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闲话两句张晖先生的死因及其经济状况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15:42:10
    最近关于张晖的死,真有点备极哀榮的味道了。媒体关注之深,悼念文字之多,前此未见。就是老辈名家,亦有不及。夭寿而亡,痛惜英才,人同此心。
    我看了那么多文字后,一方面深深哀悼张晖的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对他的死因等问题,也有所思考。
    我认为,张晖的身体体质可能有一定问题,而社科院的氛围太压抑,他又极其要强,拼了命也要证明自己,于是夜以继日地用功,透支过分,再加上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多重因素综合起作用,终于酿为不治绝症!这里既有社会大氛围、单位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人的个性心理的原因,岂偶然哉!
    然而,现在的报道纪念文字,总是特别渲染张晖的囧迫的经济状况,似乎有点未能说到要害,反而贻人口实。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15:48:41
    客观讲,张晖的经济状况,在同辈人中间,还是不错的。他刚工作不久,就在北京买了两居,五年之后,又在三环边换了大房子,这个情况,就是问问北京上海名校的搞文史哲的同龄人,都会羡慕的。可以说,张晖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挣钱,在同龄人中都是很捧的!他是个成功者!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15:55:25
    张晖在香港读博三年,可以粗略计算一下,如果节约节省,一年存十万,三年存上三十万,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所以他当时来北京工作,手里有一笔存款,这就是房款首付的来源。他的经济起点,已经比北京的博士土鳖,髙很多了!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15:58:27
    社科院待遇虽然低,但就有一批人自愿去,为什么?图个清闲!一礼拜只须去一天,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这是很多人愿意"自投罗网"的原因。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16:09:22
    张晖进入社科院之后,除了在北京高校兼职讲课赚钱,也去新加坡,台湾,这都是有銭的,而且只比大陆多,不会比大陆少。其实他挣的銭,比起985,211大学的文科讲师,副教授,一点也不少。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3 16:10:09
    可以说,张晖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挣钱,在同龄人中都是很捧的!他是个成功者!
    -------------------------------------------------------------------------------
    所以累死了,这就是悲剧所在...
    
    之所以这么多人关注,是因为证明了一点:在当下的环境里,哪怕你底子再好,要想做学问和挣钱双丰收,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16:12:52
    个人觉得,不要过分渲染社科院的清贫和张晖的囧迫,因为个人有个人的选择!个人有个人的路子!
    我们还是多读读张晖的著述吧!这才是纪念他的良途。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3 16:13:37
    据说青年学者感同身受的最多,是因为张晖之死再一次提示,你要么去挣钱,要么去受穷.要想不受穷地搞学问,此路不痛...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3 16:15:09
    著述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社科院的清贫和张晖的囧迫折射出的东西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作者:书就是空 提交日期:2013-04-13 17:04:36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3 16:10:09
     可以说,张晖无论是做学问,还是挣钱,在同龄人中都是很捧的!他是个成功者!
     -------------------------------------------------------------------------------
     所以累死了,这就是悲剧所在...
    
     之所以这么多人关注,是因为证明了一点:在当下的环境里,哪怕你底子再好,要想做学问和挣钱双丰收,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赞同...
作者:qszbysy 提交日期:2013-04-13 17:10:31
    楼主说得好。事主生前也没怎么抱怨吧,他那些同事倒生发出一堆牢骚来,自己从事的工作就那么重要?不见得吧。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13:26
    不了解具体情况,但自我感觉楼主说的有道理....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3-04-13 18:14:45
    即使世界再浮躁,总有人喜欢学术 喜欢追求心灵的宁静或者丰富,而不是繁华或者绚丽的物质生活。 求仁得仁 又何怨?值得深思的倒是,学术圈的年轻人应该多注意锻炼身体 争取把学术生命延长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24:00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3-04-13 18:14:45
     即使世界再浮躁,总有人喜欢学术 喜欢追求心灵的宁静或者丰富,而不是繁华或者绚丽的物质生活。 求仁得仁 又何怨?值得深思的倒是,学术圈的年轻人应该多注意锻炼身体 争取把学术生命延长
    
    ===============
    赞同,但现在的媒体调调自我感觉把张晖先生的去世归咎到生活的窘迫,学术研究条件的压制等等,好似是这个社会逼死了张辉先生,有点本末倒置,反而贻人口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3-04-13 18:36:44
    媒体从来都是糊涂虫,基本没什么思想价值。从张晖的英年早逝,感觉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1. 就是刚才强调的,关心身体健康问题。张晖突然病逝有偶然成分(要说艰苦,西南联大时期的学者更艰苦),但多年不够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病因之一,其他人都应该引以为戒。
    2. 中国目前国家导向的学术机制问题 张先生的同事做了个访谈,已经谈了很多 不重复了。总之,这个由所谓的公权力把持的等级制度,已经出了大麻烦,让不够格的人得以混迹,说不定还混得不错,浪费了纳税人大笔钱财,而优秀的学者却被排挤压制
    3. 学者的待遇问题。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事情,要跟国家的大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分析。张晖的压力为什么这么大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房子太贵了。而房价问题则是全局性的,由国家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只要国家还是继续超发货币,同时限制土地供应,房价永远降不下来。
    
    政府管得越多 问题就会越多。杨早他们说以后民间学术会起来,是很有可能的。、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44:00
     1. 就是刚才强调的,关心身体健康问题。张晖突然病逝有偶然成分(要说艰苦,西南联大时期的学者更艰苦),但多年不够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病因之一,其他人都应该引以为戒。
    =======================
    完全赞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赚再多钱,赢再大名气都不如有一个好身体来的重要,否则有赚钱赢名声的命却没有花钱享受名声的命就悲催了....
    
    
     2. 中国目前国家导向的学术机制问题 张先生的同事做了个访谈,已经谈了很多 不重复了。总之,这个由所谓的公权力把持的等级制度,已经出了大麻烦,让不够格的人得以混迹,说不定还混得不错,浪费了纳税人大笔钱财,而优秀的学者却被排挤压制
    =========================
    这个是TZ问题,TC独一家....
    
    
     3. 学者的待遇问题。这个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事情,要跟国家的大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分析。张晖的压力为什么这么大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房子太贵了。而房价问题则是全局性的,由国家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只要国家还是继续超发货币,同时限制土地供应,房价永远降不下来。
    ==========================
    俺作为不是学者的普通打工者的感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能够衣食无忧一辈子,每天都怀着愉悦心情去工作的毕竟是少之又少....这个无论东西方都是这样,学者纠结,普通老百姓也纠结....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18:46:01
    学者为什么就不是普通打工者了?
    
    有什么不普通的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47:59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18:46:01
     学者为什么就不是普通打工者了?
    
     有什么不普通的
    ============================
    回飘版,在俺眼里,真正的学者(比如张晖先生)是圣人门徒,是延续中华文明的根基,非我等普通老百姓可比的,当然那些学者中的蛀虫另当别论了...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51:40
    自我认为无论是媒体还是张晖先生的同事朋友,最好还是从张晖先生本人身体情况来考虑张晖先生的去世为好,俺个人在前几天张晖先生刚去世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天妒英才,但持续看了一些媒体的文章后,有点厌烦讨厌的感觉了....都是自身感受,仅供参考!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3-04-13 19:01:34
    媒体的各种讨论中,还有一个常出现的误区是,学术水平高就应该得到高的物质待遇。其实这个未必。
    一来,追求学术研究,是个很个人很精神的事情,本就不带功利目的。得到的主要报酬就是精神的快乐和充实(当然也未必得到快乐,也许会痛苦或者迷惑,但总之是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精神体验)。我相信张晖先生选择做学术,也主要是因为一种爱好或者使命感,而不是想通过学术赚钱。
    二来,要赚钱,钱从哪里来呢?按经济学的原理就是交换。你做学术,提供给社会精神产品,需要这精神产品的人来付钱交换。比如讲课,比如为文等等。如果这些精神产品有需求,就会产生物质回报。至于是否有需求,要看具体情况,不是必然的事情。
    
    真心要追求学术的人(尤其是文科类),一般都是偏清贫一点的,这个没有什么奇怪,古今中外都差不多,国内的前辈学者们也大多如此 奇怪的倒是觉得这现象不正常。
    真正不正常的,是目前国家导向的学术体制,滋生腐败,浪费财富,也压制真正优秀的学者。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19:04:05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47:59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18:46:01
     学者为什么就不是普通打工者了?
    
     有什么不普通的
     ============================
     回飘版,在俺眼里,真正的学者(比如张晖先生)是圣人门徒,是延续中华文明的根基,非我等普通老百姓可比的,当然那些学者中的蛀虫另当别论了...
    ------------------------竟然把我和你列在一起称为普通老百姓,太不象话了!!!!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19:06:33
    他挣多应该是单位给他,搞学术的
    
    四处兼职写稿,还有什么心思用在学术上啊
    
    
    把国家给你这个单位当成一个托底保障,自己跑出去赚钱,这叫学者?
    
    所以中国就是学者不像学者,老师不像老师,当官的不像当官的,学生不像学生
    
    最该玩的学生整天那学习屁股不抬,最该专心学术点灯熬油的整天几个人坐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撮饭一边吹牛一边跑外边去赚灰钱
    
    哼哼
作者:badboy1 提交日期:2013-04-13 19:21:58
    穷二代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其实很多老学者也是板凳一坐十年冷,在学术上孜孜以求,到老来可能也是还住着两居的房子。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张晖在学术上有自己的追求,在现实生活上又何尝没有?这本无可厚非,但这种生活上的追求势必占用了时间,耗费了精力。所以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学术追求,只有更加拼命,所以耗尽了身体,英年早逝。
作者:BU 提交日期:2013-04-13 19:27:13
    八卦跑题迷信一句,总觉得“无声无光集”的书名很不吉利。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4-13 19:27:52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51:40
     自我认为无论是媒体还是张晖先生的同事朋友,最好还是从张晖先生本人身体情况来考虑张晖先生的去世为好,俺个人在前几天张晖先生刚去世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天妒英才,但持续看了一些媒体的文章后,有点厌烦讨厌的感觉了....都是自身感受,仅供参考!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19:06:33
     他挣多应该是单位给他,搞学术的
    
     四处兼职写稿,还有什么心思用在学术上啊
    
    
     把国家给你这个单位当成一个托底保障,自己跑出去赚钱,这叫学者?
    
     所以中国就是学者不像学者,老师不像老师,当官的不像当官的,学生不像学生
    
     最该玩的学生整天那学习屁股不抬,最该专心学术点灯熬油的整天几个人坐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撮饭一边吹牛一边跑外边去赚灰钱
    
     哼哼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4-13 19:30:45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3 18:24:00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3-04-13 18:14:45
     即使世界再浮躁,总有人喜欢学术 喜欢追求心灵的宁静或者丰富,而不是繁华或者绚丽的物质生活。 求仁得仁 又何怨?值得深思的倒是,学术圈的年轻人应该多注意锻炼身体 争取把学术生命延长
    
     ===============
     赞同,但现在的媒体调调自我感觉把张晖先生的去世归咎到生活的窘迫,学术研究条件的压制等等,好似是这个社会逼死了张辉先生,有点本末倒置,反而贻人口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20:34:11
    其实张晖的状态是既很努力地做学朮,又很努力地赚钱,他两方面做的都不错;但就是对自己太狠了,忘记身体是本钱,终于透支!一个著名学者说过:学术圈的很多名人都是拿命去换名。我以前不以为然,现在深以为然。张晖就是拿命换名的典型!哀哉!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3 20:34:13
    其实张晖的状态是既很努力地做学朮,又很努力地赚钱,他两方面做的都不错;但就是对自己太狠了,忘记身体是本钱,终于透支!一个著名学者说过:学术圈的很多名人都是拿命去换名。我以前不以为然,现在深以为然。张晖就是拿命换名的典型!哀哉!
作者:天地一沙鸥 提交日期:2013-04-13 21:36:15
    不敢苟同堂主的全部观点,但有一点必须同意:很多纪念文章里,故意混淆了工资和收入的概念,体制内的人都知道,并不是一回事。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3 21:49:24
    他们没有搞错.他们的意思是,如果工资够高,就用不着那么辛苦地去追求其他的收入.
    
    要知道,张晖念博士时就万五港币一个月,反而毕业了加房补才人民币2千...
作者:阿堵物 提交日期:2013-04-13 22:17:27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3 21:49:24
     他们没有搞错.他们的意思是,如果工资够高,就用不着那么辛苦地去追求其他的收入.
    
     要知道,张晖念博士时就万五港币一个月,反而毕业了加房补才人民币2千...
    
    
    一个月给5万,他们还是要出去赚外快的。
作者:lcw010 提交日期:2013-04-13 22:18:25
    念博士无论在哪里都省不下几个钱,没有经历过其中辛苦的人没有资格冷嘲热讽。
作者:badboy1 提交日期:2013-04-13 22:20:00
    严重同意王兄的观点
作者:奔奔 提交日期:2013-04-13 22:20:48
    要知道,张晖念博士时就万五港币一个月,反而毕业了加房补才人民币2千...
    ------------------------------
    控诉,简直是控诉,路是自己走的,事是自己做的,千错万错,自己的错!
作者:zy69 提交日期:2013-04-13 22:22:16
    转则薛涌的微博:
    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但不赞成地过早下感情化的结论。50岁以下的“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和其他阶层比究竟如何?至今无任何量化研究。这么多科研垃圾,这么多博士硕士想不出独创的题目,这个就不能调查一下吗?我是社科院出身,工资低不假,自由时间也很多。白吃饭的也不少。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什么?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3 22:22:57
    一个月给5万,他们还是要出去赚外快的。
    -----------------------------------------------------------------------------
    这个不一定.又不是公务员,人文学科的外快也就是卖苦力而已.一个月要有5万,大部分外快的性价比就很差了...
作者:lcw010 提交日期:2013-04-13 22:34:58
    对于薛的问题,其实很简单,用不着那么痛苦地调查,能否想出独创题目自然有很多原因,比如经历、年龄、阅读量、导师的指导水平等等,但千条万条,兴趣是第一条,真正爱学术的人早晚能够发现属于自己的独创性题目。我基本同意那位施先生的判断,有一半以上的人并不喜爱学术,而是在混学术饭,也许有很多的硕士、博士生也并不喜爱学术,指望这些对学术没有真正兴趣的人能够想出多少独创性的题目,几乎是天方夜谭。
    我现在已经很难发现喜爱学术的学生,看到这样的人,一定要善待他们。
作者:xinnanqiu 提交日期:2013-04-13 22:38:25
    即使世界再浮躁,总有人喜欢学术 喜欢追求心灵的宁静或者丰富,而不是繁华或者绚丽的物质生活。 求仁得仁 又何怨?值得深思的倒是,学术圈的年轻人应该多注意锻炼身体 争取把学术生命延长
    
    说得很好。 一声叹息。。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22:48:35
    其实在北京压力谁不大牙,他死了跟压力一定有关系。我对他去世觉得遗憾,但毕竟是我不认识的人周围的人英年早逝的也有。我就觉得他的工作生活方式更值得讨论,毕竟北京生活不容易,像他这样的人很多,大家都在博命一样。怎么能活得更合算点。。。。比如你有才能,怎么样去发挥。。。别老做那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人生总是各方面都要周全了好,不是一意孤行的做自己想做的
作者:阿堵物 提交日期:2013-04-13 22:48:53
    想了想,咱们操这心干嘛,劳身劳神。就说博士生发论文吧,好多学校要求2篇核心的。在读博士生要么没门路,要么写不出。最后没办法,就是老师发论文加挂博士生的第二作者。有的时候也不能说制度有漏洞,是导师顾了人情忘了操守。导师卡的严,学校卡的严,博士生进来容易,出去难,还有那门多不学无术的混学位的博士生吗?操守比制度更重要。
作者:lcw010 提交日期:2013-04-13 22:53:44
    就说博士生发论文吧,好多学校要求2篇核心的。
    ======
    这个混蛋政策,早晚要废除。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22:53:54
    我想说他的死和压力不一定有关系,汗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23:08:16
    俺lg擅长写论文,所以正高是破格评的。不过天生天生爱写文章的人大概很少,有阵他天天看电视,我都很不满,我说你怎么那么爱看电视啊,尤其有的真是庸俗加无脑,他就暴怒道:我学够啦!我再也不要看书啦。。。。。不过我现在就一遍废话着一边敲文章,周一得交啊,真苦啊,周末还要工作。。。
作者:qqian00 提交日期:2013-04-13 23:20:49
    所以,1,要有钱,有钱就有命。2,要有女人,就会有声有光。3,要有飘飘,女人中的女人花。。。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3 23:31:29
    都是在这废话弄的,刚写五分之二。笔记本还在租屋。拿了个二百年前的破笔记本尔,敲仨字儿就重启。还用手机跟这儿奋力说话,我容易吗我
作者:qqian00 提交日期:2013-04-13 23:37:58
    真不易呢。送悬梁麻绳一根。。。送刺大腿西瓜刀一把。。。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4 00:33:31
    写完啦!没用西瓜刀也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晚安撒。。
作者:郑骥 提交日期:2013-04-14 01:26:03
    比在布衣。孔网混的强百倍。有些人为十元都争。。。
作者:慕容石 提交日期:2013-04-14 08:45:15
    阿堵物:“操守比制度更重要。”
    经典!!!
作者:九袋 提交日期:2013-04-14 11:06:39
    算有钱人了,我在北京奋斗了5年,连燕郊的首付也没有攒齐,如果这类精英也算清贫,我都愿意去彻夜排队了。
    就事论事,没有唐突逝者的意思。
    
作者:九袋 提交日期:2013-04-14 11:12:28
    见大家都沉浸在缅怀里头,我有一句话一直不敢说:在北京能住得起三环边大楼房的人,没有穷人。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4-14 11:45:57
    作者:九袋 提交日期:2013-04-14 11:12:28
     见大家都沉浸在缅怀里头,我有一句话一直不敢说:在北京能住得起三环边大楼房的人,没有穷人。
    ------------===============
    愤怒打倒九袋:(((((((((((((
    刚诞生的世界级学术伟人绝对不许你诽谤:((((((((((((((((((((((((((((((((
    
    
    叫得欢的小孩
    其实往往是长得比较壮的
    才有力气和机会叫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4 12:06:00
    个人观点,马老在这种事情上最好还是少点针对已逝者的“调侃”,张晖先生英年早逝是不争的事实,天妒英才也是公认的...但现在媒体,还有张晖先生的同事朋友大有把张晖先生的去世和张晖先生的经济状况,工作压力等挂钩...感觉这么干真有可能适得其反,让人厌烦,本来给张晖先生公子建立教育基金是一件好事情,再这么借张晖先生事件说别的事情真有可能让这件好事也变成坏事...俺还是认为无论是媒体还是张晖先生的同事朋友,以后最好还是从张晖先生本人身体情况来考虑张晖先生的去世为好,不要再把一个已逝者捆绑到一些大道理上去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3-04-14 12:08:37
    我来说一句
    
    
    张晖家属据我所知,并未向媒体和自己在媒体上说过自己的生活多么清贫和苦不堪言,并无此言语。这一点大家可以去查。
    
    前一段时间,张晖生前的同事和同学朋友组织捐款,也是给张晖之子所用,这一点已经明确在他们的捐赠协议里面了。如果张晖健在,好好的,那么他们家里经济并没有问题,虽然有借款,有贷款,但是他们都能够慢慢还。孩子没了父亲,事情就有变化了。大家只不过是帮他家里解决一些以后上学时候的费用,这个钱的用途是说清楚了的。
    
    梁基永画了画,拿出来捐赠拍卖,这个时候张霖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接受捐款了。因为开始是来问我的要在这里拍的,所以我电话问了杨早他们,他们觉得已经不宜再捐资给张家,就跟李好多等商议了,之后答复我:事情要做,那么就用于出版《纪念文集》或者《学记》这种图书,因为这种图书,出版社一般都不愿意承担费用,赚钱的可能性极少。
    
    恳请各位说话的时候三思。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4 12:13:13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3-04-14 12:08:37
     我来说一句
    
    
     张晖家属据我所知,并未向媒体和自己在媒体上说过自己的生活多么清贫和苦不堪言,并无此言语。这一点大家可以去查。
    ===================
    看了几篇媒体的文章(包含胡局转发得),现在真有这种发展趋势(至少不少媒体文章),适得其反啊.....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24:40
    呵呵.张晖当然不是穷人.
    问题在于,象他这样的,学术上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视为接班人,稍长一些就被公认为该领域最优秀的青年学者之一.说实在的,只要不陨落,未来成为学霸,成为德高望重的XX,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经济上读博时就万五港币一月,夫妻俩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分别学习工作几年,应该有些积蓄.
    就这么一种情况,为了在北京过上稍体面些的生活,居然累死了.那绝大部分在学术上\经济上不如他的人呢?他们看着张晖的样子,其实多半是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哭...
    
    蒋寅说的很清楚,他们在学术上是乒乓球国家队的水平,待遇上还不如地方队.其实是在控诉体制对人文知识界的蔑视,算是愚民政策的一种延续吧...
    
    至于薛涌,自己见机的早,溜美国去了,现在又忙着弄啥留美预科赚钱,就少说风凉话吧...
作者:图书看守员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0:21
    薛涌说什么风凉话了,我去批他。诸位谁给个链接?谢谢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1:21
    关于社科院
    今天上午和朋友聊天,说是看到我的帖子,就又聊起社科院和张晖。聊了好一会儿,还是认为张晖是难得的人才,天不假年,可惜!
    据朋友说,社科院的人分成几等:上等的,自然是研究能力最好最强的,这种人只占社科院研究人员的1、2成;中等的,研究能力还不错,能占到4成;混饭吃的,却也有4成,人不算少!
    最好的1、2成,一般都不靠本身那点工资的,全部都是在外边有路子找钱的,他们活得最滋润!他们很多人,是学霸、学阀,兼职在高校做特聘教授、长江学者,拿着重大项目,在学术界呼风唤雨……
    其实,这批最好的研究人员,其中有些人,完全可以调入高校做最高级的教授!但是,他们就是贪恋社科院的清闲,很多人不愿上课、不愿带学生……所以,就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他们会说社科院无比清苦;另一方面,他们放着好机会都不会离开社科院!这就是矛盾的现象!
    朋友还说,文学所的蒋寅研究员把文学所比作“国家乒乓球队”,实在是不恰当的比拟!说到蒋研究员本人,自然是很好的;但把整个文学所算国家队,就不妥了。因为文学所1、2百口子人,也是良莠不齐的。拿得出手的,有一批;但细算起来,混子也是不少。如果社科院文学所算国家乒乓球队,那么,北大、复旦、南大、师大、南开的文学……这些算什么呢?
    张晖人才难得,但却未能尽展其才,这就是命!哀哉!惜哉!痛哉!!!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2:30
    白血病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较为公认的因素有:  ①电离辐射:接受X线诊断与治疗、32P治疗、原子弹爆炸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  ②化学因素:苯、抗肿瘤药如烷化剂和足叶乙甙、治疗银病的乙双吗啉等均可引起白血病,特别是ANLL;  ③病毒:如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Ⅰ可引起成人T细胞白血病;  ④遗传因素: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同卵双生同患白血病的机率较其他人群高3倍,B细胞CLL呈家族性倾向,先天性疾病如Fanconi贫血、Downs综合征、Bloom综合征等白血病发病率均较高;  ⑤其他血液病:如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液病最终可能发展成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现在多了一个:人文学科的人士
    就是掌握话语权的人士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3:34
    这批最好的研究人员,其中有些人,完全可以调入高校做最高级的教授!但是,他们就是贪恋社科院的清闲,很多人不愿上课、不愿带学生……所以,就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他们会说社科院无比清苦;另一方面,他们放着好机会都不会离开社科院!这就是矛盾的现象!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5:31
    其实,问题的焦点在于,人文知识界的知识分子,包括张晖以及他的前辈和后辈们,到底该享受怎样的待遇?通俗点说,他们到底值多少钱?
    拜N年来XX推行的愚民政策所赐,很多人觉得你读了那么多书又怎样,是XX的明日之星又怎样,凭啥我还没XX,你就混上三环的大房子了?
    
    这个,以前看《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困难时期陶铸指示要给陈寅恪供牛奶,很多人有意见,觉得这样一个落后份子,对社会无甚贡献,居然吃特供牛奶,凭啥?
作者:阿堵物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7:38
    能不能拿出成果跟大房子无显著正相关。大房子跟体面的生活非必然联系,不能由大房子必然推导出“体面的生活”。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8:27
     就这么一种情况,为了在北京过上稍体面些的生活,居然累死了.那绝大部分在学术上\经济上不如他的人呢?他们看着张晖的样子,其实多半是在为自己的命运而哭...
    
    蒋寅说的很清楚,他们在学术上是乒乓球国家队的水平,待遇上还不如地方队.其实是在控诉体制对人文知识界的蔑视,算是愚民政策的一种延续吧...
    ======================
    赞同散木兄观点,但自我感觉有两点还是值得商榷
    (1)、张晖先生的去世确实可能和工作强度有关系,但没有证据说明就是累死的,个人倒是认为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劳累,疏忽了对自己身体的锻炼和体检,以及不是很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自己身体健康比较自负等造成了病因...散木兄也是IT从业人士,应该知道IT工作者的工作强度,虽然有极少数过劳死,但大部分高强度加班的也不都坚持过来了吗...
    (2)、那批为自己争取正当权益的学者做法虽然是正确的,但把争取权益的事情和张晖先生的去世挂钩不是很好,最好别把已逝者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4-14 12:39:00
    最好别把已逝者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46:25
    文学所的蒋寅研究员把文学所比作“国家乒乓球队”,实在是不恰当的比拟
    -------------------------------------------------------------------------------
    这个,乒乓球队不都是世界冠军,还有大量的陪练和没有混出来的。
    
    张晖的问题在于虽然他是明日之星,但被体制的晋升程序压住了。说起来他还算早的,杨早、施爱东自己介绍说比张晖早一年进所,但同时晋升的副研究员。就这样,张晖博士毕业后也花了6年。这要在一般高校,副高早解决了。有了副高,才具备直接利用其他资源的一般条件。所以聪明的话,应该先到其他地方混几年,等到功成名就了,再去社科院。话说社科院的名额分配不知怎么弄的,比如蒋寅,他去社科院,占谁的名额?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48:06
    能不能拿出成果跟大房子无显著正相关。大房子跟体面的生活非必然联系,不能由大房子必然推导出“体面的生活”。
    -------------------------------------------------------------------------------
    大房子是体面生活的必要条件,大房子不是体面生活的充分条件。。。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49:51
    最好别把已逝者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
    --------------------------------------------------------------------------
    物伤其类。看到张晖的今天,想到自己的明天。这个没法不悲伤,不缅怀,不同情。。。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55:32
    张晖先生的去世确实可能和工作强度有关系,但没有证据说明就是累死的,个人倒是认为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劳累
    ---------------------------------------------------------------------------
    小三写东西自己检查下,不然容易自己打自己嘴巴。
    话说锻炼身体也是要花时间的好不好。
    张晖去世前几个月不是连续通宵赶东西?
    至于IT人士,过劳死的不少好吧,比如华为。。。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4 13:05:31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55:32
     张晖先生的去世确实可能和工作强度有关系,但没有证据说明就是累死的,个人倒是认为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劳累
     ---------------------------------------------------------------------------
     小三写东西自己检查下,不然容易自己打自己嘴巴。
     话说锻炼身体也是要花时间的好不好。
     张晖去世前几个月不是连续通宵赶东西?
     至于IT人士,过劳死的不少好吧,比如华为。。。
    ========================
    呵呵...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比如说看一个小时数起来活动十分钟,效率会更好也起到了锻炼的作用,不一定非要集中的时间段去锻炼(这种锻炼效果还不如工作间隙起来活动活动呢)。过劳死的毕竟是极少数,并且这些过劳死者据俺了解都是饮食睡眠都完全无规律了,这对于工作有意义吗?高效的作业时间比起无目的的耗时间要好很多,有着合适的生活规律才能够产生高效的作业时间,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4-14 13:11:38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2:49:51
     最好别把已逝者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上...
     --------------------------------------------------------------------------
     物伤其类。看到张晖的今天,想到自己的明天。这个没法不悲伤,不缅怀,不同情。。。
    ======================
    物伤其类没错,但把逝者给捆绑到自己战车上给活着的人谋取权益总感觉有点说不过去,容易让人产生张晖先生的去世好似是困窘的生活,压抑的工作造成得,实际情况可能又不是,比如张晖先生家的经济状况好歹算是中产,工作也可能比较清闲.....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4-14 13:21:39
    比如张晖先生家的经济状况好歹算是中产,工作也可能比较清闲.....
    ------------=============
    比如甲一个月工作30天。挣14000
    乙一个月仅干3天不到,挣3000
    
    其外干私活不知道又赚多少
    就是不干私活喝茶看太阳
    也很自在
    得了病有人兜底
    有房补
    有单位小金库的其他名目补贴
    还不用担心失业和部门经理的冷眼
    
    你说这投入产出比
    靠去你麻痹的
作者:寒柳堂主 提交日期:2013-04-14 15:19:29
    同意三十年代的客观言论。
    张晖孀妻及家人从未哭穷;不过,媒体和师友的大量文字却贻人口实,已把张晖塑造为不求名利苦坐冷板凳的清贫典型了。
    其实:张晖要是活着,应该幸福感挺强的。这一家虽不至于让人羡慕,但小康以上绝无问题。正如他的导师所说,再捱半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是的,张晖已经联系了又一个博士后机会,工资加项目,预计又会有十余万的收益,只可惜还未进站。
    现在,抛下娇儿娇妻,一个人去了,让本来的小康生活陷入困顿。她的妻子要一个人还房贷,一个人养孩子!真是压力山大!给他捐款,是完全适宜的!感觉张夫人很有骨气,捐款很快就被她叫停!没延续很长时间。
作者:图书看守员 提交日期:2013-04-14 16:19:56
    楼上的楼上,也太偏激了吧。要是煤老板和政协委员的挣钱大法被你知道,你还不得活活气死啊。社科院那两个青年学者也真是,大家都是坏制度的受益者,闷声挣钱不就完了吗?眼看着捞钱的位置又空出来一个,不赶紧补上,还接受什么访谈,这下让人知道你们来钱容易了吧。所以说啊,文科生的智商都普遍偏低。
作者:还有谁 提交日期:2013-04-14 16:56:08
    不要把自己说的多惨,总有人比你更惨。社科院总在体制内,白白招人嫉妒。本来捐款就是给小孩上学的。
作者:天地一沙鸥 提交日期:2013-04-14 17:14:11
    他们觉得已经不宜再捐资给张家,就跟李好多等商议了,之后答复我:事情要做,那么就用于出版《纪念文集》或者《学记》这种图书
    
    三老板、杨早们的考虑很周全。。。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4-14 18:27:30
    高效的作业时间比起无目的的耗时间要好很多,有着合适的生活规律才能够产生高效的作业时间,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这个,以俺个人写作文的感觉,写文章怕是很难做到规律进行的.灵感不马上抓住的话,下回不知道几时来...
作者:kacino 提交日期:2013-04-14 20:44:09
    虽然我也为张晖感到痛心,但我一看到“娇妻”两字就想发笑。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3-04-15 08:10:39
    三老板是你转太多了
    
    开始哀悼一下,组织捐款都没有问题
    
    最后那篇凤凰长文,真是
    
    距离产生美,你把啥都剖开,,大家再一究根挖底。。。
作者:王虫虫 提交日期:2013-04-15 08:16:48
    没见过给死人攒份子弄得跟给自己做广告似的!开眼了!作秀!悲哀啊......
作者:jjyd 提交日期:2013-04-15 09:14:28
    还好我没参加购买《无光无声集》的活动,差点上当,以为孤儿寡母生活有多艰苦呢,原来比我不知富裕出多少倍了。
作者:真元上人 提交日期:2013-04-15 11:57:52
    说来说去,名利二字放不开
    
    放开了,死得其所
    
    放不开,死有余辜
作者:书就是空 提交日期:2013-04-15 12:03:37
    人才是有等级的,,,,,张只是普通学者....和国家级,,世界级,,历史级的差不少呢....现代中国就出不了历史级的人物...世界级的也没几个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