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手刻本《共产党宣言》亲历记
作者:hanxichen 提交日期:2014-05-02 10:57:14
    在隔壁看到的,转贴过来,后面的注是原贴的注。原贴链接http://zixun.kongfz.com/article_35183.html
    
    
    手刻本《共产党宣言》亲历记
      
    编辑:资讯编辑    原创作者:祝君波    来源:解放日报   
      资深出版人祝君波先生的首度披露,让我们得以窥见40年前,中国传统木刻雕版的出版艺术与一部西方思想史巨著如何神奇地结合在一起,它对今天纸上线上不断腾挪变幻的出版业以及日渐受到重视的非遗保护,依然是一份值得深味和深悟的“礼物”。
    
      保存这本手刻本《共产党宣言》已有40年了。它与众不同之处是用我国传统的木刻雕版书刻制完成的。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学毕业参加工作,我被幸运地从出版局分到百年老店朵云轩。当时正值文革动乱年代,朵云轩这一优雅的招牌竟被作为“封、资、修”大黑店砸烂,改成了上海书画社。但乱中也有巧,1972年毛泽东主席送了一本朱熹的《楚辞集注》刻本给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上海有领导大概听说毛泽东主席喜欢线装书,就决定在朵云轩设立一个部门,专门刻制版本书。
      我国是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国,但人们大多提及北宋毕癉发明的活字印刷,关心起源的雕版书却不多。
       隋唐雕版书最早印的是《金刚经》,那页残片现存伦敦大英博物馆,成为孤本绝品。古代雕版书,最早印佛经,后来发展到印古书,又慢慢地刻家谱。一个刻书班到一个村里,为同姓的人续刻家谱,包吃包住包工钱,刻完了又到另一村。中国古代文化繁荣,典籍传承有绪,多赖刻书工艺发达。但近代引入了西方先进的印刷术,手工雕版书日渐衰落了。
      当时恢复这个工艺,从上海周边找来了六七位师傅,年纪最大的七十多岁,他们均是民国年间留下来的国宝。其中有我的师傅罗旭浩、夏宏太,川沙一个张师傅,他刻书与众不同,不用拳刀而用斜口刀,刻起来稍慢一些。他们的任务是刻书,同时带教包括我和曹晓堤兄在内的八、九位学徒。
      木刻雕版书的第一道工序是写书。把文章抄录在木版上。我们刻《共产党宣言》时的书写者是长江刻字厂的杨明华先生,他有一手绝活,会写反字,这样刻印出来就是正读的字了。但后来写《稼轩长短句》、《楚辞集注》的李成勋先生以及书写《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的许宝驯先生只会写正字,他们写在薄的半透明的雁皮纸上,再反贴到木版上刻制。
      杨明华先生书写《共产党宣言》很辛苦,除了一式隽秀的长宋体以外,还有很多注释的蝇头小楷,还间杂一些外文字母,他写得苦,大家刻得也苦。第二道工序就是刻字。刻字不是依样画葫芦,必须理解书法的精神、结构。为此,每周有两三个半天让我们练字。记得发下过一本颜真卿《多宝塔》,但也不强求临它,我就是选的欧体《九成宫》。刻工的技艺一是学做拳刀。一个木把,一把刀条,简单实用。木把用黄杨木自己做,刀是金山山阳刀具厂打制的。而我的师傅罗旭浩自己尝试用钢锯条改制,我也用过,效果很好。其次是磨刀,学会磨刀了,工具顺手了,活也好干了。但磨刀和刻字两项,让我们没少吃苦头,一不小心,刺在手上,鲜血直流。我们几个徒弟,手上都留有刀疤。字是反刻的,先把一行字的左半边都刻好,这就伐刀,然后倒过来把右半边全刻好,这个时候,看到一个个字清晰地跳出来,心情是最好的。当然会刻不等于刻得好,要做到刀法娴熟,用刀干脆利落,还是要靠多年的积累。现在到了一定的年龄,再来看古人刻的宋刻本,才慢慢理解当时刻工的了不起。记得当时的定额每天只刻19个大字,但用心一点,是可以超过的。人们常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刻坏了怎么办?不必要整版废掉,只要在坏字上打个补丁,修好就可以了,这些古人都想得很周到。
      版刻好了就是印制了。当时全部用上好徽墨磨制墨汁,纸张用上好的白宣和毛边。主要的师傅是杭文连和张龙珠,还有几位学徒。他们左手持鬃刷,蘸墨后掸在版上,右手持扒子,在纸上来回刷,一张张就印出来了。当然,要印得墨色匀称,还是要有功力的。
      最后一道工序是装订。这中间比较费工的是配页后的齐栏。古纸很软,要理齐很不容易。记得徐庆儒师傅以外,人手不够,还从上海古籍书店借来唐文兰师傅帮忙。齐栏完成就是刀切,后才可以用丝线将它穿起来装订成书。
      大约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史上第一部手工版《共产党宣言》就完工了。全书共刻了92块木版,在印刷机上瞬间可完成的工作,我们一二十人忙了一年多,并且还是抓得很紧的。封面五个字采自宋版书,端庄、沉稳、秀气。这部书质量很高,绝大部分是老师傅完成的,我们主要是藉刻书实习,为刻下一本书《稼轩长短句》做准备。
      这本书当时定价7元钱,算很昂贵了,所以销路不好。我收藏的这本印有“内部学习,每本2元”小红字的,是照顾刻工每人可限购一本。因为当时我的工资是17.84元,7元的书显然是太贵了。
      四十年过去了,我一直珍藏着这本书。尽管当时限印300本,如今在拍卖行拍价逾万,但这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因为它记录了我四十余年出版生涯的第一步,以及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注:1974年到1978年,以罗旭浩师傅带领的徒弟团队担起了责任,先后完成了工程更大的《稼轩长短句》、《楚辞集注》和《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三部书,但当时几十元一套的线装书市场无销路,这个部门最终解散了,徒弟们也转岗到了朵云轩其他部门。现在回想,有点可惜。如果像今天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由国家资助,就好了。)
作者:长乐老 提交日期:2014-05-02 15:29:06
    不止300本。
作者:图书看守员 提交日期:2014-05-02 17:26:09
    我藏有一部《资本论》木刻雕版书,共一千三百多册。前几年在孔夫子卖了,估计现在涨价了。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05-02 18:34:22
    作者:图书看守员 提交日期:2014-05-02 17:26:09
     我藏有一部《资本论》木刻雕版书,共一千三百多册。前几年在孔夫子卖了,估计现在涨价了。
    .......................................................
    资本论还有木板的?长知识了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