至竹石。洪武以后,不过是在重复自己,在有限的技巧里打转转。
    
    网上抄一段
    在中国画中,人物画种最难,而减笔人物尤不易,故历代画家鲜有为之者。五代石恪、南宋梁楷、明陈洪绶,虽偶为之,然终无体系,弗成气候。何以言此?乃因以减笔不失细描法度、写意仍具工笔精神之高标准而衡量也。执是观诸古今画史,曰人物画至于当代范曾,筑一重镇,足以睥睨古今,当非过誉也。
    
    我 呸!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1:51:34
    yamaha兄,我没有说您,也没有说别人,我说我自己呢!兄不必介怀。
作者:抱残守旧 提交日期:2011-01-18 21:54:24
     网上抄一段
     在中国画中,人物画种最难,而减笔人物尤不易,故历代画家鲜有为之者。五代石恪、南宋梁楷、明陈洪绶,虽偶为之,然终无体系,弗成气候。何以言此?乃因以减笔不失细描法度、写意仍具工笔精神之高标准而衡量也。执是观诸古今画史,曰人物画至于当代范曾,筑一重镇,足以睥睨古今,当非过誉也。
    
     我 呸!
    
    -------------------------------
    
    呸得好啊!
作者:抱残守旧 提交日期:2011-01-18 21:56:50
     我还是这样想,给孩子的忠告,做个平凡的匠人,或是买卖人,不要去搞艺术。这玩艺,养不了家。
    
    ---------------------------------
    
    C兄这话说真好啊,让我感慨感慨再感慨啊!
    我也曾往艺术这条路走,但是为了另一半放弃了,下了海,现在妻子读了硕士变博士,做了讲师准备做副高。而我只好赚钱养家,但是不忘买画册啊!
作者:抱残守旧 提交日期:2011-01-18 22:01:50
    C兄说,美国的出关于中国画的书,总是精于分析。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么,他们习惯于科学的解构,这点在西方绘画中完全可以体现。不过用这样的科学方式来解构中国画,就未免有点秦琼战关公的味道。当然,从观察角度而言,看惯了画论的玄妙语言,看看诸如高居翰先生这样的作品,也应该是种享受,不过很大一部分,看得时候过瘾,看完了更有云山雾罩的感觉。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2:08:33
     C兄这话说真好啊,让我感慨感慨再感慨啊!
     我也曾往艺术这条路走,但是为了另一半放弃了,下了海,现在妻子读了硕士变博士,做了讲师准备做副高。而我只好赚钱养家,但是不忘买画册啊!
    
    本来打好一段,看到抱师的回复,还是忍不住先回。
    我也曾往艺术这条路走,但是为了另一半放弃了,没下海,怕呛着。现在妻子成了家庭妇女,我只好赚钱养家,买点画册就为升值啊! 这年代,房不让买,车不让买,只好买点画册了,过些时候,画册也要凭票了,买画册人兄弟们,趁早啊!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2:12:51
    当然,从观察角度而言,看惯了画论的玄妙语言,看看诸如高居翰先生这样的作品,也应该是种享受,不过很大一部分,看得时候过瘾,看完了更有云山雾罩的感觉。
    
    看完高居翰的书,有些失望,不为别的,他们总想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一个不科学的东西,但他们下了功夫,就象是西毒欧阳锋,横练九阴真经,到时在我们的花拳绣腿面前,真让人骇目。
作者:diamonds 提交日期:2011-01-18 22:35:53
    明清文人画,讲笔墨和趣味了嘛,技法让位了
作者:高卧东山 提交日期:2011-01-18 22:39:43
    好看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2:42:47
    我一般把比较得意的帖子叫做仿高卧笔,以示对高人之敬。
    这么鼓励我,就接着写吧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2:49:20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里,诗为上,词曲为次,书法再次,画为末了。
    在中国画的世界里,山水为上,竹石次之,人物再次,花鸟还次,至于道释宫室,不足论矣。
    在中国山水的世界里,有三个传统,一为北方的巨制山水,二为南方的残山剩水,三为董巨四家的文人山水。这些画,后人还能突破的空间么?石涛作了很大努力,只隔了薄薄的一层,写生与摹古,这个问题如何求解,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希望。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2:56:24
    戴老所说笔墨与趣味,是书法,已经背离了绘画的宗旨。绘画最重要是技法,是眼观的世界与手上的表现功夫,至于其它,都不太重要。
    宋元的绘画,要花很大的精力来画,每个细节都要观察到。这点我在贺岁帖中说到,没有看过《窠石平远图》之前,不要轻易品评他,因为他太大了,超过了你的想象。
    明之后的文人画,只要字写得好就行。没有外在世界,只有精神的家园。我曾在美术馆看到吴昌硕的梅花四条屏,看一遍不过瘾,再看一遍两遍。最后才看出来,这明明是一幅四条屏的书法,我一直以为是梅花!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8 23:02:51
    再说竹石,竹子谁画得好,网上说是郑板桥,额的神啊,误人子弟呀!
    竹子画的人,有文与可,有梅道人,再放宽一些说,可说道济。宋元以后,兰竹当风,又有谁能道得其中三味?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11-01-18 23:16:55
    好看.
作者:lcw010 提交日期:2011-01-18 23:41:38
    这年代,房不让买,车不让买,只好买点画册了
    ==============
    有意思!有世说新语的味道。
作者:diamonds 提交日期:2011-01-19 00:12:21
    颜料在吴昌硕那里,等同于墨
作者:日晷 提交日期:2011-01-19 07:55:12
    眼瞅着这帖子从谈画册编印谈到了笔墨
    
    笔墨这话题就放放吧,门户太深.
    
    东亚人可以鉴赏,老美就只能研究了,地域文化差异吧.
    
    换位想想,大街上抓一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鉴赏西方油画,他也是不懂的.但不妨碍学院派在弄那东西.
作者:空心斋主 提交日期:2011-01-19 09:35:44
    说句“小日本”就会引来“愤青”的帽子,
    以后可能依您所愿不会打仗了,
    因为经济侵略和精神侵略已经遍布国土,
    只是某些人不愿清醒而已。
    对此在下无语。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9 09:42:36
    我这人说话常跑题,一会儿就不知所云了。日晷师又给我拉回来,笔墨意趣的话题先放一放,还是说说宋元画册的印刷吧。
    先从印刷的种类说起,一是石印二是珂罗三是三色铜四是胶印五是木板水印。我看石印的东西很少,好象就是《宋元宝绘》有过石印的样本,但印得很糊糊,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不知有没有印得很好的宋元画采用石印之技,请教日晷兄。
    后几种书就多了,容我一一道来。
    
    
作者:diamonds 提交日期:2011-01-19 09:48:27
    ok,说画册,哈哈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9 10:23:26
    一、珂罗版
    珂罗是希腊语,意为胶质,德国人说是光学版,我们曾名之曰玻璃版。这段叫法从日本来,日本很多的珂罗版叫做玻璃版。这种技艺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发明的。
    中国人向日本人学的,日本人向美国人学的,美国人向德国人学的,这就是玻璃技艺的传入历史。
    中国人学玻璃版也有百年的历史,始于光绪二十八年。无锡人廉南湖办文明书局始用珂罗版印。后来有正、中华书局大量用此技术印画册。日本人很保守,不愿把此技传于人,但中国人聪明,没费什么事就学得挺好。中国人搞山寨是有传统的。
    但山寨版还是有些缺憾,珂罗版最大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浓淡清晰,我们早期的珂罗版最大的毛病是平面化,墨色层次不分明。你若拿二三十年代聚乐社与大冢印的画册与上海出的相较,差距还是很大。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9 10:33:31
    当年狄平子的有正也搞珂罗版,但他们做彩色珂罗,这个准确说是半彩珂罗,因为彩是人工着色。我看过一套狄平子出的《中国名画集》精装本,里面就有彩色珂罗。这本书可称是中国现代印刷技术大全,大多数的印刷技术上面都体现了。
    后来做珂罗版最著的是秦家的艺苑真赏,招牌是戴圣保和胡颂高。秦家店五七年公私合营到古籍书店后就寂寂无闻了。但戴圣保与胡颂高可是国宝,西谛曾想把他们两家都迁到北京来,做了工作,把安定留在上海,把申记迁到北京。这才有了《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的古典艺术版。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9 10:35:11
    至于申记与安定什么时候脱离秦家店单干,我手头没有资料,不能瞎猜,得请教沪上的专家了。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9 10:41:02
    我认真比较过日本 聚乐社出的《宋元名画》与大冢的《宋元明清名画大观》,珂罗版还是大冢印得层次感更强,但聚乐社常用首页用木板原色印,比单纯用珂罗版的书感觉就更丰富了。
    人美出的二卷本和五卷本《中国历代名画》也是珂罗版,应该也是申记迁京后徒弟们做的,水平在当时是每一流的,但后来八十年代末印了六册本,粗劣不堪,图版全花了。
作者:diamonds 提交日期:2011-01-19 10:43:01
    狄平子的中国名画集里面的彩色好像都是铜版和木版水印吧?是珂罗么?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9 10:47:25
    资料这样说,
    狄平子的珂罗版印刷,为黑白单色,印彩色要人工着色,所用铜版由法国人在徐家汇土家湾搞的。
    怎解?我当时看过一眼,还真看不出来。有可能我说错了。请教。
作者:纷纷 提交日期:2011-01-19 12:08:48
    与C兄一样,我对小日本是有家仇国恨的。爷爷当年是臧克家的学生,热血青年奔赴延安,瓦窑堡抗大毕业后做敌后工作,最后一封信是从清河某茶馆寄出的。日军大扫荡,发现这个有口音的青年人,后果可想而知。卒年26岁。所以我家没有一件日货,我从不要求别人,但我自己一定不买日货。可惜除此之外身无长计,不能像C兄那样报效祖先。手头也在看高居翰,据说大陆的没有台版的印刷质量好。手头很多中国的画论都是语言描述高深详尽,但并不附画,有的甚至就是一句见某某博物馆(经常在美国)。像这样文图皆有我已经很满意了。毕竟是门外汉,喜欢看国画,但现在下班后去学素描和速写,乐趣满满。教画的老师看见我这既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奔着谋生的学生别提多高兴了。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1-01-19 13:08:13
    不知兄说的是不是隔江山色江岸送别与山外山?石头出的高居翰三卷印得也不算好,就是英文原版也印得一般,他那套是个研究书籍,并不是图录。两回事
作者:皂荚园 提交日期:2011-01-19 16:19:02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出版工作启动
    
    日期: 2011年01月18日 17:27 来源:浙大新闻办 作者: 未知
    
     2011年1月10日至15日,浙大党委书记张曦率浙江大学出版社《绘画大系》出版编辑工作工作组赴日,走访了日本著名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大和文华馆、大阪市立美术馆、出光美术馆、松涛美术馆、根津美术馆、泉屋博古馆、湖中居,并走访了日本知名的个人收藏家。
    
     继《宋画全集》的出版工作接近尾声,学校文化出版建设工程的另一项国家级精品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拉开帷幕。代表团此行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启动做前期准备。所访单位和个人均曾为《宋画全集》日本卷的出版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张曦在向他们表示感谢的同时,介绍了《绘画大系》的出版计划。张曦强调,《绘画大系》的出版不仅将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利用的平台,为全世界中国古代绘画爱好者提供鉴赏的机会,更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贡献。各馆以及个人收藏家对《宋画全集》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绘画大系》和《宋画全集》都是造福全人类的文化工程,表示将尽力支持《绘画大系》的工作。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