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香港旧书成古董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0 14:01:31
    香港旧书成古董
    ◆许定铭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热衷搜寻「民国版新文学平装书」,曾多次远赴北京及上海大破悭囊;却甚少人知道我对香港版的新文学旧书也兴趣甚浓。我一九六○年代初涉足文坛,对本港文事十分关心,很早已对香港出版的书有偏爱,可惜当时年少无知,以为人既在香港,何愁买不到港版旧书?毫不珍惜,往往在收到难得的好书,读过、翻过或玩过以后,随手又转售出去,留下的不多。然而,世事又岂会像我们所预料,到我发现即使是香港出版的书也不容易得见时,才猛然醒觉把港版文学书留下,又急急到旧书店去翻寻,早已事过境迁,好书已成绝响,难得一见了!
    虽然港版旧书已是凤毛麟角,我到底是在旧书圈子中打滚近五十年的老行家,总有些找好书的门路,大可在此炫耀一番。此中比较有趣的港版老书,当推罗拔高的《山城雨景》(香港华侨日报社,一九四四) 。
    罗拔高,原是一九三○年代在上海编电影杂志《银星》,并经常在《良友画报》上写小说的广东人卢梦殊,因为爱食「萝卜糕」,便用了谐音「罗拔高」作笔名,曾出过中篇小说《阿串姐》(上海真善美书店,一九二八)。
    我起先以为「山城」是重庆,翻开一看,原来此「山城」即是「太平山下」的香港,它要给我们看的,是:一九四二年香港社会的众生相!一○八页的《山城雨景》,内含〈黎明〉、〈企米〉、〈寂寞者底群像〉、〈夜〉……等十个短篇,都写于一九四二年,作者在自序中谦称这些都是混饭吃的文字,在报上刊过再出单行本,不过是希望多赚一些。其实这里有:街头的露宿者、失意的艺术家、塘西纨裤子弟的堕落……是真正反映沦陷时期的文学!
    反映时代是文学作品的责任,并无特别,也不见得特别珍贵;我说它有趣,是《山城雨景》的扉页,竟然有一行从未见过的标语:「香港占领地总督部报道部许可济」!书前有叶灵凤的序,书后有戴望舒的跋,如果没有这两位助阵,看来沦陷时期要出一本书真不容易!
    新近我买到卞之琳的诗集《慰劳信集》(香港明日社,一九四○),六十二页的小书,收诗作二十首:〈给随便哪一位神枪手〉、〈给地方武装的新战士〉、〈给放哨的儿童〉、〈给一位夺马的勇士〉、〈给献金的卖笑者〉、〈给一切的劳苦者〉 ……,都是他一九三八、三九年间在延安一带访问,随游击队在太行山一带活动时的成果,歌颂劳苦大众的诗篇。此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印量少,非常罕见,书名页后有如下一段话:
    本书初版用模造纸印五册,号码由甲至戊为非卖品;用上等道林纸印五十册,号码由一至五十。
    哗,老天!七十年前仅印五十册的书,至今还有「八品」,相当难得。
    出版于一九四四年的《山城雨景》和一九四○年面世的《慰劳信集》,在不同的书店中,在各时期书主的手中流转了近七十年,才落到我手中,这种「缘份」要比书的价值大得多!
    这种曾经战乱及骚动留下来的珍品,没有人可以为它们定价,应该是拿到拍卖会去让市场定价。不过,我可以告诉你:香港的旧书价已在岁月的流逝及通货膨胀中突飞猛进了,且让我告诉大家一些香港旧书拍卖会中的拍出价,供大家参考、估计。
    香港的小型拍卖会一向拍的都是字画和古玩。一直只经营旧书买卖的新亚旧书店主人忽发奇想,自二○○九年起,每半年举办一次「旧书拍卖会」,至今已办了五次,这几次拍卖热闹非常,使原本只静静地躺在旧书库里,或插在爱书人架上蒙尘的旧书,忽地吐气扬眉,提高他们的身价至「古董」级数。
    在「新亚旧书拍卖会」中,最使我惊讶的,是香港一九七○年代的文史掌故杂志《大人》和《大成》。这两种期刊都是沈苇窗主编的,前者共四十二期,后者全套二二一期。不知从何时起,这两套杂志一直是内地旧书业者的抢手货式,约五年前已不时有人从旧书行内搜购,一般是每册五十元。但在「新亚旧书拍卖会」中,这两种期刊,无论是散本或几十本一起拍,每次出现都有人狂抢,最初的成交价是每本七十,然后是一百、百五……的三级跳,最近的一次是齐全的四十二本《大人》,起拍价五千,最后成交价是二万六千元,能不令人咋舌!
    因《大人》和《大成》掀起炒风,在网上的拍卖会上,我见过同类杂志,由林熙(高伯雨)一九六○年代主编的《大华》四十三期(欠复刊的十几期)也拍得近八千元;区惠本、黄俊东等一九七○年代主编的《波文》,全套仅五册,亦抢至四千多元!
    在新亚的拍卖会中,最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一些旧「公仔书」。如果你在香港长大,一定知道《儿童乐园》,你不信也得信:《儿童乐园》被抢拍至四百元一册。你少时一定也读过漫画《财叔》,老天,那三二十页的老漫画,不过五十多年历史,居然被抢拍到一千以上!
    一九五○及六○年代的流行书:女飞贼黄莺、女黑侠木兰花、中国杀人王、牛精良、郑慧……等老书,每本都在二百元以上。套书方面,老版金庸被推至七、八千元一套。最牛的是杨天成的《纨裤子弟手记》,全套三十册拍出六千元,平均价二百,他另外的单本爱情小说,竟拍到三百以上。真真想不到的是,这些我们看不起、不存的流行书,居然是这么昂贵的「商品」!
    新亚的拍卖会,每次都有令人惊喜的高价,像张爱玲一张几十字的便条是五万多,爱因斯坦的一页手稿拍出八万六,罗曼罗兰的七封信拍了九万一,辜鸿铭的《春秋大义》是十五万,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贺礼的《新约全书》是三十三万……,都赢得热烈的掌声!
    最有趣的是黄俊东的《书话集》,此书很常见,奇在无论网上或新亚的拍卖会,经常都会拍得近千圆的高价。某次竟然有几个人争持不下,你一句我一句的狂叫,最后以六千一拍出,全场哗然。因为有了六千一的纪录,跟着的下一次,便出现了几本《书话集》,你道结果如何?全拍了三两百,得啖笑!
    纵观几次旧书拍卖,有价有市的顺序是:线装书、画册、政治、野史、掌故、漫画、流行小说……。抱歉,文学书仅排末座,多为三、五百块的,过千元的甚少。从北京、上海及网上各大甩卖会得来的经验,觉得香港这些旧书拍卖会仅是初起步,将来一定愈拍愈贵,大放异彩,像《山城雨景》和《慰劳信集》这样罕见的精品,肯定会在未来的旧书拍卖会上稳占高位,你是否也会有兴趣先行搜寻,再来分一杯羹?
                         ——2011年6月
                             刊于2012年度《纸情》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11-10-20 14:05:40
    羡慕。羡慕。。:)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10-20 14:17:30
    因为有了六千一的纪录,跟着的下一次,便出现了几本《书话集》,你道结果如何?全拍了三两百,得啖笑!
    
    
    --------------------------
    怎么会这样呢?
作者:苇子 提交日期:2011-10-20 14:31:56
    呵呵!
作者:yp 提交日期:2011-10-20 14:37:11
    《纨裤子弟手记》= <二世祖手記〉?
作者:yp 提交日期:2011-10-20 14:37:12
    《纨裤子弟手记》= <二世祖手記〉?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0 15:07:49
    多謝YP
    
    我這篇文是用繁體字寫的,用電腦的「繁轉簡」一按變成這樣,徒呼奈何!
    
    《二世祖手記》才對。
    
    另答井田制
    
    舊書的價在於「罕見」,只得一本,大家搶,沒有理性。書多了,人人忍手等下次,其實是走寶。
    
    舉個例:
    有本叫《千歲宴...》文集,是一班老人家飲宴后突發奇想的文集,是一九七○年代的書,沒甚麼特別,標價約三百元,最后怎樣?
    完全沒人可以想得到,結果是----3萬!
    
    第二次再來,標价三千,結果流拍了,沒人要。
作者:江左世家 提交日期:2011-10-20 15:40:40
    记得四五年前在天涯社区读到过许兄的澳门访书记,其中提到了云碧琳与五月出版社。
    
    偶然的机会买到了云碧琳的《燕子崖》,1958年五月出版社的初版,由白朗宁装帧,书中有十余幅胡三元、桑亮等人所作以道林纸精印的插图。整体装帧不输于民国时期以装帧闻名的几种旧平装。
    
    可惜得到的是平装本,封底标注另有硬皮精印本与皮面精装本,无法想象是怎样的美丽模样。
    
    想来这样的平装书也能在香港的旧书拍卖会上稳占高位吧:)
作者:北京书话 提交日期:2011-10-20 16:21:47
    书林掌故,有趣有益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10-20 16:51:03
    新亚苏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香港一向是对市场敏感度高的地方。书籍拍卖,其实还是向西方看齐,索斯比本来就是拍书籍起家的,经过几百年检验的高价书,一定有它的理由。
    
    只是移到中文书上,需要做一些转换,就像繁体变简体。
    
    比如,国外两种东西的价格极高,而国内并不高,一是名作家手稿,另一是精装出版作家签赠本。我觉得还应该再高才是。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0 17:51:17
    江左世家
    
    非常抱歉告新你,知道雲碧琳和五月出版社的人不多,《燕子崖》雖然少見,但書价應不會過三百。
    
    〈澳門淘書記〉已收進《愛書人手記》;另有〈五月出版社的書刊〉,可見於《舊書刊摭拾》。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0 17:55:58
    五月出版社是慕容羽軍、雲碧琳夫婦主持的,此出版社的書很罕見。還有一點可告訴你的:「白郎寧」即慕容羽軍。
作者:刀剑笑 提交日期:2011-10-20 18:01:22
    请问那本拍了15万的春秋大义是作者签名本吗?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0 18:09:27
    突然想起還有篇和五月出版社有關的文章,貼給大家讀讀。誰願意代我上圖?
    
    
    封面可以是件藝術品
    ◆許定銘
    
    對於書的封面,很久以前我已有個疑問:為甚麼設計者不利用書的封底呢?如果把書的封面、封底連在一起設計,又不必付出特別的費用,若製作認真,完全可以把它塑造成一件藝術品。
    本來我可以用封面和封底連在一起的單行本來談談的,不過,我特別喜歡《文藝季》的設計,《文藝季》雖然是雜誌,但我認為雜誌和單行本只在性質上不同,在封面設計上則是沒有分別的。《文藝季》是雲碧琳主編的季刊,香港五月出版社一九六二年夏創刊的。 它的封面和封底,由一幅長長的水墨連起來,那是嚴以敬的《仲夏的港灣》,畫家應該身處尖沙咀某高處面向港島取景的,最左邊是香港天文台,向右延伸過去的,是尖沙咀鐘樓,再過去是封底維多利亞港內的船隻,密麻麻半山上的房屋……。那是一九六○年代初香港兩岸的美景,是香港人不能磨滅的集體記憶,如果我沒有猜錯,封底最左邊,像小型「擦膠」的那塊長矩型,是剛建成的「大會堂圖書館」。
    繪這幅水墨的嚴以敬,是香港的文化名人,如果你愛繪畫型的掛畫及擺設,你一定認識幽默、風趣,以線條畫及水墨深入人心的畫家「阿虫」,那就是嚴以敬的筆名之一。其實嚴以敬值得我尊敬的,是一九七○年代,在銅鑼灣禮頓道與黃泥涌道交界處,「CCC」草地滾球會所對面,開了間叫「傳達書屋」的二樓書店,以廉價專售台灣版文學、藝術書籍,是全港首間提供「咕」,供站得累了的愛書人休息的書店,值得懷念!
    回說創刊號的《文藝季》,目錄頁上有「封面」欄目三項:于右任書:文藝季;嚴以敬畫:仲夏的港灣(水墨畫);白郎寧:裝幀。于右任是名家,不需介紹,倒是白郎寧值得談談。在我搜集研究的「五月出版社」的出版物中,有很多都是白郎寧裝幀的,我訪尋了很久,都不知白郎寧是誰,某次與慕容羽軍談話中提出疑問,老人家微笑以拇指向「鼻哥」指指,哈,原來近在眼前!
    ——2010年9月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0 18:13:56
    那本拍了15万的春秋大义----是英文版的,1922北京,精裝
    
    書中有辜氏1923年親筆英文手稿兩頁
作者:kacino 提交日期:2011-10-20 19:47:54
    都是北佬书贩在炒,现场叫价的和电话委托的都用国语。很多标的没现场人举牌的,就是几部电话在那抢,现场抢不到的港佬很有怨气。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11-10-20 22:56:04
    
    这几晚都在读许先生的新书,也帮姜先生了解了许先生“地址不详”的原故,姜先生还问了《热风》出了多少期,刚好许先生书里说了是“99”期,鄙藏最远到“98”期,极少有刊物休刊在“百期”之前的,就差一期楞是出不下去了,一叹,98离99终刊号也只差一步,一叹。不知许先生的《热风》里有“双封面”的么,鄙藏55期是双面底,或恐“海内孤本”耳 朵。
作者:yp 提交日期:2011-10-20 23:59:24
    傳達書屋初開業是地鋪來的。位于伊榮街與敬誠街間的禮頓道上,面對聖保祿學校。後來才搬到禮頓道與黃泥涌道交界處的二樓。在書屋很少見到嚴先生,看店的主要是嚴太太。嚴太太待客人很親切,在書屋裏看書無拘束,很舒服。我最後到書屋是它搬到了世貿中心之後,氣氛已不同,所以只去了一次,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停業的。很懷念嚴太太和二樓時期的書屋。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05:05:48
    “双封面”的《热风》真是“海内孤本〞,那是錯体?我未見。
    
    每次有人問及我的藏書,都令我汗顏。其實我藏書甚少,都是朋友借我讀的,我絕對不是藏書家,愛書人而已!
    
    YP的傳達書屋史詳盡。當年我住在九龍,除了回自己的書店,到港島書店的次數不多,我只知道禮頓道與黃泥涌道交界處的二樓。
    
    在香港,書店多不是自己的鋪,搬遷是常事,像「創作書社」,先是旺角通菜街,然後是灣仔軒尼詩道,最後是北角七海商場。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1-10-21 08:23:37
    许先生若还有图片,可以依照上次办法给我
作者:曹溪一滴水 提交日期:2011-10-21 08:52:12
    萝卜糕是什么样的食品?刚在车上看到一本香港人写的书,介绍是过年时要吃的。
作者:diamonds 提交日期:2011-10-21 08:58:33
    萝卜糕,可看巨流河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09:11:30
    三十年代,我傳了兩幅圖到
    booyeebooks@126.com
    麻煩你代上。有勞,謝謝!
作者:扬之水365 提交日期:2011-10-21 09:16:34
    老顽童讲讲开创作书社的事?
    看到神州拍卖的许多书都是创作书社的翻印书,当年都翻印了哪些书?当年好卖不好卖?
作者:小楼一夜乱翻书 提交日期:2011-10-21 09:19:53
    全拍了三两百~~~哈哈,恨不相逢未拍时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09:19:54
    萝卜糕,是用萝卜刨絲與面粉及水混和,用蒸籠蒸出來的糕點,家用者直徑約一英呎,以前多為過年時食品,食時可加熱,或煎香,頗為可口,很受歡迎。
    
    現時廣式茶樓作點心用,一碟三伴,每件面積與三隻手指相若。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09:37:30
    重印文學書,尤其是詩集,是「傻佬」才會做的事。
    
    每種多印一百本,能賣五十是上上大吉。不然,三十多年後你還能見到?
    
    為甚麼印?
    
    有位前輩藏書甚多,借來讀,不肯;借來印,指定回贈二十本。
    我想讀,只好做虧本生意。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11-10-21 09:42:42
    許先生應該多寫勤寫,把香港近幾十年的文壇大小見聞,新舊書店的沉浮興衰,訪書路上的欣喜失落,像回憶錄一樣寫一大本,那樣讀起來才過癮。:)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09:46:58
    謝謝!一定寫,慢慢來。
作者:浅翁 提交日期:2011-10-21 10:01:51
    拜读许先生大作,谢谢!
    请教许先生:曾在上海活跃的画家,装饰专家卢世侯,大陆易帜后到了香港,据说从事电影布景美术工作,不知有没有涉足书籍装帧领域?谢谢!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10:10:11
    非常對不起,我太專注新文學,對畫事一無所知。抱歉!
作者:浅翁 提交日期:2011-10-21 10:14:29
    谢谢了!卢曾为一些新文学书封面。
作者:llllllo 提交日期:2011-10-21 10:23:29
     新近我买到卞之琳的诗集《慰劳信集》(香港明日社,一九四○),六十二页的小书,收诗作二十首。此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印量少,非常罕见,书名页后有如下一段话:本书初版用模造纸印五册,号码由甲至戊为非卖品;用上等道林纸印五十册,号码由一至五十。
    --------------------------------------
     《慰劳信集》。1940年,由好友陈占元主持之昆明(实为香港)明日社初版,32开,62页。收入1938至1939年访问延安及西北战地所作诗20首。此集在政治抒情诗框架内进行了最完整、最成功的的汉语诗艺实验,曾被国民党列为禁书,稀见。======我在《玉庐藏书日记》记录过,但因未经眼而不详印量。多年苦寻此书未得,许先生有缘。
    
作者:YP 提交日期:2011-10-21 11:49:38
    傳達書屋當年(二樓書店時期)用的書票,印有書屋的地址。
    
    
作者:YP 提交日期:2011-10-21 11:58:19
    上圖太小,試試再上一個大點的。
    
    
作者:YP 提交日期:2011-10-21 12:03:51
    傳達當年所在,就是下圖的建築物二樓粉紅色外墻的單位。那時是落地玻璃窗。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10-21 12:15:10
    Y老使用图片太专业了,吼吼!
作者:YP 提交日期:2011-10-21 12:23:47
    承井老指導,還在鍛煉中。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1-10-21 12:27:11
    Y老,改天您也在这里秀一秀那些好玩的书吧,莫让它们都在书库里哀叹终日ing
作者:曹溪一滴水 提交日期:2011-10-21 15:42:14
    谢谢许先生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15:51:29
    Y兄,圖很精彩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18:16:41
    文藝季封面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18:20:54
    文藝季封底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1 18:22:00
    謝謝YP和井田制
作者:苇子 提交日期:2011-10-21 19:06:09
    终于看到《文艺季》的封面了。谢谢许先生!
作者:二酉 提交日期:2011-10-22 00:00:35
    好看
作者:yihwa 提交日期:2011-10-22 18:28:49
    拜讀了。
    
    《文藝季》封底的《五月狩》插圖,讓我想到昨晚才讀的先生文章〈港版台灣詩人的詩集〉。日前曾與作者張拓蕪見面,提及《五月狩》,老先生羞赧的笑了,說那是他唯一的詩集,當初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出了這樣的書。回首再看,倒覺得有些初生之犢的傻勇。
    
    問許先生好。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2 19:30:30
    張拓蕪還有《五月狩》嗎?我很喜歡它的封面。
    
    現近買齐了五本《代馬輸卒》,正計劃找時間讀讀。
作者:yihwa 提交日期:2011-10-23 10:15:55
    張拓蕪自己也沒有留存《五月狩》。猜想當時到作者手上的書本數量有限,主要用來贈予文友,市面上的銷售情況並不佳。
    《代馬輸卒》五書相當好看。老先生雖然戲稱左殘,但是筆下不寂寞,幾年前開了博客「代馬再記」,寶刀未老,只是動筆速度慢了點。請參考:
    http://blog.chinatimes.com/changtowu/
作者:yihwa 提交日期:2011-10-23 10:20:11
    《五月狩》精裝本,平裝本找不到......
    
    
作者:宋银羽 提交日期:2011-10-24 10:24:19
    拜读,文字与书影俱佳,南京淘港版旧书不易,只能远远瞧着流口水
作者:fxy 提交日期:2011-10-24 11:01:42
    许先生可否介绍一些关于“卢峰雅集”的内容?此前,我在罗琅先生的书里看到过一点。
作者:渐渐其石 提交日期:2011-10-24 14:46:42
    线装过了就是画册,画册会有那么贵吗?什么原因呢?
    难道仅仅因为它的纸质好吗?真没道理 哈
    平时逛旧书摊感觉画册很多也不贵好像,非所好就没怎么关注。
    不过上月看到一专门夹画作样品的大册子 ,封面颜色模样就和楼上差不多,
    里面夹着素描、油画的画照,署名是“雷波”,
    估计这应属于十多二十年前画家自制保留的册子,后面还夹有一小男孩穿校服的真人照,也许是画家的孩子吧。
    翻了翻,有些画面感觉还挺有味道,再加上想起我一老友刚好也叫“雷波”, 一时心血来潮就买了
    后来上网查了查,
    雷波:现任北京画院副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一级美术师。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4 18:52:31
    謝謝yihwa讓我再見《五月狩》,但,精裝本封面比平裝遜色多了。
    
    fxy,我出門了,要11月尾才回港,手边資料甚少,“卢峰雅集”的事,過幾天時差正常後,慢慢寫。
作者:金角兄弟 提交日期:2011-10-24 19:20:24
     前不久在孔网神州旧书店买了一本《在新开的路上》(林维仁 著, 上海南极出版社1948年7月初版)。许先生曾在《大公报》撰文介绍过这本诗集,所用书影应该就是此书。当时还纳闷难道这是许先生的藏书。看了许先生的发言,才明白这么一回事。
    
    
    
作者:旧书满架 提交日期:2011-10-24 21:00:12
    真好!谢谢许先生!
作者:lcw010 提交日期:2011-10-24 21:23:09
    香港本地旧书市场远没有大陆火爆
作者:老頑童 提交日期:2011-10-25 03:29:14
    lcw010說得好,香港本地旧书市场只是極少數人的事。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