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马未都的藏书票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0:17:00
    马未都先生,从荷兰私人藏家手中收购了大量藏书票;
    
    马先生自己也给新书做了几张书票。
    
    作者是香港铜版画家熊爱仪,其名不显,其实她是整个华人界最被西方认可的铜版画家。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0:18:55
    马1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0:19:18
    马2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0:19:44
    马3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0:23:21
    其他的也发几张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0:24:17
    香港中央图书馆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0:48:59
    去年,马未都专程到荷兰海牙,把当地一位藏家“一辈子的收藏”斥巨资全部购入,并打算建立藏书票专馆。马未都对记者说:“我们下决心把这个东西引进中国。我清楚地告诉你,藏书票在未来日子会越来越好过。”
    
     “这是一套非常重要的收藏,从我知道这个信息到把它全部买回来,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这部分东西原来是荷兰一位收藏家一辈子的收藏,他希望整体转让,不希望拆散。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到荷兰海牙找老先生长谈,然后决定买下。民国时期的一些大家,为把藏书票引进中国,作出了阶段性的贡献。现在我们花大力气把这批东西运到北京,重量是3.2吨,有十二万八千枚。这基本就是一个藏书票史,从最早的丢勒,十五世纪到今天,五百年以来没有间断。”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1:02:51
     内容简介:
      本书一套三本(家具篇、陶瓷篇、珍玩篇),好书,系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中国传统家具、陶瓷、珍玩等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述,既有文物收藏史、文物辨伪、文物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具体文物的微观阐释,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能使读者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次的精装典藏本,“新瓶旧酒,越发醇厚”。内容上新增加了家具用材的产地、制作年代、做工、辨识,家具的纹饰等方面的细致讲解,新增加了几百幅精美图片,重新排版设计,图片更为唯美,好书推荐,好书网,装帧更为考究,随书附送一套(十张)木纹卡,每本书上还有一张特别定制的藏书票(一套共三张),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1:03:07
    原来还是中华那套书
作者:柳随风 提交日期:2014-12-17 08:39:56
    128000枚不可能有3.2吨吧?
作者:悠小鱼 提交日期:2014-12-17 09:03:57
    投资行为。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09:56:02
    算上画框,箱子什么的,应该有
    
    怎么吸引眼球怎么说
作者:faniboy 提交日期:2014-12-17 10:01:25
    前两张确实漂亮
作者:清平客 提交日期:2014-12-17 10:33:18
    回楼主:本人是《马未都说收藏》一书编辑。中华新版《马未都说收藏》扉页上附赠的藏书票和马未都购回的藏书票是两码事。从荷兰购回的这些藏书票,马未都考虑办展览以及另出书,与中华这套书无关。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11:13:00
    回楼上:回顾全文,并没有说是一回事;
    
    但是马先生请熊老师制作书票,其起意和牵线估计都来自藏书票界人士;用在贵书局的再版书上应该也和马先生近一年来接触书票较多有关。
    
    我昨天还写信给熊爱仪,印象中这种私人藏书票作为通用藏书票的形式是不太合规矩的,不知道您考虑到这个问题没有:虽然目前书票所有权是属于马先生,但应该只限量印刷了20张左右,您书局这一印,估计都几万张了,是不是牵涉到画家利益?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11:39:04
    书票里面的物件,应该是马先生的私人藏品吧。对于画家来说,这种命题作文难度不大。
作者:lcw010 提交日期:2014-12-17 12:31:35
    港中图那张我喜欢。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7 19:01:40
    转一段藏书票收藏者子安对董桥新书国内版使用书票的看法,不无参考意义:
    
    我个人认为在书中赠书票的这种形式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对初期普及藏书票概念的一种尝试。但出版社和相关人员应该先搞清楚藏书票的含义和一些基本理论再做决定。市面上各类书籍里充斥的一些所谓的藏书票和书签有何区别?票主的概念被完全模糊,实际作用和背后含义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推广者只是急功近利的从表面上理解藏书票的概念,那么读者又如何真正领会其真谛? 有朝一日,这个西人的玩物会被中国特色同化,变得不伦不类!很多读者问我在《藏书票之爱》一书中怎么没有赠送藏书票,以上所述应该可以回答他们的疑问。真正的藏书票是需要票主本人,也就是每个买书的读者自己去精心与作者协力合作,书票是二者的智慧结晶!
作者:唐朝粒子 提交日期:2014-12-17 19:51:57
    个人很喜欢藏书票,但一直不敢碰这个。购买渠道很重要,可我又没有。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2-18 12:35:57
    当代藏书票作为欣赏,是很合适的,价格不贵,画面精美;在日本看见宾馆,会所墙上挂的,都是小版画;
    
    作为投资就不是太合适了,有个说法:藏书票界,创作者比收藏者多;而且很多中国和东欧的画家经常加印,铜版书票,印刷个几百张问题不大。
    
    当然,这几张藏书票作者熊爱仪是一位极有操守的版画家;这几张AP票,都只加印了6张而已,她印完了是严格毁版的。
作者:lcw010 提交日期:2014-12-18 14:49:44
    这个东西好玩,主要是好玩。很想看看马氏购买的那批东西。
作者:阿罡 提交日期:2014-12-18 16:35:57
    老马要开博物馆的,大家总有机会见到。子安关于新票的那段话很有道理。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