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世载堂杂忆(全编本)》仍不全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 东方早报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最初是自1946年9月15日起,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的。1960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钱实甫点校的《世载堂杂忆》一书(以下称“钱实甫本”)。郑逸梅在《南社丛谈》中曾指出,这个本子未能保持连载时的原貌,“内容删去什之二三,先后次序也变动了”。此后的几个翻印本,皆依据钱实甫本。2010年9月,蔡登山辑《世载堂杂忆(全编本)》(秀威资讯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称“全编本”)在台湾出版,前半部分照录钱实甫本,后半部分则为隽君(陆丹林)、高伯雨整理、自1967年3月15日起在香港《大华》杂志连载的《世载堂杂忆续篇》。《世载堂杂忆续篇》共二十七则,据高伯雨后来回忆,乃陆丹林利用《新闻报》剪报抄撮而成,并非依据刘成禺手稿誊录。2013年3月,海豚出版社出版《世载堂杂忆续篇》(以下称“海豚本”),正文与全编本所载续篇部分全同,只是增加了一些误植而已(如“谐联拾隽”条,联语“身穿四叉袍”,讹为“身穿四义袍”,全编本不误)。总体说来,全编本为目前最善之本。
然而,全编本辑录者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陆丹林、高伯雨整理的续篇是否真的囊括了钱实甫本刊落的所有文章。
多年前,我购得《世载堂杂忆》剪报本一册,当为《新闻报》连载时所剪存者。剪报不全,只有文章十六则,当时一则又往往分数次方才连载完毕,此剪报本所存者为五十三期至八十一期及五百四十二期至六百期。此十六则中,已收入钱实甫本者十一则,已收入续篇者三则,还有两则为全编本所未收。这两则,一为“日俄战役之神秘使节”,述日本人金子坚太郎事,一为“三个传奇性的军师”,述顾伯叙、李宗唐、刘从云三人事。
钱实甫本正文前有董必武先生的题词,题词中提到《世载堂杂忆》“不无耳食之谈,谬悠之说”。“日俄战役之神秘使节”一则或即“耳食之谈”,“三个传奇性的军师”一则,皆迷信荒诞之词,无疑属于“谬悠之说”。因此知钱实甫、陆丹林有所不取,良有以也。实际上,续篇中有价值的文章本来就相当少了,多为无聊之作。
不过,若不论文章价值,单单着眼于文本,从有限的剪报反映的情形不难推知,《世载堂杂忆》已连载的内容必有多篇为全编本所失收。全编本所谓“读者当可得窥全豹,而无遗珠之憾”的说法,自然也就没了着落。
再取剪报与陆丹林、高伯雨整理的续篇对照,发现续篇对原文偶有更动。如“谐联拾隽”条开篇,剪报作:“江夏翰林洪调纬,南皮中解元房师也。”后半句,全编本、海豚本皆作“张之洞中解元房师也”,应该是陆丹林、高伯雨为读者阅读方便加以改易的。另外,续篇间有脱误。如“多妻教与多妻制”条开篇,剪报作:“四十年前,与予妻(Dolly Tiscott)结婚于渥阳明州……”渥阳明州者,即怀俄明州,全编本、海豚本皆作“四十年前与予妻Doly Tiscott结婚于美国渥阳州”,脱人名Dolly中的一个字母“l”,增“美国”二字,脱渥阳明州的“明”字(全编本蔡登山导言中引此句无误,疑另有所据)。
事实上,不惟陆丹林、高伯雨整理本没有完全尊重原文,钱实甫本甚至还有整段删节的现象。《世载堂杂忆》中“王湘绮之遗笺零墨”一条甚长,在报纸上是分二十二次连载完毕的,而钱实甫本则将第十七次连载的内容删落了。删去的内容是关于征兆迷信的,而且文末有“以上散见《湘绮楼师说》”的按语,“耳食之谈,谬悠之说”,两者都占了,刊落自是难免的。不过,今后我们在引用钱实甫本时恐怕也不能不有所警惕了,不要以为它就完全可以信据。
说到底,今后若真正希望全面彻底地整理《世载堂杂忆》,不能只在《大华》杂志那里绕个弯子便了,还是要将报纸上连载的原文一期一期收集起来才算数。“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援庵先生的话,虽然听起来像戏言,但其实颇能道中文献整理方面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