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07-01-30 12:20:09
|
天上大风之日,我在人间读书(傅月庵题赠语)。
|
作者:高卧东山
提交日期:2007-01-30 12:25:04
|
e老被迫又多长了一门学问
|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7-01-30 12:40:42
|
扬之水,谷林说过同样的意思: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是中国历史上他们最不感兴趣的两桩事。我嘛,对二者都有兴趣,可一直停在兴趣,没有辨的本事,连浅辨的本事也不在,一问一吐噜,高如翼老者尚须备课,以期再战,浅薄如我者,不该愚昧如故了。
|
作者:tbn
提交日期:2007-01-30 12:41:06
|
有些问题就是这样。乍一看,得较真;可真要较真了,发现还是回到了乍一看时那个感觉;不如不较真。此间决无螺旋上升之快感,不过原地绕圈儿。语云,不为无益之事,庶几近之。
|
作者:tbn
提交日期:2007-01-30 12:41:47
|
谷林是谁?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0 12:45:22
|
二、“前任礼部侍郎”前面是否可以冠“钦差”
有观点认为,“钦差前任礼部侍郎”的衔名十分荒谬,并要求出示“称呼‘钦差前任编修’的记录”。
我翻检的部分档案史料,确实没看到有“钦差前任编修”的记录,但有其他“钦差前任”的记录。
一个是tatala兄提示的:咸丰二年七月十七日湖广总督程矞采奏称:近又商留钦差前任湖北巡抚罗绕典暂驻省中,会筹妥办防堵机宜。
另一个就是曾国藩自己。他于咸丰七年丁父忧,咸丰八年又奉旨督办军务。其咸丰九年间廷寄称其衔多为“钦差前任兵部侍郎曾”。如九年七月初四日廷寄:
军机大臣字寄钦差前任兵部侍郎曾、江西巡抚耆……
这种题衔的廷寄有很多道。可见“钦差”和“前任”搭配,也无不可。
|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07-01-30 12:47:13
|
这次也加了红脸和飘红,不取消了。不管辨到什么程度,都欢迎。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0 13:01:09
|
三、出征前后
曾国藩在咸丰四年一月底发布檄文,誓师出征。在此前后,与皇帝有几次奏对。因我借的书里没有第十二册,有两次上谕是从网上的《曾文正公年谱》里引用的。
咸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前任礼部侍郎丁忧在籍臣曾国藩跪奏,为筹备水陆各勇驰赴安徽会剿,俟右江道张敬修解炮到楚,乃可成行,恭折覆奏,仰祈圣鉴事:
……窃自田家镇失防以来,督臣吴文镕、抚臣骆秉章与臣往返函商至十馀次,皆言各省防务,糜饷多而兵力薄,不如数省合防,糜饷少而力较厚。即与张芾、江忠源函商,亦言四省合防之道,兼筹以剿为堵之策。臣前月覆奏一折,曾言舟师办有头绪,即由臣亲自统带驶赴下游,是未奉此次谕旨之前,微臣之志已思率师东下,一抒积愤矣……
……
咸丰三年十二月初七日朱批:……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著设法赶紧赴援,能早一步,即得一步之益。汝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者比。言既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钦此。
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前任礼部侍郎丁忧在籍臣曾国藩跪奏,为沥陈现办情形、微臣愚见,恭折奏明,仰祈圣鉴事:
窃臣前月覆奏赴皖援剿,俟张敬修解炮到楚乃可成行一折,……兹奉到批谕: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等因。臣自度才力,实属不能
……
(以上据《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一册)
(咸丰三年)骆公于二月内奏称:湖南弁兵存数无多,历次剿办土匪及此次所派追剿贼匪者,俱系臣与曾国藩督饬士绅召募自练之壮勇,较为得力。该逆现窜湖南,鄂省情形较缓,拟俟南省剿办事竣,臣即派兵驰往鄂省跟踪追击。
奉朱批:“……曾国藩素明大义,谅不敢专顾桑梓,置全局于不问。北重于南,皖、鄂重于楚南,此不易之局也。钦此。
四月初一时,水师大破贼船于湘潭。……湘潭未捷之时,公与骆公会奏贼势全注湖南,大局堪虞,请旨速饬广东、贵州遄调兵勇来楚协剿一摺。……
又奉上谕:“……现在湖北待援孔亟,曾国藩以在籍绅士,若只专顾湖南,不为通筹全局之计,平日所以自许者安在?”
(以上据《曾文正公年谱》)
原文都很长,节选几句,或有断章取义之嫌,但基本意思没变,有助于知人论世读书。
|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7-01-30 13:01:39
|
早就想建议你局,仿照股市的t+1作法,超过2000就自动另起一帖,比红好。
|
作者:landend
提交日期:2007-01-30 13:05:52
|
板 凳, 前 排。
准 备 学 习
|
作者:tbn
提交日期:2007-01-30 13:13:27
|
若要多找些与檄文有关的材料,E老不妨拿曾国藩全集·书信看看,可能集中在第一册。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0 13:15:18
|
谢牛兄。过几天买一套。
|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7-01-30 13:17:15
|
翼老谨防自辨症
|
作者:冰爽茶
提交日期:2007-01-30 13:19:12
|
e老真是执著啊。
关防对应题衔,正相符。
“商留钦差前任湖北巡抚罗绕典暂驻省中会筹妥办防堵机宜”,正说明钦命差事是“前任湖北巡抚罗绕典暂驻省中会筹妥办防堵机宜”,和《文宗实录》里“命前任湖北巡抚罗绕典驰往湖南帮办军务”是一个类型。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0 13:21:04
|
自愉自乐呗,还能干什么。比自圣强点就好。
|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7-01-30 13:22:50
|
翼冰之辨必将载入《中国现代“晏子杯”辨论史》
|
作者:tbn
提交日期:2007-01-30 13:24:46
|
买一套占地方,网上找个扫描电子书随便看看得了。证明这个没必要广征博引。人要不信,就是起国藩于地下,他说这是真的,人问他一句:你亲手刻的?他得再死一回。
|
作者:冰爽茶
提交日期:2007-01-30 13:34:39
|
正方:一说是曾刻原物,一说是翻印之物
反方:造假之物
“起国藩于地下”之类的话,是调节气氛用的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0 13:35:42
|
e老真是执著啊。
——————————
比起茶老差得远,还要进步才好。
四、量制。
咸丰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贵州巡抚蒋霨远跪奏,为黔省防堵粤匪安设台站地名里数绘图造册并酌定各项支发银数恭折奏祈圣鉴事……每名日支盐菜银一两二钱,日给口粮米八合三勺……
这类记载还多,不钞了。可见,用“合”用“勺”,在曾国藩不必要读完《汉书》才下笔。
|
作者:小楼一夜乱翻书
提交日期:2007-01-30 13:36:59
|
革命,要从辫子开始……
|
作者:冰爽茶
提交日期:2007-01-30 13:39:35
|
可见,用“合”用“勺”,在曾国藩不必要读完《汉书》才下笔
--
那是自然,现在存世的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的几乎都是到“合”的,证之以曾集里的“合”,有啥问题麽?
|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7-01-30 13:39:55
|
斯勺甚巨,请读鄙文《碗大勺有准》
|
作者:huangyun
提交日期:2007-01-30 13:53:44
|
历史是活的,我认为死扣一点的,认为唯此无他的,必定是错的.
|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7-01-30 13:57:36
|
黄兄,对不住,请看你的旧帖青年学生。
|
作者:huangyun
提交日期:2007-01-30 14:03:49
|
看过了,您写您的,我的丢废纸篓算了.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0 14:05:35
|
五、军需公局与“经书”
军需公局的用例业经书友指出,我没下工夫细找,毕竟有了。现虽是孤例,未必永远是孤例。俟诸异日可也。
倒是此例中的“经书”,如咸丰咸丰三年正月二十六日向荣奏:
……至奴才行营文报,关会事件本多,仰蒙皇上垂询有无文员襄办文案,并见圣虑周详,无微不至。奴才军营文案均系即选府经[历]县丞张文斌及经书数人经理……
“经书”数人,想来不是书本,否则应说“经书数册”或“数本”才对。
另同日江西巡抚张芾奏报设局办理防堵军需缘由并核定军需条款章程折,附江西设局办理军需款项章程清单:
一、设局办理军需,派员专司其事,以重出纳。所有局内经承贴写工食及纸张笔墨灯油等项,应请照例分别支给,事竣造册报销。
当有助于理解“军需公局经书辛工银两等项”。
|
作者:冰爽茶
提交日期:2007-01-30 14:08:26
|
这个已经辨过了,断句之误,若是“军需公局”作主语解上下文意皆不通。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0 14:23:01
|
若是“军需公局”作主语解上下文意皆不通。
——————————————————————
主语不是“军需公局”,而是前面一大篇:“所有京城满营官兵盐菜口粮、骑驮、马驮、折给夫价,四川(以上在161页)及本省……军需公局经书辛工银两等项”。“所有……等项”,已经前督臣奏请设立长沙、永州两局,并在衡州安设支应局、行营粮台,调派各员经理。
军需公局人工费用只是其中一项,怎么是主语呢
|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7-01-31 13:49:07
|
大家都不辨了?那我也不辨了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
作者:qdq
提交日期:2012-11-11 06:36:20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