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忽然有心做章迷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3 20:25:51
       这题目在心中盘旋好久了,始终不忘,时时想起,现在先来解题。说是“忽然”,实际上不是忽然,是有个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由一本书引出第二第三本,就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到底沉迷。当然又可以说是“忽然”,是相对于某一阶段的冷淡冷落而言。不过这忽然,不是现在忽然,是一两年前的忽然。“章迷”也不是把迷张爱玲的“张迷”写错了,彼是弓长张,是张爱玲女士的“张”,此是立早章,但不是章子怡,不是章诒和,而是谢其章先生的“章”。我之做“章迷”自然不是迷谢其章先生其人,而是迷其书其文。谢先生有篇文字题目是《我本无心做“张迷”》,而我之迷章却是有心的。
        第一本读《封面秀》,所谓“只向封面餐秀色”,果然秀色可餐,秀色怡人,读来真的很舒服,图片更是极其养眼。当时是下午陪孩子上书法课时读了70多页,到2011年3月19日晚上23:55就读完了,因为特有吸引力,不读完很难受。
        第二本读《书呆温梦录》,2011年7月1日偷闲在校园中树林绿荫下边抽烟边读(而今那校园已成荒原,树林也早已枯灭),至夜18:51读完。作者是收书人,又是读书人,进而成写书人,故言之有“物”。一来“物”是实在物,因是收书人,藏品丰富,如前15篇都是以作者自己的收藏物为基础成文。二来据实在物所成之文中有新、奇、特“物”,篇篇吸引我,如都知抗战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民族大义凛然。本书中首篇《梅兰芳“蓄须明志”时期的戏外事》据刊在1943年4月号《杂志》柳雨生的《文化人结婚记》(记的是周黎庵穆丽娟婚典大场面)和刊在《古今》43•44合期上(1944年4月)文载道(即金性尧)的《三十三年三月三日三时》(记的是朱朴与梁鸿志的千金文若的婚典盛况)而成,从中得知梅兰芳都是参与两次婚典的,“与汪伪头面人物一道抛头露面”。此外,更好处是书中有插图,文中所述几种特异书刊都可见真容,真真不错。如果说前面15篇重在表示作者收书人(当然同时也是读书人)的角色,后面的篇目大多是书评,则更多体现作者读书人本色(因为这些书收来比较容易,所以更在于读)。其中《青海读书记忆》真真合了书名《书呆温梦录》,那样艰苦条件下,那样执着于读书,相较之下,我等后辈惭愧无地也!说到书评,我觉得其中重要一点是引起没有读过这书的人的注意,使其从评中判断是否值得一买。以此衡量,激荡我心者有谷林的《上水船》、阿尔贝托•曼古埃尔的《夜晚的书斋》、蒋彝的《伦敦画记》和《爱丁堡画记》。书评的另一特点是并不仅仅注目于书本身,往往旁及于其它的,所引材料丰富可读,我爱这种抄书。还有与止庵《比竹小品》相呼应者,如涉及评《周作人传》、说谷林、说止庵和黄裳的论战(态度在于调和,不战某一边。我的感觉文人论战往往不是只盯住问题一点,而是荡漾开去,扩大范围,话中(文中)多隐隐约约、闪闪烁烁讥讽刻薄,到最后反不知当初争的是什么)、说毛边书。
        总之,个人观感全书后半不如前半,《我惟一的一篇“邮话”》、《鱼飞向北海,可以寄远书》、《我所知道的“黄裳和止庵”》是我感觉无趣无味的。书后记最后一句云“‘物是人非事事休’,当一切都成虚幻,惟有书还在”,可见对书浓情。是的,有书在,就好!
        第三本读《漫画漫话:1910年-1950年世间相》,2011年7月20日夜21:05始读,23日下午13:10读完。对比《封面秀》和《书呆温梦录》,我觉得《封面秀》最好看,图好文也好。《书呆温梦录》也好。这第三种感觉平平,图也太小,文也似乎太浅。好处在于都是自己的藏品,是言之有“物”的,然而却也又未必言之有物。倒是抄录的物中之物,尚可一读。
        第四本读《搜书记》,2011年7月29日上午始读,30日夜21:18读完。当时《搜书后记》已经订购,还未到货。看书名时马上联想到的是《搜神记》和《搜神后记》,也许对于爱书人来说,“书”也就是“神”。这书里没有抄书,是大实话,是自己心里话,我最喜欢这一点。可以看出,谢先生有个没有任何怨言反而支持的好老婆,有个旧书藏量丰富的好环境,有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叫人羡慕。谢先生真是先行者,明眼人,越到后来口气和出手越豪壮,口气也越豪壮。有钱人腰杆硬,有书的人腰杆更硬。谢先生走出了一条买书、藏书、读书、写书的光明大道,叫人羡慕!当时想谢先生的其他书,如《创刊号风景》等等要不要一起也买齐了呢?一念闪过,要买;一念闪过,别买了,定不下来。 
        第五本读《搜书后记》,2011年8月4日夜20:17读完。当时拿到手先是琢磨了半天封面的书信手迹,是谁写的呢?感觉不像是作者的。后来在布衣书局布衣论坛里看到,说是其曾祖父1876年的家书手迹。又说“吾家祖辈个个都写一手好字,就是到了我这代,还是有几位写得极好的,我是最差的一个,连钢笔字也写不好,这本小书需要做点笺注,不但是字不如前辈,事迹也差远了,余十世祖谢三宾,去世时是钱谦益写的碑文,后碑弃之荒野,农妇当做洗衣板,前两年才被吾兄以200元购回,此段佳话,亦收在小书内,另据胡局考据,十世祖曾与钱谦益争夺过柳如是,这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十世祖降清,父亲一直引以为憾。”没见过谢其章的字,不知道什么样子。难道书名就是他自己题写的?那个“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章不知道是谁刻的?
        此书称后记,必然就会产生与前面《搜书记》比较的问题。封面前者取黄苗子当年《小说半月刊》封面图,后者取前辈家书笔迹,两者都好,都精彩,自然总体上精装比平装舒服。两书读起来都觉得是作者在耳边一天天地说给我听,但内容上感觉后记不如前记,浮华了很多,当然也是时势和作者地位变化了有关。一些博客内容似乎多余,当然总体还是可读,常常引我笑起来。并且所述几年与我近了,多有孔网事,感觉熟悉亲切。错误字也比前记多,错得也是很有趣的。如《搜书后记》插图中说明文字把钟芳玲的“玲”误为“龄”了。布衣论坛里有人提出,谢说:“但这可不是错字,我问过老钟:请问芳龄?”还有图片阿英《晚清小说史》说明把“阿英”误成“阿美”,倒也是,“英美”不分家,互相替一会也好。还有读到补注中引全部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关于谢的《买书多过读书的书痴》那一期文字中说到了《搜书记》“1996年8月7号 搜皇城有记证 ,沐浴书香”, 不禁一头雾水。 难道是搜查皇城得有记者证?还能沐浴书香?查《搜书记》1996年8月7号,才见原文是“收黄成勇寄赠《沐浴书香》”。这错也挺有意思的!呵呵呵!
    +++++++++++++++++++++++++++++++++++++++++++++++++++++++
        插入几句,前面五本书的评述都是当时读完后写的感想,今稍稍改动集中于此。此一阶段可称迷章的前传,是初级阶段,到2013年年末那个阶段才是真的沉溺痴迷阶段,是真正的“忽然有心做章迷”!
    +++++++++++++++++++++++++++++++++++++++++++++++++++++++
        第六本读《蠹鱼集》(广西师大版),2013年11月9日凌晨2:00始读,10日下午14:43读完。谈论以及用“蠹鱼”二字入书名的人和文字太多了,简直有点泛滥了。但是对于收书、读书、爱书人来说,这个词实在是最贴切不过了。此书开本小,可掌握,适于出门坐车时携带而读。至于书中文章不用说了,已经很熟悉了,都是跟书有关。有的考据,有的介绍,都有实物为据,不空谈。还有涉及作者自己写作的如《2004年爬格366天》、《书桌,希望我不负你》、《稿费,痛并快乐着》、《甜酸苦辣说稿费》,都是大实话,真道出了作者的辛苦,可见读者的享受背后实在是作者的极多付出。
        这书的缺陷是错字实在不少,书中有一篇《文章之司命》,批评刊出文章因校对失误导致大量错字,意思满拧。而恰恰就是《文章之司命》这一篇本身因为印刷或者校对就出现了文中所说的不少错误。此外,书中插图也有些失当,当然非插图本身之错,或太小,或黑乎乎不清晰。当然,这些跟作者无关,但这些问题却会殃及连累作者。
        第七本读《创刊号剪影》,2013年11月13日夜18:51始读,15日夜23:35读完。所谓追根溯源,“第一个”总是受人瞩目,这“第一个”在期刊收藏里面自然就是指创刊号,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淘洗,其稀少和珍贵自不待言,平常人难得一见。在这《创刊号剪影》里,果然就有倩影翩翩,美丽无比,实在养眼。不仅如此,且有文字叙述其来龙去脉,因有实物为证,自然就真实度准确度极高,破除了空对空导致的误传,实在堪称资料,可以传世。
    (未完待续)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08:26:18
     第八本读《梦影集:我的电影记忆》,2013年11月16日上午8:40始读,上午11:40读完。读本书一共历时三小时,大约相当于看两部电影的时间。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通过作者收藏的有关老电影的图片和资料欣赏到了那个电影的黄金时代里老电影和老电影人的绝代风华。中国电影一百年中的人和事,在一个老影迷这种独特的纪念方式中清晰显现。作为读者,我真的有福,而福音是谢先生带来。作者说“二十多年前,我花了五块钱巨款买了《中外影星》这本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这么贵?如此贵?——那感觉记忆犹新。书的扉页,那么大的空白只印着这两行字: 这些大明星都是些伟大的抒情诗人,他们不是用词句而是用形体、面部表情和手势来吟诵…… ——贝拉•巴拉兹 这段话我记忆至今”。非常有幸,三十年后,2013年5月12日我无意中在一个修自行车兼卖旧书旧杂物的摊上花10元买到了《中外影星》平装本(李超 蔡光瑞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1版1印,定价是精装6元,平装4.8元。谢先生说是1982年版估计是记错了,不知他买的是精装还是平装)。这书中有中外影星头像黑白照片和彩色黑白中外电影剧照,共收录中国117人,外国162人头像照片和文字小传,不算图片文字正文共797页, 60万5000字,实在是老电影和老电影人的绝佳资料。当然,我也读到了作者“记忆至今”的贝拉•巴拉兹的那段话。
     作者说是“属于看露天电影长大的一代”,曾“‘缩着脖子跺着脚’地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我小时候也有过那样的经验,那时已经是八十年代,现在想来还是如在眼前,欢乐多多。作者抄录了《1976—1978电影日记》和《热恋电影日记一年全记录》,可见那个年代真实的电影生活,但如今“如电穿心,如影随形的美好难忘的电影时代随着青春岁月一起,慢慢地走远了,老式蝴蝶幕落下将不会再开启”。好在,还可以读到谢先生的这本书,读不够,可再读,我真的有福!!!
     第九本读《书蠹艳异录》,2013年11月16日上午11:50始读,夜18:38读完。在读《搜书后记》时就发现了这《书蠹艳异录》也如《搜书记》一样是借用了老期刊《好文章》的封面,只是《搜书后记》中的插图是黑白,网上查拍卖过《好文章》一集和二集,跟《书蠹艳异录》封面颜色不一样,几种颜色都是挺漂亮的。本书封面中众鱼儿在水中伴随水草欢乐起舞跳跃,也许正是本书《小言: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来源。
     本书同前面所谈的一样图文并茂,正如评价所说“每书必附图片,插图全部取自私藏,香港书界誉为‘谢氏书影系列’”。好处也不必再说,只说不喜欢的是“第二分”中开首大约80页左右专门谈古旧书拍卖的文字。可能跟我不炒股票不喜欢听股评一样,这部分对我来说是腻烦极了,长极了,毫无兴趣。
     读完最后一页《后记》,作者提到了自己的父母亲,我也不禁忽然伤感起来,想起了我的亲生母亲、父亲去世时的情景,悲从中来。可是又能怎么样呢??叹叹!
     (未完待续)
作者:锡象熏斋 提交日期:2014-08-14 08:32:17
    真是之乎的知音啊,罚之乎送你羊皮版《风雨谈》一本。
作者:傻子哥哥 提交日期:2014-08-14 08:54:03
    真是之乎的知音啊,罚之乎送你羊皮版《风雨谈》一本。
作者:闲书友 提交日期:2014-08-14 09:09:15
    我有:漫话老杂志、封面秀、蠹鱼集、创刊号剪影、搜书记、书蠹艳异录、搜书后记、书呆温梦录、都门读书记往、梦影集,终刊号丛话,玲珑文抄,搜书劄记。
    没有《漫画漫话:1910年-1950年世间相》。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12:17:26
    上个图片!!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12:18:16
    图片上不了再试试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12:20:19
    图片上不了再试试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12:21:01
    我有:漫话老杂志、封面秀、蠹鱼集、创刊号剪影、搜书记、书蠹艳异录、搜书后记、书呆温梦录、都门读书记往、梦影集,终刊号丛话,玲珑文抄,搜书劄记。
     没有《漫画漫话:1910年-1950年世间相》。
    +++++++++++++======同好!握手!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12:21:50
    真是之乎的知音啊,罚之乎送你羊皮版《风雨谈》一本。
     ===========说笑了!不敢当!不敢当!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14:26:01
     第十本读《玲珑文抄》,2013年11月16日夜23:06始读,17日夜18:35读完。本书内容上插图上都无话可说了,一个好字而已。另特别喜欢所附藏书票图案,那黑发大眼细眉秀鼻红唇粉脸的上海女子,双耳垂着明珠珰,身着一袭青花旗袍,配着同花色天衣无缝的披巾和手包,身段婉转婀娜,风致嫣然。后来在读秀上查找电子版老《万象》1934年第1期,见到原图,正是叶浅予所画。
     本书后记作者还是在追念自己的母亲,也还是勾起我的伤心事!只有叹叹而已!
     第十一本读《东西两场访书记》,2013年11月17日夜20:30始读,19日晨8:13在班车上读完。本书的作者是挹彭,即何挹彭,但网上说“挹彭的资料不多,仅从民国期刊上得知他‘酷爱旧籍’,是北平旧时的藏书家。近几年的旧书拍卖会上,挹彭的书时有现身,但关于他的资料还是甚少”。 介绍说“本书收录了何挹彭的10篇书话文章,即《眠雨堂记》、《东西两场访书记》、《幽思篇》、《聚书脞谈录》、《自省篇》、《雅窃礼赞》、《读书漫谈》、《读〈涧于日记〉》、《关于日记》、《郑苏堪〈海藏楼诗〉》。书中的十篇文章都是关于书的,其中有对书的痴爱,有对版本的讲究,有对北平旧书肆变迁的摹画,有对名人日记和作品的评价”。
     我特别喜欢其中那些作者对书痴爱的篇章,而对关于日记的几篇多有读不懂处,兴趣不大。从本书中可见作者是真的爱书人,收书人,更为是能读书人,会读书人,善读书人,是我等爱书买书读书人的好前辈好朋友。可奈何其名不彰乎?今由谢其章先生搜集齐作品编辑成册,于我等爱读书人真功莫大焉。
     第十二本读《创刊号风景》,2013年11月27日下午15:30始读,29日夜22:30读完。本书与《创刊号剪影》是姊妹篇,本书是姐姐,我先入眼上手拥怀的却是妹妹。这姐姐妹妹“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真一时瑜亮也!其好处,谢先生早有言明,不用我赘言。“创刊号,是一本杂志的第一声呐喊。第一声,第一个,头一遭,总是特别珍重。鲁迅在《白养遗诗序》中有这么一段: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进军的第一步’,那是创刊号的步伐,‘东方的微光,冬末的萌芽’,那是创刊号的风景,风景这边独好”。其实也不是独好,是双好,也是个个好!!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4 20:31:30
     第十三本读《老期刊收藏》,2013年11月29日夜22:45始读,30日下午13:50读完。这书自然偏重于从收藏角度出发,侧重于收藏期刊的基本知识介绍,书中简述了中国期刊的发展历史,各个时期的著名期刊。收藏,却于我不甚相宜,没有那个精力和财力。因此,我所注意的主要是书中那些精美的老期刊的图片,欣赏而已。好在这书的图片极多,文字挺少,可以看个够!
     第十四本读《旧书收藏》,2013年12月1日夜18:30始读,夜23:18读完。回想起来本书是最早见到的谢其章先生的书,当时站在繁华闹市区硕果仅存的那家古籍书店里,一页一页地翻看,挑拣着特有兴趣的文字阅读,不知不觉慢慢天黑了。读本书的日子也值得一说,那天是单位准备了一年多评估开始之日,当天专家开始进校。因当时身负责任,必须坚守,专等上级来电话(据说一般是半夜鸡叫)要东要西。当时,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如高考前状态,最后选择读书避难。从晚上18:30到23:20,没有等到消息,却读完了一本书。
     本书与《老期刊收藏》同属一类,偏重收藏角度,“介绍了旧书的概念、藏书票、丛书、全集、文集和选集、毛边书、参考书、绣像与插图、线装书等。在叙述上述知识中融合了作者的太多经验、体会和心得,还有对书的痴爱之情,令人深受感染”。对我来说,这要比《老期刊收藏》好得多,不那么冷冰冰,一本正经。本书的图片也极多,虽然小一点,但是很清晰,观赏起来也是大享受。
     第十五本读《漫画老杂志》,2013年12月1日夜23:40始读,12月4日夜22:55读完。本书是谢先生第一本书,2000年5月出版,正所谓新千年从零开始,我想此书出时谢先生该是相当兴奋的吧!当时姜德明先生的序言里还称谢先生是“青年书友”,而今十四年过去,谢先生也难以“青年”了吧?当然,当年我更青年,现在也是年近不惑仍然惑之不已呢!
     本书是焦虑等待中读完前书《旧书收藏》后接续开始读起的,一直到12月2日凌晨00:10半夜已过,鸡仍未叫,白等一夜,只得恨恨去睡。当读完那天,持续辛劳准备了一两年的评估工作暂告一个段落,专家们的紧箍咒念得放松了些。因此,我可以偷闲轻松读书了。其时虽是塞外寒冬季节,但气温尚未大降,室内暖气也足,所以脱了线衣光着膀子也不觉得太凉,甚至还会见汗呢!于是,一边如济公制作药丸,一边读书,大乐!
     本书的插图稍简陋些,全是黑白,色彩有些失真变形。从文字来看,似乎稍嫌啰嗦些,抒情的散文语言多些,不及后来的文字更耐读。不过,毕竟这是谢先生的“第一声呐喊。第一声,第一个,头一遭,总是(值得)特别珍重”。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09:08:09
     第十六本读《终刊号丛话》,2013年12月4日夜23:15始读,12月5日夜22:29读完。我估计对创刊号注意的人应该是不少的,但对终刊号研究的人,谢先生应该是第一个吧!所谓有始就有终,有生就有死,不过始终之间,生死之间所经所历多有不同罢了。对于期刊,更是自然而然的命运历程,如人之有夭折,有病亡,有遭横祸者,有终正寝者。“从终刊号这个独特的视角切入,连带钩沉出文化历史大背景下的文人文事,在翔实的史料基础上,融入个人的观点、感想,并加之以原汁原味的私家珍藏的刊影图片”,正是对于本书的绝好评价,也是其价值所在。本书的插图改了个样儿,然而却并不扭手扭脚的,正文前后集中排列,阔大而清晰,所谓“原汁原味”,如此前后美图中间夹以美文,是美味的三明治了!!
     第十七本读《都门读书记往》,2013年12月5日下午15:35始读,12月7日夜20:00读完。本书是台湾繁体字横排版,秀威资讯出。不顾价格高买这台版书,一是内心里对繁体字的台版书有迷信心理(似乎并不可取,台版书档次也分好几个,得清醒清醒了);二是求全心里,想把谢先生的著作都读读才甘心。
     本书名字中有“读书”和“记往”二词,内容自然集中在这两个方面,但相当驳杂,介绍里说“集結了作者在他「所謂的書房」裏、在書桌前、在電腦前製造的文字,不論青紅皂白、環肥燕瘦,都盡量選收了一點兒進去。其中有些作品是很早以前寫著,也有些篇章是近日完成的,內容記錄了藏書蒐集心得、過往回憶記事、與藏書相關的奇聞軼事等。在這些記錄閱讀、書籍與過往年歲的文章中,最令作者心中為之一動的是〈還鄉記〉一篇。作者感嘆道:「寫它時我不禁動了真情,這情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對那段歲月刻骨銘心的記憶,還有一部分是傷感青春的流失。我甚至認為寫完此文之後,生活彷彿走到了盡頭,再也不會有什麼話題能夠激起我『寫下來』的衝動。」”,确实是实话实说。对我来说,虽然很多篇章都已经读过,但重读一遍感觉还是不错,还是觉得有必要。但本书最大的缺点是图片太差,远远不及内地已出的各种版本。这也是促使我对台版书开始保持清醒和警惕的一个诱因。
     本书的后记更堪一读(许多书的后记很有看头,能看出作者更多的个人风采和内心感情来,如贾平凹各本书的后记,绝对值得一读再读),作者说:“前半生积攒了这麼多废纸片,宝贝似的珍藏著,最终它们一定不会有好下场。世间比我收存的这些东西宝贵多了的古董,在完成了一代或几代的传承之后,最终的下场也不过是便宜了一个与物主毫不相干的外人。千奇百怪的收藏品,无论它生前有何光荣的体面的价值,最后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货币。”这话说出来,毫不留情,实在让我等手里有些新书旧书读过的书没读过的书的买书人爱书人收书人读书人心寒之极,然而这却又是非常清醒达观的大实话。叹叹!唯有叹叹!!!
     第十八本读《蠹鱼篇》,2013年12月7日夜20:03始读,12月8日夜17:25读完。本书还是台湾繁体字横排版,同是秀威资讯出,比《都门读书记往》早一年,时在2009年7月。广西师大版《蠹鱼集》出版于2008年9月,比《蠹鱼篇》又早一年。《蠹鱼集》的“小言”《 生死书丛似蠹鱼》即在《蠹鱼篇》“小言”之后充作了解题或序言,可见作者对“蠹鱼”这个词的偏爱。“集”与“篇”一字之差,两书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所以还是值得一读。本书内容要比《都门读书记往》纯粹得多,就是围绕作者收藏的旧书刊娓娓道来,蕴含作者搜书读书的苦乐,凡是痴迷书中者,读后当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然。
     本书正文第一篇是《中国旧书上的眉批》,抄录了作者所藏三种旧书上的眉批,叙述书的来历和当时感想。此文开头先是提到了钱钟书先生《写在人生边上》序言里的高论:“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此论甚得我心,也常常施行之。只因读书之时,眼观文字,心有所触,电光石火,激荡而出,最是直接真实,若当即记下,等时过境迁,就湮灭无迹,无从寻觅了。
     本书的后记仍然值得一读,可算是作者对所谓“谢氏书影”做出的解释说明。他说,“这是个‘读图时代’,被我恰如其分的利用了。我早已习惯了在书里放图片,我出的书没有一本是没图的,最过分的一次是三万文字却配了二百三十张图(4按:我猜这书就是《老期刊收藏》)”,“图文书现在名声不好,并非图片之过,我坚定地认为是人之过——是蹩脚的美编没有能力把图片安顿至刚刚好。对于带图的书,我还是以前的想法,不求最好,力避最差。”他又说:“图片第一,文字第二,是我的观点。图片(包括封面)的优劣一眼就能看出来,文字则隐蔽得多,而我们传统的观念是:一个错字也不容忍,图的美观与否却无足轻重。文字的对错有硬性的尺度,图片则没有,这使得那些缺少审美的泛泛之辈很容易脱身。比之文字,图片处于弱势,同情弱者,是所有领域应有的道义。”我是同意谢先生观点的,但是《蠹鱼篇》这书的缺点与《都门读书记往》一样是在图片,只是不知是美编的责任还是印刷制作的问题,总之,一点也不美观,看来谢先生白说了。
    
作者:张可均 提交日期:2014-08-15 09:35:45
    之乎也不出来回应回应,拥个抱、签个名、共进个早餐啥的。。。。。。
作者:扬之水365 提交日期:2014-08-15 09:37:37
    记得以前读中学,成为这个迷那个迷的,通常都是胸大无脑的人。
作者:rpwt 提交日期:2014-08-15 09:39:44
    脑确实不在胸中
作者:rpwt 提交日期:2014-08-15 09:40:40
    4 下面可写忽然有心做庵迷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09:50:10
    作者:张可均 提交日期:2014-08-15 09:35:45
     之乎也不出来回应回应,拥个抱、签个名、共进个早餐啥的。。。。。。
    ====================嘿嘿!您这么急啊!我不急!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09:51:03
    作者:扬之水365 提交日期:2014-08-15 09:37:37
     记得以前读中学,成为这个迷那个迷的,通常都是胸大无脑的人。
    ==================呵呵!谨受教!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09:51:39
    作者:rpwt 提交日期:2014-08-15 09:39:44
     脑确实不在胸中
    ==================呵呵!您说的对!受教了!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10:01:44
    作者:rpwt 提交日期:2014-08-15 09:40:40
     4 下面可写忽然有心做庵迷
    ===========呵呵!不写了!只读过手里的一本《比竹小品》。还有他编的《苦雨斋译丛》的几种,如浮世澡堂
    浮世理发馆
    狂言选
    全译伊索寓言集
    希腊神话
    财神·希腊拟曲
    还没有读,谈不上迷!
作者:醉月飞觞 提交日期:2014-08-15 10:04:05
    4兄是之乎兄的马甲吗?O(∩_∩)O哈哈哈~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10:29:44
    作者:醉月飞觞 提交日期:2014-08-15 10:04:05
     4兄是之乎兄的马甲吗?O(∩_∩)O哈哈哈~
    ====================我是一个普通读者,读谢其章先生的书,也读别人的书,比如王稼句先生的,姜德明先生的,丁聪先生的,黄永玉先生的等等。我是随性而读,想起了哪本就读哪本。恰巧那个阶段集中读了谢先生的书,引起兴趣,一本一本买到并读完。读完了就在这里说说写写读后感。就是这样!!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12:54:40
     第十九本读《搜书劄记》,2013年12月8日中午12:05始读,12月8日夜20:13读完。当始读之时,是在228路公交车上,拎饭盒给正在上课外班的妻女送饭。车外,正在飘落细密的雪粒子,而前一日还是响天薄日,阳光灿烂。
     本书是继《搜书记》(2005年)和《搜书后记》(2009年)而来的“搜书三记”,“是二○○九年到二○一二年这四年的购书记录,版本、时间、地点、价钱均一五一十登记在册”,形式有别于通常的日记书,即由日记、书账、书话(补注)、书影图片四部分组成全书的框架。
     我想,古今中外的好多人的日记现在都变成书出版了,我们外人后人从中能看到日记主人的生命经历,有些名人要人参与了重大历史事件,还能从中看到鲜活的历史的细节。那么,购书日记有什么可看的?若是如我这等不成规模不成体系随随便便由着自己一时一地的心性买书读书的,有个记录也就是给自己备忘而已(常常有副作用,若被妻子发现,就成了变天账,欺瞒买书之事就东窗事发,一五一十不打自招了)。但如谢先生这样有专题成系统的收藏家,他的购书记录就是他收藏的一个活的组成部分了,特别是他的交游也多与其他的收藏家有关联,如此这些看似琐碎的日记里面就是反映了一个圈子的活动情况,也就有了可看性。且因其纪实性而更具有可读性,或可从中见不同的藏书人的性情。另外,我想,日记一类,本属于个人私密之事,公布开来,对感兴趣的人来说,读别人的日记,也有点偷窥的好奇心在里面。所以,如我这样作为爱书买书之人,也就喜欢偷窥爱书买书之人的购书记录了。
     谢先生的文中常常表现出倨傲之气,但谢先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傲气也自由所自,非凭空得某人赏赐,乃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是历经酸甜苦辣熬出来的。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谢先生既有金刚钻,有长缨,有资本,有实力,有点儿傲气也是应当。
     谢先生说:“我的这点儿书是一本一本买起来的,从未有财力也没有好运,收买过他人的藏书。余生要抓紧做的事情即是一本一本地消化一本一本买来的书。”我也愿谢先生一本一本地出新书,我也愿一本一本地买,一本一本地读!
    (全文结束)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4-08-15 12:58:48
    最近很少有人愿意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14-08-15 14:43:20
    最近很少有人愿意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 可是这样吃力的文章成不了热帖呀。。加5猫。。。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19:10:30
    作者:三十年代 提交日期:2014-08-15 12:58:48
        最近很少有人愿意写这么长的文章了:)————————————————————惶恐!惭愧!心里想法,有话则长!!
作者:4 提交日期:2014-08-15 19:18:25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14-08-15 14:43:20
        最近很少有人愿意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 可是这样吃力的文章成不了热帖呀。。加5猫。。。
    ——————————呵呵!谢了!吃力,也不吃力!一本一本翻找出来,再读书前书后空白处写的批语组成文句,确是力气活;一字一句都是当时或现在的感想,自然写出,不必勉强,故不吃力,有乐!
    
作者:jht336 提交日期:2014-08-22 12:29:46
    喜欢读、读的开心就好,支持楼主。。。
作者:傻子哥哥 提交日期:2014-08-22 12:36:28
    之老出了这么多书。。。。我居然不知道。。。哈哈哈。。。。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