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转贴)猫和老鼠,也会被中宣部批评?
作者:khanduan 提交日期:2006-03-05 21:09:15
    中宣部新闻阅评组成立于一九九四年。《新闻阅评》(初期名《新闻舆论动向》,新闻界俗称「阅评件」),截至向「冰点」发难,已出版八千一百三十六期。十年八千余期,平均每年八百余期,每天两期。「阅评组」自称,其中半数是「负面阅评件」,即指责传媒的「阅评」,也就是说,向传媒发难的「阅评」,几乎无日无之。中国大陆最优秀的媒体《南方周末》也因此多灾多难。二零零一年五月《南方周末》遭到前所未有的整肃,主要负责人和骨干被解职,报纸勇于揭露时弊、为民立言的锐气受到重挫。这正是「阅评组」不断封堵、数年追杀的结果。
    一九九八年六月,《南方周末》刊登配图短文《宣传的肤浅》,批评一些救灾报道的「假、大、空」旧习﹕「借那些受过难,而又脱了险的群众之口说出『是党和政府救了我,还是社会主义好啊』,这样的报道看多后,不免觉得肤浅」。文章问,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救灾,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的老百姓不会热泪盈眶地说一句「还是资本主义好」呢﹖
    六月十七日,第三百二十六期《新闻阅评》刊文《对「社会主义」进行讽刺是完全错误的》,严厉批评《南方周末》﹕
    如此讲解、讽刺「社会主义好」,其导向完全错误、荒唐……为文作画都有著作者一定的倾向性,此文、画的作者的倾向性是什么,一看就明白。我们的媒体应该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凝聚人心,而不是涣散人心,消解社会主义。
    这仅是《南方周末》收到过的无数「阅评」中的一个。从一九九八年到二零零一年,《南方周末》被「阅评组」死死盯住不放,平均每年收到「阅评」约二十件。一九九九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文化局长,报纸刊登短评《来去自由》,议论文人从政现象,对龙女士从政流露遗憾之意。此文即被「阅评」,阅评员风马牛不相及地指责《南方周末》「为某些知识分子不愿站在人民政权内而要超然物外提供了理论根据」。《南方周末》刊登对保罗.约翰逊所写的《知识分子》一书的书评,又遭「阅评」,被指责该书作者使用的「暴力」、「权力」、「极权」等语言,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的恶意攻击」。
    无中生有围剿南方周末
    二零零零年,「阅评组」加大对《南方周末》的围剿力度。是年,在广东省委的严令下,《南方周末》已被迫收敛锋芒,刊登大量「正面」或「中性」题材的报道。八月和十月,阅评组一变自己所说的「一事一议」方式,两次对若干周的《南方周末》算总帐,罔顾事实地斥责《南方周末》刊登大量负面新闻与炒作丑闻。一篇《来自女子监狱的故事》,明明是正面描述「监狱改造」的报道,阅评员一看标题的「监狱」二字,就断言是负面新闻。一张反映矿难抢险的图片,中有一束红色的光线,被阅评员无中生有地指责是为渲染恐怖气氛「做了别有用心的技术处理」。一幅北京国庆的图片,画面是小巷里的国旗和老人,被阅评员指责为「情绪灰暗」。
    「阅评」充满腹诽、构陷、穿凿附会和无限上纲,有时「阅评员」不喜欢某篇文章,却又抓不住把柄,还会在「阅评件」中指责该文「XX观点呼之欲出」。《南方周末》动辄得咎,终于在二零零一年被强行改组。不久,这份最为中国老百姓信赖的报纸的发行量从一百三十万份锐减到现在的不到三分之一。
    阅评组成员通常有十名左右,其中有思想僵化的「毛派」,有文革的造反人物,有「六////四」后的整人分子。他们肉麻地自称是新闻工作者「不见面的老师」、「不握手的朋友」、「保健护士」、「护林员」、「啄木鸟」,但他们的作为,证明阅评组完全是文革遗风的藏污纳垢之地。仅从「阅评件」的标题(见色块),就可以窥见他们扣帽子、打棍子的斑斑劣迹。
    阅评组组长刘祖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正处在思想多元的时代。境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未有一日放弃﹔国内各种思想激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同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较量和交锋也未有一日停止。马克思主义必须牢固地占领一切思想文化阵地。」
    刘祖禹称,新闻阅评的根本任务是「评舆论导向」,「密切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重要信息、情况、表现」,监控他所说的「歪调」、「反调」、「噪音」、「杂音」。
    刘祖禹是前中宣部新闻局局长。他和党内以宋平、邓力群为首的保守势力、和曾经从极左方面挑战江泽民的《真理的追求》杂志一伙人过从甚密。事实上,这显示中央某些派系的极左势力掌控宣传意识形态领域,以箝制他们认为「右」的力量。当然,极左势力在放肆出格时也会招来呵斥。
    一九九九年阅评组曾指责一家媒体提出的「为纳税人服务」的口号,称中国人民绝大多数还不是交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不数日,中宣部罕见地发表更正,承认广大人民都是纳税人,原因是他们受到正欲加强税收征管的总理朱镕基的批评。
    「阅评组」的监控和挞伐范围极其宽泛。他们监控媒体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指责有的媒体「为吴三桂翻案」、「为袁世凯翻案」,指责有的媒体「诬蔑岳飞」、「贬损鲁迅」、「错误地评价郭沫若」,或是「吹捧胡适」。
    他们监控媒体对「外国评选活动」的报道。一九九九年,中国媒体报道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百年最伟大智者」的活动,仅仅因为这二十智者中没有列宁、毛泽东、鲁迅,阅评组便下达《不要随意报道外国评选活动》的「阅评」﹕「阅评员认为,美、欧这类评选,充满了西方地域偏见与阶级偏见,我们一般不要报道和转载,即使要报道和转载,也要陈述自己的观点,指出其谬误。」
    连动画老鼠都不放过
    「阅评」指责的对象还包括﹕流行歌曲歌词、「美国大片热」、情人节报道、对港台歌星身亡的报道、对「不明飞行物」的报道、对星座的报道及电台婚姻恋爱节目等。阅评员亲自收听并笔录电台婚恋谈话节目的内容,对「情人」之类的话语严加讨伐。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九日的「阅评」《中国动画片要警惕「洋化」倾向》,转述了一篇文章的观点﹕「中国传统童话中的动物世界往往有约定俗成的正角、反角之分,比如猫是英雄,老鼠是坏蛋等等。但是,随着进口卡通片的大量涌入,我们惊奇地发现,外国卡通片中的老鼠一下子成了『聪明伶俐又可爱』的小天使。在舶来卡通片观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动画片终于接纳了老鼠是英雄的观念。」「阅评」指责一部中国动画片颂扬老鼠真诚勇敢拯救同类,在人类投毒灭鼠时,老鼠紧急出动,抵抗屠戮。「阅评」说﹕「如此把人类描写为正义化身的老鼠的可恶公敌,真不知天真的小朋友会从中得到怎样的印象﹖获得怎样的人生启迪﹖」
    李大同的批评惹报复
    在致《中国青年报》总编辑李而亮的公开信中,李大同批评该总编辑﹕「在你担任总编辑后,办公会上开始呈现出一道新的风景,那就是你总是嗓音洪亮、字正腔圆地亲自诵读《新闻阅评》,往往全文。这次又公然把阅评员是否表扬或批评,列入编采人员的奖惩条例。」这个条例规定﹕被中宣部领导批示表扬的,加一百二十分﹔受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题表扬的,加一百分﹔阅评综述中点名表扬的,加五十分。李大同描述,鉴于「阅评」已经成为号令各新闻单位工作的尚方宝剑,不正常的情况终于出现了,新闻单位开始和阅评小组套近乎、拉关系,宴请他们,也许还要准备价值不菲的礼品,往往社长总编辑亲自作陪,希望他们能高抬贵手,少给些批评,多写点表扬。李大同写道﹕
    ……除了批评,阅评小组手里另有一个砝码,就是也可以随时表扬他们愿意表扬的报纸,在目前这样不正常的党内生活中,对一家报纸的负责人,这倒成为了一种有利于晋升的「资源」。在个人政治功利的驱使下,总有人会对这种「表扬」趋之若鹜,甚至用利益来交换。已经听到多人传说,中宣部新闻局某领导是你的大学同班同学,关于本报的一些表扬阅评,就是由本报自己人撰写,交由阅评小组再发下来的--我不敢、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宁愿只是「传说」……更可怕的是,如果今后各省部发来的「表扬信」也都是由当事人自己撰写,对方盖个公章再传回来,按本报制度拿奖励,那将会出现何等乌烟瘴气的「交易」局面﹗
    阅评组成员在大陆各地走州过府,游山玩水。陪同他们的各地媒体老总,当面恭敬备至,背后切齿痛骂手握媒体生杀大权的人。为了媒体的生存,他们不得不忍气吞声,用各种手段去堵「阅评员」的嘴,至少减少被「阅评」的频率和烈度。
    有的阅评员有所回报﹕通风报信,或是尽可能搁置一两篇「阅评」,以消灾灭祸。据知情者称,「阅评件」的未定稿会先在中宣部的内部网上发布,其中一部分将正式上呈下送。有的阅评员便将可评可不评的也写出,让其出现在内部网上,再将此信息反馈给相关媒体,这是要挟,也是寻租。在媒体的紧急「公关」后,这「阅评件」未定稿可能撤下。更多的时候,阅评组该吃照吃,该拿照拿,回到北京照样「阅评」不误。中宣部新闻局一位参与阅评工作的官员,他的手提电脑就是从某家常遭「阅评」的媒体「借用」的,而他可以若无其事地继续用这台计算机,撰写指责这家媒体的「阅评」。阅评组吃过《中青报》的宴请,但在整肃「冰点」时照样穷凶极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李大同对阅评组批评的蓄意报复。二零零四年,阅评组隆重纪念了建组「十周年」。在纪念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李东生传达了李长春和刘云山「对新闻阅评工作的重要批示」,称「李长春、刘云山同志的批示既是对新闻阅评工作的肯定与支持,也是对新闻阅评员的鼓励与鞭策,更是为进一步做好新闻阅评工作指明了方向」。吉强调「建立新闻阅评制度是新时期新闻管理的创新」。
    
    
作者:Flying 提交日期:2006-03-05 22:08:44
    唔
作者:前天 提交日期:2006-03-05 22:50:47
    楼主对中宣部是相当的仇恨了,在布衣的发言,十之八九都是骂中宣部的。不过在这儿骂,除了过过嘴瘾之外,还能怎样?惹来一帮愤青、愤中、愤老,和楼主一起生一会子闲气,弄得布衣论坛上下一片愤怒,大家都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进而气得都不买书不看书,都来布衣论坛大骂,进而招来网络管理部门的查办。这样的结果,楼主必定是不满意的,又要更加生气,又会更加愤怒,又一时找不到发泄的地方,到头来悲愤交加,后果会相当的严重!
作者:乡关何处 提交日期:2006-03-05 23:22:32
    。。。。后果会相当的严重!
    ---------------------------------
    所以在这个开明的盛世大家还是小心点,不要乱说乱动。
作者:成府路卖大葱的 提交日期:2006-03-06 00:48:10
    前天最累,为了说这几句话,还特意买件马甲。
作者:南岭 提交日期:2006-03-06 01:24:06
    太幽默了,呵呵
    
    真想看看这个《评阅》:)
作者:何世茫 提交日期:2006-03-06 01:35:48
    《新闻阅评》应该公开发行,让这个著名品牌的政治效益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才符合中央两手都要硬的硬道理!
作者:khanduan 提交日期:2006-03-06 02:24:16
    多谢指教,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除了贴点无聊的帖子、“过过嘴瘾”之外,我也干正常工作的,气倒是没有多气,更不至于“悲愤交加”,哈哈。
    
    
    
    作者:前天 提交日期:2006-03-05 22:50:47  
    楼主对中宣部是相当的仇恨了,在布衣的发言,十之八九都是骂中宣部的。不过在这儿骂,除了过过嘴瘾之外,还能怎样?惹来一帮愤青、愤中、愤老,和楼主一起生一会子闲气,弄得布衣论坛上下一片愤怒,大家都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进而气得都不买书不看书,都来布衣论坛大骂,进而招来网络管理部门的查办。这样的结果,楼主必定是不满意的,又要更加生气,又会更加愤怒,又一时找不到发泄的地方,到头来悲愤交加,后果会相当的严重! 
    
作者:batsbird 提交日期:2006-03-06 09:24:35
    t
作者:何世茫 提交日期:2006-03-06 10:02:00
    应该让老百姓对这个阅评评头论足,否则不如改名为《新闻判决书》。
作者:游侠 提交日期:2006-03-06 10:38:06
    要是有可能,俺还真想收藏《新闻阅评》这种特殊的出版物。
    看了文章就明白, 现在还是乾隆时代。不过看了最后一段,又觉得,还是与时俱进了,乾隆时代的"阅评员"还不会如此腐败。
作者:老陈 提交日期:2006-03-07 09:24:23
    应当允许老百姓发表不同意见!现在不是提倡与时俱进吗?!
作者:pizzz 提交日期:2006-03-07 09:34:53
    他们要的就是 万马齐喑。
作者:HYCIRIN 提交日期:2006-03-07 13:11:52
    怎么是能说是万马齐喑呢,明显用词不当嘛,改之
    他们要的就是 社会和谐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6-03-07 13:20:41
    累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