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蠹鱼雅集之后·第二期]蠹鱼雅集之文中象外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14-11-02 13:25:34
    朋友们聊完天以后e老说了一句话:“现在说古籍鉴定,过两年可以说说字的鉴定了。比较起字画来,古书鉴定容易多了。”盼望e老讲字画尤其是字的鉴定,也能体会到e老对古籍鉴定的成竹在胸。
    
    E老聚会上介绍自己说离开北大图书馆的编目组后,在《金融时报》做编辑二十年。大家都会用“儒雅”来说e老,不知这儒雅是在工作中熏陶出来的,还是e老所倾心的文化带来的,疑惑是天性使然?
    
    聊天中大家谈了很多问题,我一直想问的“文中象外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也没能在现场提出来,从聊天中我猜测,象是图象,e老讲版本鉴定是对实物的鉴定,他在书里讲到的都有实物的例证,并且不是孤证。从铜活字、铜板到五魁都是。文,那就是文字,或者“文中象外”是从图象生发而写在图象之外的文字?国博编写过一套《文物中国史》,《文中象外》写的是面对实物书籍的鉴定。
    
    昨天e老带来七种书:朝鲜铜活字本,木板翻刻石印本,铜板翻印石印本,用机制纸刷印的带道光书名页的明版后刷本,改过版片的怪书,两种不是殿版的“殿版”,一种白石。在现场对比实物,更能理解e老说的古书版本鉴定的难与易。这些书都是e老有心多年凑成的配对书,从中看出e老买书的趣味所在。
    
    昨天特邀的嘉宾是王洪刚先生,第一次听王先生谈古籍和对鉴定的看法,王先生对常识的认识和使用让我无比佩服。在古籍鉴定中的严谨和无时无刻对常识的应用丝毫没有冲突和越界。
    王洪刚先生说到,在叶德辉他们,古籍的鉴定欣赏依靠文字和记载,并举《贩书偶记》为例,在今天的条件下,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可能性。比如现在就有可能把每个朝代的撇一个笔画拿出来做分析,一定能看出各个朝代文字的风格和变化趋势。
    这些观点如果不是爱书、深入思考不可能得来。
    
    E老说的,买书不是只听别人的,也想听自己的,也有这样想的书友,e老和王先生就指出了这样走的一种可能的路。也是比对起来第二个人可以看懂的路。
    
    胡同会整理文字版,具体内容稍后就可以看到了。写点个人的体会。
    
    结果C老笔更快。
    
    
作者:cyclopentane 提交日期:2014-11-02 13:36:39
    我是快枪手,哈哈
作者:洪宣宝屁 提交日期:2014-11-02 13:57:12
    我也是e粉!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14-11-02 18:24:30
     聊天中大家谈了很多问题,我一直想问的“文中象外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也没能在现场提出来,从聊天中我猜测,象是图象,e老讲版本鉴定是对实物的鉴定,他在书里讲到的都有实物的例证,并且不是孤证。从铜活字、铜板到五魁都是。文,那就是文字,或者“文中象外”是从图象生发而写在图象之外的文字?国博编写过一套《文物中国史》,《文中象外》写的是面对实物书籍的鉴定。
    =========
    呵呵,我还以为“文中象外”是象棋棋谱呢。。
作者:1973年 提交日期:2014-11-02 20:01:09
    看来要打飞的去北京了。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0:05:37
    e老说了一句话:“现在说古籍鉴定,过两年可以说说字的鉴定了。比较起字画来,古书鉴定容易多了。
    ..............................................................
    这话说得 不赞同。书囊无底。 要不先请艾先生谈谈,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渔洋精华录初印本?
作者:傻子哥哥 提交日期:2014-11-02 20:19:40
    井老两期都去。。也是幸福人儿:))))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2 20:20:33
    真正的渔洋精华录初印本
    ---------------------------------------------------------------------------------
    据说典籍图书馆有一部正在展览。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0:29:52
    散木兄,好像是有一部,但肯定是原刻初印的吗?恐怕未必 这个小问题迄今好像还没人愿意费时间搞清楚。黄永年先生的春城堆本,一定是原刻初印吗?这个问题记得布衣讨论过,迄无定论
    我上边的疑问,仅仅是针对书友记录的艾先生言论所发(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艾先生原意),个人以为,如果艾先生认为古籍比书画容易鉴定,恐武断了。那么多稿抄校本本,岂是容易辨别的?元版和明初,又如何分辨?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4-11-02 20:49:46
    sisaoyue2已落窠臼,无法自拔.
    
    精华录鉴定易,何必烦E老?第一,墨丁本最早(这个一般见不到了,仅见过一次),第二,黄永年藏错本,原刻极初印,印工墨色稍差.第三,艾殊仁改正本,原刻初印,印工墨色好.中后印本(散木和我那种,多为汇印本渔洋遗书本)第四,乾隆39年以后极后印本。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0:53
    盗版翻刻就不必提了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2:48
    呵呵 来个抬杠的。精华录的春城堆本,也有不同者 你老兄见过几个?
    墨丁本在哪 来个书影?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4:13
    提出此问题,仅仅是举例说明鉴定古书亦大不易。其实古籍中的难题多了,何止一个小小的精华录?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4:49
    王兄激动了。
    
    那个讨论是小顾、我和井老三人对谈,出于某种考虑,井老把它屏蔽了。有明确的结论是,春城堆本也有翻刻的。这个假设的原点是:渔洋丛书本是原刻后印的。
    
    至于书画比古籍更难鉴定,基本是事实。原因主要是第一书画的量远超古籍;第二书画史上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造假现象比古籍严重的多。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5:55
    讨论问题就客观一点,不要上来就意气用事,语出不敬。
    能不能冷静客观讨论问题,显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6:54
     抬杠?春城堆本光在拍卖上就见过不同的两部,加黄永年的三部,墨丁本肯定有,我敢和你赌十万块钱,书影是不可能给你贴的.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7:48
    散木兄说的是,春城堆本确有翻刻的。但到底哪个是原刻,证据何在 搞清了吗?恕我孤陋,此问题尚不清楚,请兄指教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0:59:09
    你说见过,我没见过,当然不和你赌。并不是质疑你是否真的见过,而是想看看书影,不要赌气。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1:10
    很简单哪,买一个渔洋遗书本,回家对断版.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1:58
    我能带你去人家里看,但是书我拿不出来.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2:31
    古籍断代,原则上通过纸张辨别是最精确的。除几个朝代过渡阶段外,其他的都比较容易断定。
    
    最难的是元末明初,容易把真元末的定为明初。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2:59
    那不用麻烦你了 谢谢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7:59
    关于渔洋的版本,纷繁芜杂,就是拿伦明《渔洋山人著述考》来,我找到几个,连伦明都没见过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8:30
    那个讨论贴还在,王兄自己搜一下看。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8:36
    刚才也说了,精华录只是随手而举的一个小小的例子,真正的难点还有 稿抄校本的鉴定,以及元版明初等过渡阶段的年代鉴定等问题。艾先生不免把问题看简单了吧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9:05
    好的 那个贴我没看完 后来就被隐藏了呵呵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4-11-02 21:09:06
     这话说得 不赞同。书囊无底。 要不先请艾先生谈谈,到底哪个是真正的渔洋精华录初印本?
    ————————————————————————————————
    我真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渔洋精华录初印本。惭愧。
    
    不过我还是认为鉴定古籍比鉴定书法容易。因为版印古籍是用“模具”生产的手工业品,有明确的标准器,可以比对得出客观结论。书法是差异化的作品,即使能确定“标准作品”,也不会有和它完全相同的另一幅作品,所以鉴定结论就比较主观。以客观对主观,当然有难有易。
    
    渔洋精华录我虽然看不出来,但是集中所有的版本(就书影来说,不是不可能),一定有人能鉴定出大家公认的拥有客观依据的初刻初印本。但鉴定一幅王渔洋的书法,很难拿出这样的依据来。这是版本鉴定相对容易的地方。
    
    稿本应归入书法鉴定吧?抄本一般不需要确定写字人,也比鉴定书法作品容易一些,主要是标准定得低。其实我和朋友说的古书鉴定,还是指版刻的。
    
    至于“元版、明初”,这累概念有问题。元、明是政治概念,又延伸出时间概念,版刻时代不可能因改朝换代截然分开。如果我们能将一本书的时代鉴定到一定范围内(比如说50年),应该用更科学、明确的时间概念来表述。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2 21:14:26
    如果我们能将一本书的时代鉴定到一定范围内(比如说50年),应该用更科学、明确的时间概念来表述。
    -------------------------------------------------------------------------------------
    这个不能完全同意。
    即便用西方通行的世纪标识法,也总是有过渡阶段的,总要断代的。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1:15:13
    如果艾先生是这个意思,那么还是赞同的。版刻古籍因为是规模化产品,的确有迹可循,只要多花时间,多看样本,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
    上面书友的记录说得简单了,不免有点遗漏。
    至于元末明初的问题,因为传统上元明本价格不同,即使差个三五年,如果一个明确元末,一个明初,则价值亦有区别,所以提出此问题。如果按艾先生所言,鉴定一个几十年的范围,可行性就能大大提高了
作者:sisaoyue2 提交日期:2014-11-02 21:20:38
    另外,稿抄校本的鉴定,传统上也不能归到书法鉴定一类吧,还是古籍。稿本不光是书法的问题,还有原稿本清稿本的问题,除了书法,还有内容。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4-11-02 21:24:05
    这个不能完全同意。
     即便用西方通行的世纪标识法,也总是有过渡阶段的,总要断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渡阶段同样可以明确表述出来。
    
    我说的鉴定是学理上的,古书只是研究对象,忽略了价值、价格、珍贵程度等人为因素。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2 21:28:07
     过渡阶段同样可以明确表述出来。
    -----------------------------------------------------------------------------
    E老的意思是标例如十八世纪左右?
    
    
    我说的鉴定是学理上的,古书只是研究对象,忽略了价值、价格、珍贵程度等人为因素。
    ----------------------------------------------------------------------------------
    E老是个版本家。哈哈。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4-11-02 21:31:43
    另外,稿抄校本的鉴定,传统上也不能归到书法鉴定一类吧,还是古籍。稿本不光是书法的问题,还有原稿本清稿本的问题,除了书法,还有内容。
    ————————————————————————————————
    这里还有些概念混淆交叉问题。应该仔细分析一下,各给一个准确定义,然后看哪些是版本问题,要用到哪些方法来解决。
    
    如果要确定一个稿本,作者手迹鉴定是绕不开的。如果作者没有经过手,算是什么稿本呢?
    
作者:simon007 提交日期:2014-11-02 21:32:16
    至于“元版、明初”,这累概念有问题。元、明是政治概念,又延伸出时间概念,版刻时代不可能因改朝换代截然分开。如果我们能将一本书的时代鉴定到一定范围内(比如说50年),应该用更科学、明确的时间概念来表述。
    ======================================================================
    在下觉得e老说得有道理。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14-11-02 21:35:52
    E老是个版本家。哈哈。
    ——————————————————————
    我捉摸的都是图书馆的书,人家的东西我又不能拿来卖钱,只能管版本了。哈哈
作者:faniboy 提交日期:2014-11-02 21:39:46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E老的书操作性极强,读后受益匪浅,敬礼。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2 21:51:12
    体系不一样。
    
    版刻风格、纸张的变化和发展在时间轴上不是均质的。有的50年很要紧,比如清末到建国;有的50年无所谓,比如乾隆初至乾隆末。
    所以,对于中国古籍的断代,我个人以为还是遵循传统的断代方式比较好。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4-11-02 22:33:32
     渔洋的书多数都是些常见书,E老由于工作原因接触善本古籍极多,只是没有把心思放在精华录之类书身上而已,并非分不清.
     而我早些年是把渔洋的书作为乡贤文献大规模购入.整套的渔洋遗书92册我这都有,那些单种初刻初印,中印,后印大概还有五六十种,没事则经常拿出来逐一比对,前后陆续花了近十年,现在看纯粹是闲的没事撑的。
    
作者:散木 提交日期:2014-11-03 09:57:13
    而我早些年是把渔洋的书作为乡贤文献大规模购入.整套的渔洋遗书92册我这都有,那些单种初刻初印,中印,后印大概还有五六十种,没事则经常拿出来逐一比对,前后陆续花了近十年,现在看纯粹是闲的没事撑的。
    
    ----------------------------------------------------------------------------------------
    王渔洋作为清初第一流的文学家,在清代文学史上是有特殊地位的。搞清楚他著作的版刻情况,还是有价值的。问题是要把它总结出来。
作者:三生石 提交日期:2014-11-03 12:04:46
    诸位大佬的回帖精彩纷呈,学习中。。。。
作者:luoxun2001 提交日期:2014-11-03 13:16:10
    我曾经听茅海建先生的学生口中转述过茅先生这么一段话(大意):历史研究的选题,可以用个比喻,好比中国画;中国画讲究留白,历史研究也可以选择留白;人的精力有限,社科又在萎缩,应该把精力放在需要着重研究的地方。
    
    当然,这说的是历史研究,古书鉴定是不是也可以参考呢?当然,个人兴趣不限。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4-11-03 14:02:27
    这帖好啊
    
    我拷屏,转微信里去~~
作者:一世永飘 提交日期:2014-11-03 14:02:57
    鉴定书容易还是,
    字画容易
    
    先问李半张
    再问王卫东
    
    
作者:futuremw 提交日期:2014-11-06 20:34:13
    请问井老,现在看诸多藏家皆深谙版本之学,这三昧在文中,版本在象外,是文重要,还是象重要呢?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