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刘铮:黄永年先生月旦人物(原载《南方都市报》2013年9月15日)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01:05:42
    黄永年先生月旦人物(南方都市报2013年9月15日)
     
    刘铮/文
    
        曹旅宁先生所撰《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中华书局2013年7月第一版,下简称《事辑》)一书搜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其中包括黄永年先生本人的书信、学生的听课笔记、相关人士的日记及回忆文章等,通过这些材料,可以窥见黄永年先生未形诸于著述的一些见解、看法。众所周知,黄永年先生为文喜立异,对同辈学者少所许可,《事辑》中保存的月旦人物的材料很多,现选摘一部分有关当代学者的,略加解说。
    
       《事辑》编者整理的1986年黄永年先生讲授“古籍整理概论”课的“识语”特别有趣,比如:“匡亚明的《孔子评传》不知怎样,但批评他的某人却是不学无术的,在复旦人很讨厌,老了一部书还像书吗?”(第167页)这里的某人指蔡尚思,他的文章《评匡亚明的孔子评传》发表于《书林》杂志1986年第一期。再如:“第9页:都是指某位老先生,书倒是看得不少,有些不懂装懂,他要编一部中华人民通史,头脑不清,是年老了,还是年轻时就不清,不懂文字学,搞什么《说文约注》,内行看了发笑,连吴梅村诗都不懂。”(第167页)这当然是指张舜徽先生了,张先生著有《中华人民通史》、《说文解字约注》。又如:“杨伯峻《春秋左传校注》挖除古人的注,我实在不懂有啥好处。”(第170页)
    
        1986年留下的“闲谈”记录中提到:“来先生学问平平。胡先生精于甲骨,惜范围太窄,为人乃是所谓君子……韩先生跳不出教科书的框框,所为也多教科书一类,学生超过他,如杨际平。岑先生,小考证,大了便出错,如对两税法的研究就错得一塌糊涂。”(第185页)“来先生”可能指来新夏。“胡先生”指胡厚宣。“韩先生”可能指韩国磐,其著有《魏晋南北朝史纲》、《隋唐五代史纲》等。“岑先生”指岑仲勉。又如:“谢先生人很好,但他的学问有其先师梁任公的遗风,不深。周先生的文言文做得不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贺先生的考证,童先生讲是不行的。”(第186页)“谢先生”指谢国桢。“周先生”指周一良。“贺先生”可能指贺次君。“童先生”指黄永年先生的岳父童书业。
    
        1996年,黄永年先生到上海讲学,张剑光先生回忆说,“记得那次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上午的《西游记》版本,主要是批判一个澳籍华人的观点。”(第239页)这当然是指柳存仁先生。黄永年先生在谈《西游记》的文章中提过柳存仁先生的名字,但并未作为主要批判对象,这是作文与讲话的区别。
    
        《事辑》收黄永年先生致扬之水女士信多通。1998年6月8日信中说:“得读尊著《脂麻通鉴》,认为是此文丛(按,指《书趣文丛》第一辑)中上品佳作,较唐振常、朱维铮辈高明多矣。”(第260页)《书趣文丛》第一辑收入唐振常《饔飧集》及朱维铮《音调未定的传统》两书。1998年7月19日信中说:“看季羡林之《牛棚杂忆》则认为太浅薄,殊与此君之盛名不相称耳。”(第263页)1999年9月25日信中说:“治敦煌者多偏于文书,壁画多治艺术者在研究,而此辈对历史、对文化史多门外汉,常书鸿及段某辈均此种水平。”(第273页)这里提到的是常书鸿、段文杰两位先生。
    
        2001年7月25日致刘影女士的信中说:“7月21日《文汇读书周报》登了章先生《金庸招不到博士以后》……这位培公有个毛病,即他喜欢谁,崇拜谁,你就千万不能够犯谁,否则必跳起来,强词夺理地来一通。”(第293页)这当然是指推崇金庸小说的章培恒先生。
    
        2002年8月,据曹旅宁记,黄永年先生“对三联版的黄仁宇著作及另一位现居美国的台湾秦汉史专家的作品不满”(第305页)。后面一位当然是指许倬云先生。
    
        2006年5月25日,中华书局俞国林访问黄永年先生,俞国林日记载黄永年先生的说法:“周予同学问不行,太滑头。”(第359页)
    
        黄永年先生才高学博,一些学者难入其法眼,是情理中事,况且私下里一时兴到之语,亦不必吹求,虽然在我看来,他的评断常常是切中要害的。不过,我们须注意一点:他对学者的称许其实也并不少,比如优劣并举的:“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是处理对校的范例。同时有人作了一册《洛阳伽蓝记校注》就不如了。”(第169页)后者指范祥雍先生。又如在致学生龚祖培的信中提到:“前得华东师大刘永翔君寄赠所撰《清波杂志校注》,中华书局版,即极精彩。”(第246页)可谓盛赞。《清波杂志校注》的水准在学界也的确是有口皆碑的。
    
        黄永年先生对当代学者的批评纠弹,绝不止于口头议论,他在文章里点名批驳、商榷过的学者还有罗振玉、钱穆、徐中舒、王仲荦、任乃强、启功、黄裳、蔡鸿生、邓云乡等等,有心人自可找来阅读。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9/15/content_1935107.htm)         
     
    
作者:小绿天 提交日期:2013-09-16 01:55:56
    “贺先生”可能指贺次君。
    -------------
    贺昌群
作者:tbn 提交日期:2013-09-16 04:24:52
    logon
作者:周史 提交日期:2013-09-16 08:22:53
    这篇太水太敷衍,有失乔纳森的水准
作者:zzpaper 提交日期:2013-09-16 08:35:08
    我又发现贺昌群先生在《汉唐间封建的国有土地制与均田制》一书里把唐代籍帐上的“常田”误释为永业田,把“部田”误释为“畿外州县的公田”,也撰写长文重事考释。(《唐史十二讲》)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9-16 10:19:14
    乔纳森也开始写八卦了?
    
    老黄有点老愤青的味道,本意还是在让人注意到他吧...
作者:romeo 提交日期:2013-09-16 10:47:46
    这种文章不值一写。
作者:李大嘴 提交日期:2013-09-16 12:15:28
    这篇不算书评,是每周的编辑推介。再说一一指出本尊,也未必容易
作者:八百民 提交日期:2013-09-16 12:34:37
    好玩。年谱既然涉及这些人物,把本尊考证出来,本来就应该是编纂者的分内之事。故意引而不发,哈哈。乔老爷无书不读,渊博,佩服。那句“治敦煌者多偏于文书,壁画多治艺术者在研究”,不通,是什么问题?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3-09-16 12:38:32
    我想黄先生的意思是,这些搞画画的人转头过来研究壁画中的含义等等,文史功底不足,纰漏比较多吧。
    
    至少常先生是纯画家出身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2:51:40
    那句“治敦煌者多偏于文书,壁画多治艺术者在研究”
    ==============
    原文就是这样。。后半句就是老三解的那个意思——“(在研究)壁画(的),多治艺术者”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2:59:34
    1998年7月19日信中说:“看季羡林之《牛棚杂忆》则认为太浅薄,殊与此君之盛名不相称耳。”(第263页)
    ============
    1998年8月17日致扬之水信中还说:“《思痛录》今晚以两个小时看完,较亦颇风行的季羡林《牛棚杂忆》高出多矣,以季把自己说得如此善良,而《思痛录》乃真正作自我反省也。”(第265页)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13:03:49
    以季把自己说得如此善良,而《思痛录》乃真正作自我反省也。
    -----===
    大致是的。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3:11:21
    1998年6月27日致扬之水信:
    
    其实道理很简单,譬如考证古人的生卒年,难道胡适写了就是资产阶级史学,我黄永年这个共产党员写了就是无产阶级史学,其扞格不通岂不显然!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3:15:12
    1998年9月1日致扬之水信:
    
    至于“名”,恐弄学问者谁都难免,止有人淡一些,有人浓一些而已。且讲实话,知扬之水者岂不远多于黄永年,则你也可以自慰了,你以为如何?
    
作者:水白菜 提交日期:2013-09-16 13:36:28
    知扬之水者岂不远多于黄永年,则你也可以自慰了
    
    这个黄大嘴,说话全无遮拦。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13-09-16 14:10:17
    读完了,写了一篇和谢国桢有关的东西。。:)
    好玩儿的东西还是比较多。。慢慢弄。
作者:liyl 提交日期:2013-09-16 14:36:38
    壁画多治艺术者在研究
    ——"治"就是研究的意思。他是说,研究壁画的大多是研究艺术的人。这不是废话吗。难道壁画不是艺术?
作者:周史 提交日期:2013-09-16 15:04:42
    呵呵,这种书就是八卦食腐者的乐园:)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3-09-16 15:13:48
    壁画多治艺术者在研究
    
    -——
    
    更通俗地说就是:壁画嘛,都是些搞画画的人在研究,他们不灵的。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3-09-16 15:14:07
    这是聊天的话,不会字斟句酌,随口那么一说而已。
作者:阿堵物 提交日期:2013-09-16 17:16:58
    黄大嘴的月旦评抡倒一片啊。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8:10:34
    http://bbs.tianya.cn/post-books-17777-1.shtml
    
      作者:长乐老 回复日期:2002-10-19 23:57:56
        “时以转售”、“朱记累累”、“题跋数行”,和黄永年骂老黄一个调儿。
    
    作者:长乐老 回复日期:2002-10-25 20:40:11
    
     黄永年氏之言,在下亲闻。今年,黄氏来沪打秋风,讲学于某“野鸡大学”(黄氏语)两阅月。名为讲学,无非大谈掌故,臧否人物而已,黄裳是每次必定要羞辱一番的。
    
    
    作者:长乐老 回复日期:2002-10-26 22:01:33
      黄裳也经常语带讥讽地说陈寅恪先生。
      那位黄永年也有此癖。
      
    
    作者:长短句 回复日期:2002-10-26 22:04:16
      请教长乐老,黄永年是如何说陈先生的.
    
    作者:长乐老 回复日期:2002-10-26 22:53:24
      作者:长短句 回复日期:2002-10-26 22:04:16
        请教长乐老,黄永年是如何说陈先生的.
      --------------------------------
      吾家短句君:黄永年氏语含讥讽之处太多,耳闻者不足为凭,就不说了。但氏著《文史探微》(中华书局)俱在,请参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陈寅恪先生在陈援庵先生《明季滇黔佛教考序》中说:“此三岁中,天下之变无穷,先生讲学著书于西北风尘之际,寅恪入城乞食于西南天地之间,南北相望,幸俱未树新义,以负如来。”陈先生说“未树新义”,黄氏就反其道而行之,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树新义室”,在上海书店出版社出了一本文集,即名《树新义室笔谈》。其中用意,不是昭然若揭吗?
      
    作者:浮碧词人 回复日期:2002-10-26 22:57:32
      牵强附会
    
    作者:长乐老 回复日期:2002-10-26 23:21:40
      词人君:下断语易,说道理难,阁下四字成语是不是太简单了点儿?黄永年著作,阁下大概尚未寓目吧?这两天在帮人看一部书稿,比较忙,等下月一号空下来,我抄一点黄永年语录给阁下看看,您到时再下断语不迟。
      其实,对陈寅恪先生讥刺两句,也算不得大过。大贤如钱默存先生还说过“《柳如是别传》令通人齿冷”这样的话呢!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8:11:17
    互转互贴,以上来自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3824619/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8:20:31
    作者:长乐老 回复日期:2002-10-25 20:40:11
      黄永年氏之言,在下亲闻。今年,黄氏来沪打秋风,讲学于某“野鸡大学”(黄氏语)两阅月。名为讲学,无非大谈掌故,臧否人物而已,黄裳是每次必定要羞辱一番的。
    ----------------
    
    据编年事辑,黄永年2002年5月16日在上海图书馆,22日在复旦,24日在华师大讲过“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同月在上海师大讲“关于武则天”。。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3-09-16 18:24:38
    是跟张晖的对话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8:26:31
    是。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18:29:15
    以前根本不知道黄先生这个人,是老三的布衣书局让我知道了还有这么一位学者。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3-09-16 18:54:06
    做学生的时候能遇见一位肯月旦人物的老师是很重要的。说不定影响一生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3-09-16 18:58:00
    有好老师真是福气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13-09-16 19:05:50
    可惜黄老先生教的学生不争气也多。
    附录的挽联,没有几副像样。平仄对仗都不讲。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3-09-16 19:15:42
    启功的弟子做挽联也不像样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19:36:20
    第一次听说月旦这个词的飘过,没百度的话真不知道啥意思。。。。。。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13-09-16 19:43:56
    以前张中行先生出过一本《月旦集》。:)
作者:8213073 提交日期:2013-09-16 20:17:38
    就喜欢八卦,看来要快点翻翻《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了
作者:傻子哥哥 提交日期:2013-09-16 20:26:13
    哈哈哈。。。。看了很有意思。。。主帖、跟帖均可红脸。。。。。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9-16 20:39:48
    以前根本不知道黄先生这个人,是老三的布衣书局让我知道了还有这么一位学者。
    ----------------------------------------------------------------------------------
    五老这算高级黑么?
    
    有段时间辛德勇在历史所很火,动不动就捧捧他的这位老师...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1:06:51
    谢谢脉望师,俺没看过张中行先生的书,自己看到书面太窄,了解的东西太少,汗颜,以后得多翻书少买书。。。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3-09-16 21:08:41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何况黄先生还是有真学问的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1:08:56
    散哥,老辛也是因为逛布衣才知道的,哈哈。。。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1:13:28
    文史比起理工来还是显得缺乏实证,文史只要自己能够自圆其说就是牛x,理工却必须有严谨证明才可以。。。。。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1:21:54
    受布衣书局影响,读了黄先生的一些文章和书,感觉都是金针度人的类型,有步骤可循,十分佩服。
    “古籍整理概论”有两处批评吕澂先生早年所校“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是未能将“房州刺史”勘正为“坊州刺史”,另一是把“豳州”误为“幽州”,并点评说“校勘者虽是佛学专家但对唐代史地尚欠熟悉”,哈哈。。。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1:23:34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1:13:28
     文史比起理工来还是显得缺乏实证,文史只要自己能够自圆其说就是牛x。。。
    ==============
    三哥,文史也要靠实证的,光“自圆其说”哪行?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1:33:11
    回五哥,文史的实证应该就是有充足的史料支撑,但还应该处于归纳法的初步,要想达到理工逻辑层面的证明个人估计是不可能得,黄先生了解的史料某些方面比起别的大拿要多一些,就产生对别的大牛的月旦了,但个人认为终究说明不了黄先生就是正确得,只是比起别的大拿更可能接近真相吧。。。。博闻强记终归是治文史的不二法门。。。。。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1:41:42
    按三哥的标准,地质学、古生物学、天文学等和数学比都是归纳法的初步了,应该从科学里面踹出去。黄老的好处不在史料掌握的多少,而在看出矛盾从而进行辨析的能力,这要脑子灵才行。
    上面“坊州”和“豳州”二例,也不是“接近真相”,而是“就是真相”。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1:43:12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1:13:28
     文史比起理工来还是显得缺乏实证,文史只要自己能够自圆其说就是牛x,理工却必须有严谨证明才可以。。。。。
    ----======
    
    这是因为
    文史党人
    无法作
    受控试验
    又无法像社会科学那样
    搞观察描述
    永远难证伪
    
    
    就他奶奶的往往靠
    魔右大脑 艺术想象力驰骋
    或者 妖左大脑 神学推理力 发威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1:45:28
    深刻怀疑这里大多数文化大仙
    
    文史废纸大仙:)))
    
    没看过
    
    黄氏的这本书:)))))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1:47:14
    马老是不是串帖了?你在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吧?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1:49:13
    黄氏的这本书:)))))
    ----=====
    就s是他的那个论文集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1:50:36
    看过《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令人怀疑他是否有这个月旦高度资格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1:51:05
    哪本论文集?唐史十二讲?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1:51:54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1:50:36
     看过《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令人怀疑他是否有这个月旦高度资格
    =============
    挑题目说说看。。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1:53:33
    就比如隋唐史史料学吧
    吴枫未必比他差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2:03:09
    马儿怒了,哈哈。。。。
作者:alin 提交日期:2013-09-16 22:05:45
    有本《隋唐历史文献集释》签赠本,老马你买了吧,我最近都没钱吃饭了。。。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2:08:52
    回五哥,俺没有任何瞧不起文史的念头,俺自己也是深爱着文史,但文史终归有着太多需要作者"自圆其说"的地方了,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文人相轻的八卦。。。。。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2:11:09
    作者:alin 提交日期:2013-09-16 22:05:45
     有本《隋唐历史文献集释》签赠本,老马你买了吧,我最近都没钱吃饭
    ------=====
    卖给 文史废纸黑帮
    
    他们 倾家荡产 也要 炫耀 文化~~~~~~~~~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3:29:13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9-16 20:39:48
     以前根本不知道黄先生这个人,是老三的布衣书局让我知道了还有这么一位学者。
     ----------------------------------------------------------------------------------
     五老这算高级黑么?
    
    ================
    
    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大部分都是在布衣书局认识的,也怪了,哈哈,黑到底。。。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3:31:12
    作者:alin 提交日期:2013-09-16 22:05:45
    有本《隋唐历史文献集释》签赠本,老马你买了吧,我最近都没钱吃饭了。。
    =============
    一直想去看看a老,手里有个活儿,再等一阵子。。。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3:33:11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6 22:08:52
     回五哥,俺没有任何瞧不起文史的念头,俺自己也是深爱着文史,但文史终归有着太多需要作者"自圆其说"的地方了,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文人相轻的八卦。。。。。
    ===================
    科学家相轻的八卦难道还少吗?我看不比文史少吧。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6 23:33:59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3-09-16 21:53:33
     就比如隋唐史史料学吧
     吴枫未必比他差
    ==================
    说得太简单了。。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3-09-17 00:02:02
    把从我知道黄先生的名字以后的部分裁着读完了。感受:黄先生一直很寂寞,高粗不胜寒;许多打哈哈的文字其实不能给本书增重;写作方式应该主要是编吧
作者:又见飞刀 提交日期:2013-09-17 09:15:05
    书里有些错别字。
    比如,P64,杨秩夫,应为杨铁夫。
    此外,王渔阳,王渔洋的地方也很多。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3-09-17 09:57:22
    e老,“高粗不胜寒” 貌似不通,高且粗应耐寒。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3-09-17 10:27:33
    黄老如果在社科院这样的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约旦的肯定会少很多。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3-09-17 10:28:19
    即便有约旦也是私下里。
    
    其实,每个知识分子都约旦吧,整理出来都是一长串单子。没啥稀奇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3-09-17 10:29:53
    约旦是知识分子天职的部分,书评,就是最明显的约旦
    
    《新闻联播》也是天天约旦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3-09-17 10:30:20
    约旦和知识分子如影随形,甩都甩不掉
作者:鼓山 提交日期:2013-09-17 11:45:48
    此文不水,有干货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3-09-17 12:27:09
    这个,老黄一共搞两门学问,本业是历史,特别是唐史,兼职搞搞古籍版本学。本业么,似乎没搞出啥大名堂,虽然他老是喜欢挑战这大师那大师的,不过本业内排座次的时候好象没他啥事。倒是兼职弄的反响很大。
    
    以前不知道他曾经念过中大,只知道他想上北大(似乎考上了但没去成),最后只好上了复旦。毕业了想搞专业,但却被分配到交大去当政治辅导员。56年交大内迁,57年反右成了右派,最后去了陕西师大,整一个倒霉催的。
作者:都4凡人 提交日期:2013-09-17 17:09:59
    文章学术水准与戏说有云泥之别,况又是童书业先生的东床,有性格也不足为奇。手头倒有两三本黄先生的著作。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7 17:39:58
    看来跟黄裳熟的都不喜欢黄永年。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3-09-17 17:48:28
    以前就知道黄先生是古籍版本学家,历史研究者也是近期才知道。。。。。。
作者:xinnanqiu 提交日期:2013-09-17 19:58:35
    《文史探微》是学生时买的,当时看了很佩服,当然最感兴趣的是讲长恨歌、西游证道书之类的文章,呵呵。对他得意的军事、政治方面的论文,现在差不多都忘了什么观点了,光记得此人反对陈寅恪。
    《政治史》是借的,现已据为己有。从一个业余者的眼光看,似乎有点为反对而反对。
    
    张国刚写的一篇二十世纪唐史研究综述,对黄的观点没有正面评价,只是说这样一来,就没有陈寅恪式的关陇本位之类的线索了,历史完全成了权力斗争。
作者:舟方 提交日期:2013-09-18 21:52:05
    http://www.wangf.net/vbb2/showthread.php?s=dcd230b7b78afee22f947ac2c4214d2d&threadid=20278
    
    云中君
    前面诸位从对陈寅恪的评论引出对岑仲勉和黄永年的评价来。最近岑著作又重版,我前不久也看到往复上对岑的讨论。因为自己的治学范围,岑黄二位学者的著作是和我的研究极有关联的。所以也顺便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就唐史的研究以及和陈的学术论点的关系而言,黄永年和岑仲勉是不相同的。黄先生是我相当佩服的学者,我觉得他基本和唐长孺很相似。借用唐自己很贴切的形容,他们二人和陈的学术的关系是所谓的“教外别传”型。也就是说他们是因为他们对中古历史的认识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后受陈的影响或和陈的论点发生论争。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看法,不大会因陈而转移。这当然在唐先生身上更明显些。黄永年唐史方面的著作虽不是很多,但往往重要。比如他讲“泾师之变”的文章,我认为是中国学者写中晚唐政治史中极少数精粹的文字之一。而且我相信是陈寅恪写不出来的。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从陈对唐代政治的认识框架下很难推出该文中的种种线索来,而且该文对历史过程的涵盖很周全。黄的文字在其他方面也有此特点。有时他虽然是在讲文献,但时刻注意到史料的历史内涵。比如他在《唐史史料学》里,就常常指出某种史料中体现的历史层面。他对唐长孺的欣赏是很显然的。几年前他在台湾《新史学》上一篇讲门阀的短文里,就直接说这方面最重要的文章是唐讲大族升降的四篇论文。这本身是高明的见解。其他文字中引唐的见解也很多。所以黄永年的文章表面看来常像是对陈的翻案文章,其实不是。此外他说话也很有勇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讲古文献是提到中华书局大唐西域记的校注本,认为序写得不好。我想这大概在国内没有任何其他学者敢提出这种批评。我很想了解他的这种批评的具体依据,因为我也有类似的看法。当然黄永年先生在唐史方面涵盖的面不如唐长孺在魏晋南北朝方面宽广。这很大程度上因为黄很长时间生活在一个无法做研究的环境下。同时再有学识天分的人,也不能独学而无侣。而我觉得在八十年代前,唐史界和魏晋南北朝学界的区别正在于后者有一批水准很高的学者,可以互相呼应,虽然学术环境普遍不佳,终究可以造成风气。而前者虽有大师陈寅恪,却没有这种呼应,以至于陈氏的见解的影响也一度沉寂。所以我猜想对黄而言,陈不是要追随或打倒的对象,而是棋逢对手(worthy opponent)式的对话人。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3-09-18 23:23:08
    云中君这段评论都被收进“编年事辑”了,可惜没收上面老长那个 。
作者:红楼侦探 提交日期:2013-09-21 09:50:50
    我记得黄永年说过一句话,大意是现在像陈寅恪这样的人都少了,说话的时间可能是解放初,陈应该还没有死。
    
    我觉得这句话完全能体现黄永年的自信。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3-09-21 15:06:14
    黄先生是非常纯粹的人。
    
    看到杂志社有错字,就给编辑部写信,人家不理还生气;江湖上人求字,不爱写,还回一大张信。
作者:xinnanqiu 提交日期:2013-09-21 21:29:56
    黄先生毫无疑问是能当得起“学者”二字的。
作者:八七年代 提交日期:2016-01-08 16:36:42
    黄永年其实未必是讥讽陈寅恪,即使以他“刻薄”的性格也不会这样。黄的一生,类似在追逐陈的身影,以陈为自己的信仰,一心向道
作者:八七年代 提交日期:2016-01-08 16:36:46
    黄永年其实未必是讥讽陈寅恪,即使以他“刻薄”的性格也不会这样。黄的一生,类似在追逐陈的身影,以陈为自己的信仰,一心向道
作者:simon007 提交日期:2016-01-11 13:01:09
    读了一段《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黄先生谈及北齐王朝,主要以《北史》为据,展开论述,认为北齐的政治失败不是缪钺先生所认为的那样(鲜卑族与汉族矛盾激化)。个人感觉,黄先生所据的历史材料略显单薄。也没有对涉及的人物、事件展开分析,更多的是直接引用《北史》对有关人物的传记作为依据,并以历史人物的民族属性来否定缪氏观点,有点"非黑即白"的意思,论述过程略感粗糙。作为一家之言固然可以,但说黄永年氏研究成果一定比其他学者更接近历史真相,就不那么可靠了。
作者:八七年代 提交日期:2016-01-11 15:28:52
    私底下,其实我也很奇怪:黄永年学生很多,但其中在唐史学界知名的很少很少。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