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臧伟强:高山景行——追忆鲍耀明先生(布衣首发)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6-04-20 16:18:49
    高山景行
      
    追忆鲍耀明先生
     
     
    2016年4月10日,突接鲍校长(鲍瑞美,香港英华学校校长)所发短讯:“鲍兄耀明已于四月九日上午十一时十五分安心返天家去了。”
    我怔住了,虽早有思想准备,但仍感到,这一天来的还是太快了。六天前,香港,鲍公还紧握我的手,不住地向我点头致意。
    痛楚之余,心底隐隐涌出一丝宽慰:多亏提前赴港,从而得见鲍公最后一面。
    幸而拜识鲍耀明先生,缘于嘉德拍卖及白文彦君。
    2011年深秋,周作人致鲍耀明绝版图书33册(皆为苦雨斋旧藏,其中28册为题赠本且多附满页跋语),惊现中国嘉德国际拍卖公司秋拍会。观预展时,止庵先生对这批稀有图书数家珍般地逐一品评(止庵,周作人研究专家),使我信心倍增,志在必得。经拍场激烈角逐,终如愿以偿。
    金秋又至,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103通(117页,附69枚实寄封,1964年至1966年间所写),做为一个标的,在嘉德待沽。因资力匮乏,我便怂恿挚友、藏界同道高杨兄,将其收入囊中。
    白君文彦获悉我与高杨联手拿下书、信,即相告:他与香港鲍家交往密切。知鲍耀明先生大名久矣,但因无人引荐,加之远处边陲,故而无缘拜访。今闻白君此言,喜出望外,遂与高兄商定,同赴港岛晋谒。不久,三人联袂成行。
    2014年盛夏一日,香港元朗锦绣花园,九十四岁的鲍公,由其妹鲍瑞美陪同,笑迎来自大陆的东北客人。鲍公儒雅谦慎,低调平和,应我等索求挥笔题识、赐写书名后,诚邀我们在其寓所比邻的西餐厅用餐。
    鲍公告知,此103通周启明书札(周作人号知堂,字启明、岂明),其实早已与他“无关”,也即这批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便借给曹聚仁(曹氏以这批信函加之周作人给他自己的百余通书札,在港付梓《周曹通信集》),但不久曹氏病故,从此下落不明,直至四十年后现身拍卖会。
     
     
    席间,鲍公对高杨兄道:“我愿加价把这批信赎回”(知堂致鲍公书札共计400余件,除此批之外,无一散出)。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老人对自己早年因出借而遗失知堂书札一事,颇感遗憾,而对这些信,仍满怀眷恋。
    鲍公又转头对我讲:“现归你所有的那批知堂题赠本,确系我委托嘉德公司,连同知堂转赠的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复等人手迹拍卖,不过,所得全部款项已捐香港英华渔人协会,专门用于支持我妹瑞美对大陆聋哑儿童的教育事业。”交谈中,鲍公对知堂的书、信转至我与高兄手中,而未有散失且得以广布(即将刊印),甚表欣慰。
    鲍公还讲到,“文革”后,他曾郑重地对周丰一(周作人之子)讲,知堂老人当年所赠名家手迹,可还周家。周丰一表态:“先父馈赠,自己岂能收回”。即便如此,鲍公却在揣摩:将来定当让这些墨宝对社会做出贡献,使其文化价值与文化效应达到极致。后终于如愿:一是无偿捐赠文博机构,二是通过拍卖以助残。
    面聆鲍公话旧,如沐春风,宾主相谈甚欢,不觉三小时过去。毕竟无不散之筵席,相别之际,鲍公立寓所门前,送我等上车。眼望老人龙钟形态,想到他为传承文化与助残,无偿捐出、卖掉所藏珍品,而完全置个人利益于度外,我感到,此身影霍然挺拔起来。高山景行。
    2015年隆冬,得鲍公生病讯息。遥望南天,忆先生硕德,感佳会不再,太息不已。2016年3月29日,突接白文彦君电话,言香港鲍校长来电:鲍公病重,他竟探问黑龙江大学博物馆臧馆长近况,意欲一见。闻讯,我即拟于4月10日前往港岛探病。当晚,致函鲍氏兄妹,向其请安并示以将赴港之意。
    鲍校长代鲍公回函:“明兄看到信非常感动,看了又看,说太客气,真诚啊!并说一定要等你们。”但随后告知:“明兄病很重,恐怕坚持不了几天了。”我当即决定:次日出发,星夜兼程,赶赴香港。 
    4月1日上午,又见鲍公。在灵实医院,我鞠躬行礼,上前握住他伸出的双手。老人家明显消瘦、衰弱,与此前所见判若两人,但他神志清醒,尚能言语,对我等“千里问病”连声道:“那么远来,那么远来”。此灵实医院,即临终医院,环顾素白墙面,紧握鲍公双手,我满心酸楚,不忍过多打扰,逗留片刻,离开病房。
    随即,与鲍公家人交谈,透露正拟推出两册书的计划(一为知堂致鲍公书札,另一为知堂致鲍公著作),向其说明此两书足可堪称“珠联璧合”,希望获得他们的认可与帮助。鲍校长及鲍公子女、儿媳听完我所设想,便约定翌日与我再度相见,他们携来鲍公年轻时照片及知堂题赠鲍公的肖像照等多份资料,以供翻拍。
    4月3日,与白君再至鲍公病榻前,轻声道别。此刻,老人已说不出话,但依稀可见他眼中泛着泪花。我们双手相握,不愿松开。我深知,永别的时刻到了,内心不免激动,但仍强作淡定:“先生,您一定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他听懂了,不住地点头,神情是那样地不舍。我们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灵实医院。
    别了,香江!别了,鲍公!
    六天后,噩耗传来。
                                                               臧伟强
                                                  2016年4月16日,黑龙江大学图书馆
     
    自左至右,臧伟强、鲍耀明、鲍瑞美、白文彦。2014年夏,香港锦绣花园。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6-04-20 16:23:04
    鲍耀明,翻译家,香港太平绅士,原籍广东中山,1920年生于香港,就读日本庆应大学,战后回港任日本三井洋行 香港分行副总经理。
    1960年至1966年间,经香港曹聚仁介绍,与北京周作人通信。此“ 两地书”,计四百余通(二人从未谋面,为名副其实的“忘年神交”),其间,邮赠周氏诸多生活用品,周则将自己所藏新文学著作、文化名人题赠书法,悉数转赠。
    近年来,将周作人所赠名家墨迹,或无偿捐赠北京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或送拍卖,至于拍后所得款项,则全部捐致香港英华渔人协会,助力听障儿童。
    依据周、鲍通信,香港太平洋图书公司印有《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周作人与鲍耀明书信集》(港版改称《周作人晚年书信》)。
    2016年4月病逝香港,享年九十六岁。
    
    
    图为鲍耀明先生签名题赠臧伟强《周作人晚年书信》。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6-04-20 16:24:59
    附,臧伟强致鲍耀明信函。
    敬爱的鲍先生,尊敬的鲍女士大鉴:
    顷接白君文彦来电,获悉鲍公病情加重,在下心绪黯然。不安之余,遥致祈福,诚愿先生贵体转安,康健延年!
    前次旅港,得以亲炙先生并承赐大著,一则当托福知堂老人在天之灵,一则承蒙白君真诚相介,此乃平生大幸,唯未曾与鲍公结通函之谊,却生抱憾。区区窃以为,晚等不曾飞鸿问业之举,并非不敬,更非本意,唯生怕打扰、冒犯已登耄耋之先生,实心向往之。无论如何,此未曾通信之事,对不佞而言,已成千古恨矣(按,拙信发出翌日,即收鲍公委托鲍校长代笔之函,聊以补憾)。
    此次,鲍先生病中竟能念及在下,不才受宠若惊。感蒙知遇,在此深表谢忱。不日,我将与白君满怀极致情谊与道义,飞赴港岛,探访鲍公,面陈吾侪敬仰之情,拜祈先生贵体回安。晚等深愿此番不虚此行,获见鲍公一面!
    恕不赘言,敬颂鲍先生康安!也望鲍女士多加珍摄!
    
    
    后学 臧伟强顿首!再拜!
    
    3月29日晚,松花江南岸逸兴居。
    
    
    臧伟强与鲍耀明的最后一面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6-04-20 16:26:02
    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6-04-20 16:26:50
    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实寄封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6-04-20 16:27:40
    周作人题赠鲍耀明自己所藏新文学著作。
    
    
作者:司徒四壁 提交日期:2016-04-20 16:28:10
    高杨与鲍耀明,2014年夏,香港锦绣花园。
    
    
作者:samyixi 提交日期:2016-04-20 16:56:37
    确实高大上
作者:nmgtlln 提交日期:2016-04-20 17:21:06
    厉害!
作者:南新华街偷下水道井盖儿的 提交日期:2016-04-20 17:24:4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作人先生识人,周丰一先生轻财重义,鲍耀明先生作为一个可托付之知己,那更不必多言,令人佩服羡慕.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16-04-20 17:50:31
    這是當代的佳話。
作者:别问 提交日期:2016-04-20 19:56:35
    鲍耀明先生的字很好看,买过几通他的信札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