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敦煌研究院藏珍贵西夏文古籍录目(zt)
作者:badboy1 提交日期:2014-11-25 23:11:29
    敦煌研究院藏珍贵西夏文古籍录目
    2011-01-21 17:52:21
                                                             何明阳  梁旭澍  王海云
    
    1988年至1995年间,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彭金章先生主持了对莫高窟北区的大规模考古发掘,获得丰硕成果。
    
    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仅出土的汉文、藏文、蒙文、西夏文、回鹘文、叙利亚文、梵文、八思巴文等多种民族文字的纸质文献就有524件。这是继敦煌藏经洞和莫高窟土地庙发现敦煌文献后的又一次敦煌文献的重大发现,被学术界认为是“二十世纪敦煌石窟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这次西夏文文献发现了100件,其中有6件近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被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本文介绍其中两件。
    
    
    
    其一:
    
    国家珍贵古籍名称:西夏文《碎金》
    
    国家珍贵古籍编号:09669 
    
    出土时编号:B56:14
    
    出土地点:敦煌莫高窟北区B56窟
    
    出土时间:1989年
    
    保存现状:残存二十八叶
    
    每叶尺寸:文书高19厘米,宽16.8厘米
    
    时代:西夏
    
    发掘者:敦煌研究院北区考古组
    
    文献介绍:据敦煌研究院编,彭金章、王建军著《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记载,该文献于1989年在北区B56窟出土,残存31块碎片,多经人为剪裁,较完整的有二十八叶。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教授研究,此文献为西夏文《碎金》,全名《新集碎金置掌文》,西夏宣徽正息齐文智编,约成书于12世纪初期以前,是类似汉文《千字文》体的字书。全文一千字,每句五言,编者巧妙地将1000个不重复的西夏字编成了长达200句、100联的五言诗。1909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曾经出土两种《碎金》写本,可惜被俄国探险队劫往圣彼得堡,现藏于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敦煌莫高窟北区所出土的《新集碎金置掌文》字体行楷,包括部分序言和正文,其内容涉及正文100联,200句中56联、80句。序言简叙编书目的,正文开始自然现象、时节变化等,后为人事,包括帝族官爵、番姓和汉姓、婚姻家庭、财务百工、禽兽家畜和社会杂项等。对研究西夏社会、民族和文学具有重要价值。因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所出土的这部典籍流失海外,所以此次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的《新集碎金置掌文 》二十八叶,意义非凡,填补国内这一珍贵典籍的空白,为国内仅存的孤本。
    
    此文献于2010年5月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于2010年8月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404)。
    
    其二:
    
    国家珍贵古籍名称:西夏文《诸密咒要语》    
    
    国家珍贵古籍编号:09675 
    
    出土时的编号:B121:18
    
    出土地点:敦煌莫高窟北区B121窟
    
    出土时间: 1989年
    
    保存现状:存十六页
    
    每页尺寸: 文书高25厘米,宽17.5厘米
    
    时代:西夏
    
    发掘者:敦煌研究院北区考古组
    
    
    B121:18—10
    
    文献介绍:据敦煌研究院编,彭金章、王建军著《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二卷记载,这部西夏文典籍于1989年在莫高窟北区B121窟出土,现存十六叶,“有的为残片,有的页面完整或基本完整,蝴蝶装,四周双线框。一页分两面.中间为白口,版口中有页码,有时用西夏文,有时用汉文,面7行,行15字。字体方正,类隶书”。
    
    中国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教授研究认为:该文献为西夏文《诸密咒要语》,内容为密教修行仪轨之类,活字版印刷,并指出活字印刷具有以下典型的特点:
    
    一、页面边栏左右双栏抵住上下栏内栏,但不相接,形成上下栏开口、外栏不相交接,有明显的边栏四面拼版痕迹。
    
        二、版口两竖线和上下栏也不相接,这种现象是活字印刷栏框、版口拼版的缘故。
    
    三、竖行有明显的弯曲,有的字出现歪斜不端正。
    
    四、字形大小不一,宽窄不等,字体也不尽相同。实属在制作、雕刻活字时有所欠缺精致的缘故。
    
    五、字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墨色差别明显,形成单字相间的墨色浓淡不一。
    
    六、上下字之间无相交、相插的现象。
    
    七、印刷用纸的背面每个字所透墨迹深浅不一。
    
    宋代发明家毕昇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之首创,此项印刷技术的发明,不仅使一部著作在成书和复制与以往手工抄书相比,时间缩短和劳动强度减轻,效率倍增,使知识的普及面更广和传播速度更快,其意义重大。此项印刷技术的发明很快传播到与宋朝毗邻的西夏王朝。现在敦煌地区发现了多种西夏文活字印刷品,更加说明西夏时代使用活字印刷之广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之一,十分珍贵。
    
    综观此经,文字清晰端正,版面舒展大方,是活字印刷品的上乘之作。史金波教授认为,这一西夏文文献为海内外所仅存的世界孤本,因而十分珍贵。
    
    此文献于2010年5月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0年八月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407)。
    
    
    近期,我院藏莫高窟北区出土的6件西夏文文献,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被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 
      莫高窟北区在1988年以前,还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覆盖,有一个个谜为世人所关心,更为学术界所关注。为了揭开北区洞窟神秘面纱,破解北区洞窟之谜,我院遂组织考古所专业人员,从1988年至1995年,对北区洞窟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重要遗迹和一大批珍贵文物,有些发现填补了敦煌乃至全国某些领域空白,有的文物为敦煌首次发现,有些文物为国内所仅有,而有些文物则为海内外所仅存。由于北区考古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故曾两次被列入国家社科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此次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的6件西文文献,就是其重要发现之一。本文仅介绍其中二件。 
    
    
    其一:
    国家珍贵古籍名称:西夏文《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国家珍贵古籍编号:09684
    出土时的编号号:B159:26
    出土地点:敦煌莫高窟北区B159窟 
    出土时间:1989年 
    保存现状:刻本仅存残一页,经文三行。 
    尺寸:文书高30厘米,文书残宽9.3厘米 
    时代:元代 
    发掘者:敦煌研究院北区考古组。 
    
    
      文献介绍:据敦煌研究院编,彭金章王建军著《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三卷记载,该文献于1989年在北区B159窟出土,白麻纸,泛黄,纤维交织较匀,纸较厚,已残,仅存3行。上下双线边框,为一经之末尾,经末有一长方形压捺印记:“僧禄广福大师管方八施大藏经于沙州文殊舍利塔寺永远流通供养”。文书残宽9.3、高30厘米。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教授研究,此文献为西夏文《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其中末行为“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言三”。“言”是佛经函号,“三”是汉字,当为卷页标码。经末尾有一长形压捺印记中所提到的管主八是元代一位僧官,任松江府僧录,其名为藏文译音,意为经学大师。他曾主持印制西夏文大藏经,并施于永昌、宁夏诸路。本文献在敦煌出土,说明管主八所印大藏经还施给了沙州路(即今敦煌),而这是史籍中所未曾记载的。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有一页西夏文佛经,也出自敦煌,上面也盖有同样形式和内容的印记。又日本善福寺所藏元代平江路绩沙延圣寺刊印的《大宗地玄文本论》卷三记载:“于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万寿寺雕刊河西大藏经板三千六百二十余卷、华严诸经忏版,至大德六年完备。管主八钦此胜缘,印造三十余藏,及《华严大经》、《梁皇宝忏》、《华严道场忏仪》各百余部,《焰口施食仪轨》千余部。”由此可见,此次新发现的西夏文刻本《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应用于是管主八大师印施30余藏大藏经的一部。为国内所仅存。 
    
    
      此文献于2010年5月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于2010年八月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410)。 
    
    
    其二:
    国家珍贵古籍名称:西夏文活字印刷本《地藏菩萨本愿经》 
    国家珍贵古籍编号:09676
    出土时的编号: B59:62
    出土地点:敦煌莫高窟北区B59窟 
    出土时间:1989年 
    保存状况:经折装活字版,残存九页。 
    尺寸:文书高 25.5厘米,最大一页残宽9.5厘米。 
    发掘者:敦煌研究院北区考古组 
    时代:西夏 
    
    
    
    
      文献介绍:据敦煌研究院编,彭金章、王建军著《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记载,该文献于1989年在北区B59窟出土。白麻纸,略泛黄,纤维交织不匀,有透光。纸较厚。经折装,上下双框。每页6行,足行16字。 
    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教授研究,此次在莫高北区发现的西夏文文献为《地藏菩萨本愿经》,系活字印刷品,是其他地区发现的西夏文活字印刷中还没有的,应该说北区发现的活字版《地藏菩萨本愿经》是海内孤本。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之一,弥足珍贵。 
    中国宋代毕升发明活字版印刷,是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之首创,意义重大。此项发明很快传播到宋朝毗邻的西夏王朝。现在敦煌地区又发现了多种西夏文活字印刷品,更加说明西夏使用活字印刷之广泛。 
    此文献于2010年5月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于2010年八月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406)。
    
    
    敦煌研究院藏莫高窟北区出土的6件西夏文纸质文献,现已被录列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同时被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这些西夏文文献是1988年至1995年间,我院考古研究所彭金章先生在莫高窟北区洞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经中国社会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西夏学专家史金波教授研究,认为莫高窟北区出土的西夏文文献中,有6件更为珍贵。本文仅介绍其中二件。
    
    其一:
    
    国家珍贵古籍名称:西夏语汉语双语双解辞典《番汉合时掌中珠》。
    
    国家珍贵古籍编号:09668。
    
    出土时的编号: B184:9。
    
    出土地点:莫高窟北区B184窟。
    
    出土时间:1989年。
    
    保存状况:西夏刻本,存一面。
    
    尺寸: 文书高21.8厘米,文书残宽15厘米。
    
    时代:西夏。
    
    发掘者:敦煌研究院北区考古组。
    
    文献介绍:据敦煌研究院编,彭金章、王建军著《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三卷记载,该文献于1989年在北区B184窟出土,“存一面,略残。白麻纸,泛黄,纤维交织不匀,有横帘纹。纸质柔软。木刻本,上、下左双线边框”。经中国社会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西夏学专家史金波教援研究,此文献为《番汉合时掌中珠》一书中的第14页第2面,内容属“地用下”(地部的第三篇)。
    
    《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书于西夏乾祐二十一年(公元1190年),是由党项人骨勒茂才编撰的一部“西夏文、汉文音、意合璧辞书”,是一部“西夏文同汉文的对音字典”。为当年西夏境内流传较广的一部沟通西夏语、汉语语言文字的常用辞书。
    
    史金波教授指出, 《番汉合时掌中珠》“将常用词语以天、地、人分部,每部又分上、中、下三篇。每一词语皆有西夏文、相应的汉文、西夏文的汉字注音、汉文的西夏字注音四项。是当时西夏人(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的工具书”。该书编者在该书序言中说“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该书目的在于便于西夏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史金波教授认为,由于“《番汉合时掌中珠》中有西夏、汉语两种语言、文字对照的特殊功能,因此,它不仅是西夏时期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书,在西夏文献湮没数百年、西夏文字成为无人可识的死文字后,又成了现代西夏学专家们识读、破解西夏语言、文字的门径”。这一珍贵文献的发现,为进一步释读西夏文献、开展西夏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番汉掌中珠》是一把打开西夏学研究大门的钥匙。
    
      完整的一部西夏语、汉语双语双解词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曾于1909年由俄国人科兹洛夫发现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现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早年曾有罗福成的抄本流传,近些年才得影印本问世。此后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虽在西夏故地发掘出土了大批西夏文物,却没有发现《番汉合时掌中珠》。直到1989年在对莫高窟北区B184窟进行考古发掘时,才出土了极为罕见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残页。这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一面比较完整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虽说仅仅是残页,却弥足珍贵,为国内仅存孤本。
    
      此文献于2010年5月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于2010年8 月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405)。                
    
    其二:
    
    国家珍贵古籍名称:西夏文《持金牌讹二三等发愿诵读功效文》。
    
    入选国家珍贵古籍编号:09674。
    
    出土时间:1989年。
    
    出土地点:莫高窟北区B125窟。
    
    出土文物编号:B125:22。
    
    保存状况:西夏刻本,存一页。
    
    尺寸: 文书宽43.3厘米,文书高16.9厘米
    
    时代:西夏。
    
    发掘者:敦煌研究院北区考古组。
    
    
    
    文献介绍:据敦煌研究院编,彭金章、王建军著《敦煌莫窟北区石窟》第二卷记载,该西夏文文献于1989年在北区B125窟出土,“白麻紙,泛黄,纤维交织较匀,纸较厚,质软。页面完整,呈卷子式。四周单线边框”。为木刻本。文书宽43.3、高16.9、文面宽34.6、高15厘米。据中国社会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西夏学专家史金波教授研究,该文献以大字刻佛名十一个,佛名下以双行小字注释诵读功效。最后有两行刻款,记载行愿施经人名。施经题款中“持金牌”为西夏的一种职官称谓,西夏有持金牌、持银牌者,持金牌者是地方上较高的官员。“訛二三”是西夏的党项姓氏之一。
    
    此文献于2010年5月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后又于2010年八月列入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408)。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4-11-25 23:14:13
    夜猫子
作者:badboy1 提交日期:2014-11-25 23:17:14
    和慕尼黑进展如何了,哈哈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