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北京的寺院·藏书家(边看边抄之一)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4-08-07 22:03:00
        前几天在布衣书局竞拍得来《藏园居士七十自述》,昨晚读了一遍。文章不长,可四个字一断句 ,看得有点累,就边读边把觉得好玩的东西抄下来,其中有一段说到西山大觉寺:
    
        京西巨嶂,首推旸台。下有名蓝,是曰大觉,有辽代清水之碑,在章宗八院之列。其地岩壑幽穹,林泉清美,苍松满院,红杏连山,行殿犹存,翠华频幸。余中年访胜,得此幽栖,傍涧筑庐,近山卜墓,春花秋叶,恣意徜徉,结胜缘已逾二纪。今虽经乱圮败,游屐久荒,而追忆景光,犹悬梦寐。因辑历代诗文碑碣及山川寺宇景物,为旸台大觉寺志四卷。
    
        按这里所说,藏园不仅在大觉寺造屋幽居,恣意游览,为寺庙修纂志乘,还把自己的终老之地选在这里,可谓胜缘。不过据北京名人墓地资料,傅增湘卒后葬于福田公墓,虽也在西山之麓,但相隔甚远了。未能安眠在生前极为喜爱的大觉寺,不知藏园有否遗憾。
    
        但民国时另一个藏书家却最终与大觉寺结为一体,他就是吴昌绶。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吴昌绶小传后引《诗话》:
    
        伯宛读书贯串,精目录金石之学,诗词笺奏,涉笔皆工。少时随宦侨吴,为黄子寿方伯所奇赏。洎居京师,以食字自给,未尝一干要津。辛亥后究心掌故,仿谈孺木国榷义例,辑成四考。重修顾祠,躬亲其事。刻松邻丛书、宋元明词十六家、墨说。殁后葬西山大觉寺塔院。遗嘱次第刊行。妇陈,女蕊圆适海宁陈氏,并娴词翰。
    
        吴昌绶有《松邻遗集》,也是傅增湘等人在他身后编刻的,当年仅刷印红印本数十本,传世极罕。从《晚晴簃诗汇》选的三十几首诗,可以看出他和藏园的唱和很多,想来集中会有不少诗是在大觉寺吟成的吧。
    
        大觉寺位于北京西部旸台山麓。始建於辽咸雍四年(1068年),因寺內有清泉流入龙潭,故又名清水院。是金章宗時著名的西山八大水院之一,时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建成天王殿、无量寿福殿和龙王殿,改称大觉寺。 大觉寺以古银杏、玉兰和泉水著名。现在的大觉寺已改成渡假村,每晚高朋满坐,酒绿灯红,不复是能静心读书的地方了。
    
    大觉寺山门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4-08-07 22:06:00
    后院。当年是读书的好地方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4-08-07 22:08:00
    号称辽代所植的银杏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04-08-07 22:15:00
    e老读书。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04-08-07 22:17:00
    高。。。高。。。高。。。高级帖跟出结巴话
    
    我刚看过<痴僧狂语>,看结巴了
作者:nalakuvara 提交日期:2004-08-08 01:52:00
    在大觉寺住过一段时间,陪我老爹修养,就在老银杏边上的房间。最高处的龙王堂现在已辟为客房,堂下有活眼,泉出不舍昼夜。有茶院一,南菜馆一,周末很热闹,市里的闲人牵黄擎苍的成队的来喝茶。有时还有剧组拍外景,当时我见过《倚天屠龙记》的外景组,什么苏有朋伍的。
    北墙外有个毗邻的废址,也是个佛寺,早已退为耕地,尚存残碑,我把碑文抄录下,一时忘了放在哪里,改天找到后传上来。名字不复记忆,大约始建于元,明重修时立的碑,奉敕,由某太监董理其事。当时应该规模壮观,因为我从土中掘得的瓦当周延极大,和大觉寺正殿的瓦当也作过比较,后者犹逊。再往北走不甚远,可见残碑二,碑文损泐漫漶不复辨识,并有小型灵塔三座,宝顶都让人掀了。继续能见到一处古建群落,但是不对外开放,还有恶狗,有兴趣的日后前往一探呃。
    
作者:起夜 提交日期:2004-08-08 02:41:00
    除了吴头,我就服e老,
作者:肖毛 提交日期:2004-08-08 09:18:00
    长知识:)北京的银杏很美。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04-08-08 11:22:00
    终于可以续下去了---别以为得道高僧就咋着了。。。去盘山,买到天成寺住持的诗集,大师名释宗法,小学三年文化,且8说他的诗如何,基本上一是告诉大家8要贪嗔痴爱之类,二是表达自己终于悟到了某种东东,世上再无人比他逍遥
    
    先说给他作序的那人,写了首诗是这样的:
    
    新松恨8高千丈,恶竹应须斩万根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
    
    
    ?????????????????????????????
作者:五味子 提交日期:2004-08-08 20:57:00
    哈哈。
    E 老的帖子愈发精到,8服8行。
    永飘的随帖愈加精辟,8服8行。
    
    前些时间去过一趟大觉寺,是陪外地来的朋友一起去喝茶的,时间记8准了,只记得那一白一紫两株据说是北京最老的玉兰树含苞待放。。。
作者:齐人 提交日期:2004-08-08 23:09:00
    文章好,回帖也好。
    那首诗更好。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4-08-08 23:36:00
    气死我了。抄了一个多小时,没了。
作者:注注 提交日期:2004-08-09 00:05:00
    可惜,还等着看e老下文呢。翻《藏园游记》,没找到游旸台山内容,是不是藏老把这山当自家了?
作者:谭伯牛 提交日期:2004-08-09 00:54:00
    黄秋岳摭忆一开篇好像就是记旸台山旧游.陈寅恪题诗似也有旸台字样.一时找不到书,仅供参考.
作者:注注 提交日期:2004-08-09 00:57:00
    陈寅恪《丁亥春日阅花随人圣庵笔记深赏其游暘台山看杏花诗因题一律》 
      
        当年闻祸费疑猜,今日开篇惜此才。 
        世乱佳人还作贼,劫终残帙幸余灰。 
        荒山久绝前游盛,断句犹牵后死哀。 
        见说暘台花又发,诗魂应悔不多来。
    
    黄秋岳的诗,我只知道一联:“绝艳似怜前度意,繁枝犹待后游人”。全诗犹待后游人了:)
    
作者:谭伯牛 提交日期:2004-08-09 05:50:00
    刚做完苦力.找出黄书,再尽绵力为注兄录入几个字.
    
    秋岳诗中"前度",指民国十三年春他首次游旸台山.杏花遍野的旸台山,是"国中花时讨春最盛之地",黄氏却偏爱大觉寺中四宜堂的玉兰,诗云:
    
    花光满院昔难阴,惟有松杉转法音.
    浮世暗怜泉响急,古怀长指月痕深.
    千春瞥过聊敷榻,八院孤存又布金.
    可待汀茫呼傅叟,结茅同入董公林.
    
    花光一句绝妙.八院孤存,谓大觉寺原为为清水院,金章宗八大水院之仅存者.汀茫,即天明,源于顾亭林,傅青主二人的一段佳话.傅叟,傅增湘.
    
    民十九年再游,秋岳乃有绝艳繁枝句.
    
    明年清明,黄氏又游此山.黎明大风,犯尘驱车,至则风止.首日,迭至大觉寺,金仙庵,消债寺(逾墙入)及秀峰寺.此行居十馀日,作绝句四首:
    
    青山似识看花人,为障风沙勒好春,一色锦屏三十里,先生未信是长贫.
    一院花光旧有诗,赏音词客逝多时,九仙山下辛夷雪,溅泪还应忆故枝.
    遗迹金仙话大辽,潭身松臂对嶕嶢.批榛未笑舆夫绐,政为中年试脚腰.
    劈取苍岩贮一庵,逾垣狂客诧幽探,由来灵窟中如砺,避世何须问北南.
    
    第四首黄氏自谓有避兵于此之想.而终未避,且死于兵事.诗谶云乎哉.宜乎陈先生有诗魂应悔之叹也.
    
    
    
作者:谭伯牛 提交日期:2004-08-09 05:59:00
    这就是大觉寺中"花光满院昔难阴"的三百年玉兰.
    
    癸未初夏,尝与友人会饮其下,见证了"繁枝犹待后游人".及今追忆,复如梦寐.
    
    
作者:谭伯牛 提交日期:2004-08-09 06:01:00
    检查一遍.找出一个错字.
    
    花光满院昔难阴,应为 花光满院夕难阴.
    
    
作者:nalakuvara 提交日期:2004-08-09 12:02:00
    花光一句绝妙.八院孤存,谓大觉寺原为为清水院,金章宗八大水院之仅存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说恐不确,鹫峰附近的金仙庵,似乎也是昔年八水院之一
作者:五味子 提交日期:2004-08-09 12:05:00
    那白玉兰左侧当是紫玉兰,不知谭兄是否也有照片?
作者:注注 提交日期:2004-08-09 12:15:00
    多谢谭兄侵晨抄录的诗句。
    
    “民十九年再游,秋岳乃有绝艳繁枝句.”这首诗的全文能否再烦谭兄移来?寅老深赏的想必就是这首诗。
    
    在闲闲书话上,我在某帖下转了两篇谈黄诗和黄的公案的文章,兄暇时可前往一观。
    http://www.tianyaclub.com/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196339&Key=415578437&strItem=books&idArticle=48063&flag=1
    
    
作者:kempis 提交日期:2004-08-09 15:04:00
    我在这里煞煞风景,讲一点关于大觉寺明慧茶院由来的典故:据说,几年前,有几个流氓跟人家打架,寡不敌众,仓皇而逃,慌不择路。跑了不知多少时候,突然来到一处院落,豁然发现真是一处好所在,尽敛打斗之心,而生坐忘之念。陡生一念,在这搞个喝茶的地方可不错啊。结果大家也知道了,这处所在就是大觉寺,这个喝茶的地方就是明慧茶院。
作者:齐人 提交日期:2004-08-11 19:54:00
    二十几年前骑车去过,四十公里,累的要死。
作者:书迷小龙 提交日期:2004-08-12 22:00:00
    hao  di fang
作者:谭伯牛 提交日期:2004-08-14 22:06:00
    注兄,我也没有全诗。:(
    
    尊帖读毕,好。
作者:焦振丛 提交日期:2004-08-24 19:15:00
    好。
作者:菜青虫 提交日期:2006-01-31 19:20:49
    t
作者:mudan 提交日期:2006-02-08 11:23:29
    有空多介绍几个寺院吧,好这口,喜欢看庙、看塔、看墓、看书。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