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澄心堂
提交日期:2008-02-01 09:14:21
|
P508 是否断句有误:
昨接阮芸台中丞札,云欲将所刻拙诗送于云林,结构书椟,名曰“书藏”。
P509 疑断句有误:
兹因左树亭之官,肃寄此札,所欲说者,江宁学舍《吴天玺碑》,……
P510 这个不明白
以上没有见到原件,胡乱猜测而已。
|
作者:aller
提交日期:2008-02-01 09:40:19
|
石韫玉小传:主紫阳书院,入扬州书局校勘《全唐文》。闳览还识,所为文贯穿古今,……
|
作者:badboy1
提交日期:2008-02-01 10:13:17
|
ak47还会断句啊
真是学灌东西南北啊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02-02 01:12:45
|
多谢各位。还有。
p145,跋孟法师碑二首
予因记董香光跋松雪书《过秦论》后云:“吴兴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最为善者机也。成名以后,隤然自放,亦小有习气,于是赝书乱之,钝滞吴兴不少矣。《过秦论》是至元辛卯秋书,盖学此碑时不远,而香光之论如此,甚矣变之难言也。”
p465,跋建武泉范(张叔未藏)
底云“建武十七年三月丙申,太仆监掾苍,考工令通丞或令史凤工周仪造。”凡二十七字。篆初变隶者也,七字微蚀,与《卒史碑》七字,正可相证。是年三月丙申朔建武五铢,初复在十六年也。
p588,致钱大昕
即如前日临别时,托其□“药洲”二字圆额,始见其私章在斯冰而后,直至小生,似此神气,恐非积累日上之道。
|
作者:hycirin
提交日期:2008-02-02 02:15:12
|
p145,跋孟法师碑二首,会不会是标点有误:
予因记董香光跋松雪书《过秦论》后云:“吴兴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最为善者机也。成名以后,隤然自放,亦小有习气,于是赝书乱之,钝滞吴兴不少矣。” 《过秦论》是至元辛卯秋书,盖学此碑时不远,而香光之论如此。甚矣!变之难言也。
p588,致钱大昕,可能这样?(“斯冰而后,直至小生”是钱献之的私章)
即如前日临别时,托其□“药洲”二字圆额,始见其私章在:“斯冰而后,直至小生”,似此神气,恐非积累日上之道。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2 08:46:59
|
凑凑热闹。
————————
p145,跋孟法师碑二首
予因记董香光跋松雪书《过秦论》后云:“吴兴此书学《黄庭内景经》,时年三十八岁。”最为善者,机也。成名以后,隤然自放,亦小有习气,于是赝书乱之,钝滞吴兴不少矣。《过秦论》是至元辛卯秋书,盖学此碑时不远,而香光之论如此。甚矣!变之难言也。
p465,跋建武泉范(张叔未藏)
底云“建武十七年三月丙申,太仆监掾苍,考工令通丞或令史凤,工周,仪造。”凡二十七字。篆初变隶者也,七字微蚀,与《卒史碑》七字,正可相证。是年三月丙申,朔。建武五铢初复在十六年也。
p588,致钱大昕
即如前日临别时,托其□“药洲”二字圆额,始见其私章在斯“冰而后直”,至小生,似此神气,恐非积累日上之道。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2 10:14:27
|
p588,致钱大昕
即如前日临别时,托其□“药洲”二字圆额,始见其私章。在斯“冰而后直至小生”,似此神气,恐非积累日上之道。
|
作者:冰爽茶
提交日期:2008-02-02 10:22:40
|
在斯“冰而后直至小生”,
--
这个 hycirin楼上已经说了,“斯冰而后直至小生”是钱玷的印文。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2 10:48:01
|
秦以后,篆书很少有人会写,一直不振,直到唐代出了李阳冰,才稍有
起色。……王、钱、孙、洪诸家都是大学问家,也都研究金石学
,写篆书大多谨守斯翁家法,并以此为正统。尤其钱坫刻有一印“斯冰而后
,直至小生”,可见其自命不凡。
——————————————————————————————
google了一下,原来冰是李阳冰。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02-02 22:55:30
|
受教,多谢各位!昨天琢磨了半夜,“建武”二十七字是否应这样断?
底云“建武十七年三月丙申,太仆监掾苍、考工令通、丞或、令史凤、工周仪造。”凡二十七字,篆初变隶者也。“七”字微蚀,与《卒史碑》“七”字正可相证。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02-02 23:16:08
|
再来三条:
p145,跋兴福寺碑:
所云公讳文者,已失其姓,不知者因其上句惟大将军矣。字上半行书似口形,遂误为《吴文碑》,顾宁人亦沿其误。
p449,跋沈石田像(崔廷干摹本)
此本当即王理之作也。……此画《石田自跋》云:“祥公学诗画于余,求王理之貌,余蒲柳之姿,将规远久记念,意亦勤矣。”
p474,致及庵:
(前文推荐家人袁荣为府县官及庵长随)如九月、十月间莅任后,再令其赶去,则袁荣于秋闱进场事宜颇为熟悉,即令其办理。四儿试事再定期令其前去,然若我友此时能携其随去,则不必虑此层耳。
|
作者:hycirin
提交日期:2008-02-03 00:39:48
|
再冒昧猜测一下:
p145,跋兴福寺碑:
所云公讳文者,已失其姓,不知者因其上句:惟大将军“矣”字上半行书似口形,遂误为《吴文碑》,顾宁人亦沿其误。
p449,跋沈石田像(崔廷干摹本)
此本当即王理之作也。……此画《石田自跋》云:“祥公学诗画于余,求王理之貌余蒲柳之姿,将规远久记念,意亦勤矣。”
p474,致及庵:
(前文推荐家人袁荣为府县官及庵长随)如九月、十月间莅任后,再令其赶去,则袁荣于秋闱进场事宜颇为熟悉,即令其办理。四儿试事再定,期令其前去,然若我友此时能携其随去,则不必虑此层耳。
|
作者:长乐老
提交日期:2008-02-03 16:05:26
|
【沈津先生书中原文】石韫玉小传:主紫阳书院入扬州书局,校勘《全唐文》。闳览还识,所为文贯穿古今,……
【ak47改正】石韫玉小传:主紫阳书院,入扬州书局校勘《全唐文》。闳览还识,所为文贯穿古今,……
==============
ak47改得不错,哈哈。但是,俺要继续请教,“闳览还识”是啥意思呢?啥叫“还识”?还请哪位高明不吝赐教。
|
作者:冰爽茶
提交日期:2008-02-03 16:19:13
|
远识
|
作者:长乐老
提交日期:2008-02-03 16:26:37
|
太好了,谢谢老曹解惑。
这么看来,沈津先生是抄书抄错了,弄出个错别字来。。。而且,这几句话恐怕也不是沈先生自己写的,而是抄来的,但是沈先生没有注明任何出处,不知道算不算抄袭。。。。
|
作者:冰爽茶
提交日期:2008-02-03 16:28:25
|
抄的墓志铭
|
作者:长乐老
提交日期:2008-02-03 16:32:54
|
太好了,再次感谢老曹,把抄的源头也找到了。
|
作者:万豪
提交日期:2008-02-03 22:12:52
|
《读帖体会4》
不要自我感觉太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02-03 23:27:56
|
谢谢各位教导,既明白了文句,又明白了道理。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02-03 23:49:15
|
这个这样断,不知对不对?
p474,致及庵:
(前文推荐家人袁荣为府县官及庵长随)如九月、十月间莅任后,再令其赶去,则袁荣于秋闱进场事宜颇为熟悉,即令其办理四儿试事,再定期令其前去。然若我友此时能携其随去,则不必虑此层耳。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02-04 00:08:43
|
三条:
p338,跋王文恪手札:
右震泽王文恪手札。末不署名,中言是年知贡举,阅天下举子卷,皆是陈言以劝其弟侄者。
p344,跋王文成诗墨迹卷:
按先生年谱……嘉靖二年癸未十有一月至萧山见素林公,自都御史致政归道钱塘。渡江来访,先生趋迎于萧山,……
p346,跋王文成论学帖:
而路氏尚公然刻之于石,阅之令人发指,今若不明白辞而闢之,后来好驳新建者,将有据此以为文成之咎,则即其得罪文成所关,盖亦非细言之,不慎至于如此,可不戒哉。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4 01:06:37
|
p346,跋王文成论学帖:
而路氏尚公然刻之于石,阅之令人发指。今若不明白辞而闢之,后来好驳新建者,将有据此以为文成之咎,则即其得罪文成,所关盖亦非细。言之不慎,至于如此,可不戒哉!?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4 01:08:13
|
p344,跋王文成诗墨迹卷:
按先生年谱……嘉靖二年癸未十有一月至萧山,见素林公自都御史致政,归道钱塘,渡江来访,先生趋迎于萧山,……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4 01:10:58
|
p338,跋王文恪手札:
右震泽王文恪手札,末不署名,中言是年知贡举,阅天下举子卷皆是陈言,以劝其弟侄者。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4 01:12:25
|
p344,跋王文成诗墨迹卷:
按先生年谱……嘉靖二年癸未十有一月至萧山,见素林公自都御史致政,归道钱塘,渡江来访。先生趋迎于萧山,……
还是句号吧。
|
作者:八百民
提交日期:2008-02-04 04:07:10
|
没看明白長樂老這話的意思:
这么看来,沈津先生是抄书抄错了,弄出个错别字来。。。而且,这几句话恐怕也不
是沈先生自己写的,而是抄来的,但是沈先生没有注明任何出处,不知道算不算抄
袭。。。。
沈先生抄了什麽書?不是整理翁方綱的題跋嗎?錄錯了什麽文字,説明白就是了。
|
作者:hycirin
提交日期:2008-02-04 09:39:06
|
不明处甚多,冒昧标点, 还望e老及诸位贤明指教:
p338,跋王文恪手札:
右震泽王文恪手札——末不署名,中言是年知贡举,阅天下举子卷——皆是陈言,以劝其弟侄者。
p344,跋王文成诗墨迹卷:
按先生年谱……嘉靖二年癸未十有一月至萧山,见素林公自都御史致政归,道钱塘,渡江来访,先生趋迎于萧山,……
p346,跋王文成论学帖:
而路氏尚公然刻之于石,阅之令人发指。今若不明白,辞而闢之,后来好驳新建者,将有据此以为文成之咎,则即其得罪文成,所关盖亦非细。言之不慎,至于如此,可不戒哉。
|
作者:长乐老
提交日期:2008-02-04 23:22:54
|
回八老:小弟虽然不学,但还不至于分不清沈先生录的翁文和沈先生自己写的文字。八老找本书来一看就明白了。
至于沈津先生是否算抄袭,我没有水平下结论,我上面是在请教大家。以前读沈先生这本书,从没觉得这类地方他是抄袭。但这次看了沈先生指控严先生抄袭,按其标准,使我产生了一些疑惑,所以特地提出来请教高明。至于把“远”字错抄成“还”字,那到不是什么大问题,呵呵。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4 23:46:24
|
hycirin断“归,道”确实好一点。其余两个,说说。
阅天下举子卷皆是陈言,劝弟侄,则是“陈言务去”也。
今若不明白辞而闢之,“明白辞而闢之”。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4 23:57:35
|
今若不明白辞而闢之,“明白辞而闢之”。
——————————————————————————
原文是否“明辞而闢之”?呵呵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02-05 00:35:04
|
侦探兄、hycirin兄解得好。再来几条长的:
p.346,跋王文成奏疏墨迹残稿:
右王文成嘉靖七年二月十五日疏草。……先生于嘉靖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抵梧州,至是年二月十三日,手疏奏报田州思恩平复……其疏末云:“除将设立土官,及地方一应经久事宜,再议具奏者,即此疏是也。”是时先生复手书勒石于其地,曰“嘉靖丙戌夏,官兵伐田,随与思恩相煽,集军四省,汹汹连年,于时命新建伯王守仁往视师,以德遂,勿以兵,虔班师撤旅,信义大宣。旬日之间,自缚来归者一万七千,悉放之还农,二省以安。爰告思田,爰勒山石”云云。
p.412,跋山泾杂树卷(马抑之临本)
明嘉定马刑部抑之临《元常熟缪叔民山泾杂树卷》并卷中题咏、印记,一一具临之。抑之为石田父执。其云借此卷于沈同斋者,石田父也。中有永乐十五年庐山陈继题云:“此卷今归沈均孟渊者,石田祖也,卷在沈氏已三世,不知后来归何处矣。”而此临卷流传至今,予得题于其后,信亦有缘邪?石田之祖茧庵先生,今见选诗刻本,多讹作“玺庵”,当据此卷正之。然明诗选本皆云:“沈澄,字孟渊,居相城之西庄。”而此题云“沈均,字孟渊,岂澄,初名均”欤?此又当备考者也。
p.420,跋董文敏画卷
予来江西,自名其斋曰“谷园书屋”,盖以夙昔“瓣香”,山谷、道园二先生之意为职志也。今于山谷生日,恰得此卷,适有道园翰墨在焉。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08-02-05 01:57:17
|
p.346,跋王文成奏疏墨迹残稿:
右王文成嘉靖七年二月十五日疏草。……先生于嘉靖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抵梧州,至是年二月十三日,手疏奏报田州、思恩平复……其疏末云“除将设立土官及地方一应经久事宜,再议具奏”者,即此疏是也。是时先生复手书勒石于其地,曰“嘉靖丙戌夏,官兵伐田,随与思恩相煽,集军四省,汹汹连年,于时命新建伯王守仁往视师,以德遂勿以兵虔。班师撤旅,信义大宣。旬日之间,自缚来归者一万七千,悉放之还农,二省以安。爰告思、田,爰勒山石”云云。
p.412,跋山泾杂树卷(马抑之临本)
明嘉定马刑部抑之临《元常熟缪叔民山泾杂树卷》并卷中题咏、印记,一一具临之。抑之为石田父执。其云借此卷于沈同斋者,石田父也。中有永乐十五年庐山陈继题云“此卷今归沈均孟渊”者,石田祖也,卷在沈氏已三世,不知后来归何处矣。而此临卷流传至今,予得题于其后,信亦有缘邪?石田之祖茧庵先生,今见选诗刻本,多讹作“玺庵”,当据此卷正之。然明诗选本皆云:“沈澄,字孟渊,居相城之西庄。”而此题云“沈均,字孟渊”,岂澄初名均欤?此又当备考者也。
p.420,跋董文敏画卷
予来江西,自名其斋曰“谷园书屋”,盖以夙昔瓣香山谷、道园二先生之意为职志也。今于山谷生日,恰得此卷,适有道园翰墨在焉。
————————————————————————————————————————————————————————
ele是否可结束此帖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