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布衣推荐:2016-37《书魂寻踪:寻访藏书家之墓》(钤“韦力”印·国图社新版·16开精装·原价68元)(包邮)(售空)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6:19
    今天进入此书销售的第三天了,此前订出783册,其中微店订出479册,网站订出304册。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6:41
    书名 书魂寻踪:寻访藏书家之墓(钤“韦力”印·国图社新版·16开精装·原价68元)(包邮)
    著作人 韦力撰
    类别 社会文化
    出版人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7
    印刷时间 2016-07
    版次印次 1版1印
    印数
    开本 16
    页码 335 页
    有图否 有
    装帧 精装
    原价 ¥ 68.00
    布衣价 ¥68.00元
    描述 本书尺寸为:25×17厘米,厚2.4厘米。参见图片。
    
    本书售价含快递费,下单请选“包邮”。
    著者介绍
    货号
    31193
    
    丛书名
    重量 900.0克
    推荐指数 ★★★★★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7:42
    封面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7:57
    韦力先生提供了一方小小的名章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8:33
    图片太大,扫不全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8:42
    目录之一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8:51
    目录之二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29:03
    开篇的序言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0:08
    《书魂寻踪》序言
    
    我喜欢读跟书有关的所有的书,不仅仅是书跋、书话或者读书录,即使是历代藏书家的书目也能让我读得津津有味。但我对这类书的喜爱却基本限于中国人所写的相关书,读外国人写的此类书,读来好像就没有那么兴奋,读完之后,甚至还有些许的失落。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有句名言:“凡汉皆好。”就凭这一句,我觉得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程度比我高百倍。他是个域外人士,能把中国历史上的东西都看出好来,这样的赞美高度,至少我说不出口,我多少觉得自己民族的历史还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我跟别人聊天时,也引用过内藤先生的这句名言,但我觉得自己在念叨他这句话时,多少有点底气不足,可惜我没有读过内藤先生写的书话,否则,一定能颠覆我对外国人写书跋的偏见。总之一句话,我还是喜欢中国人所写的关于书的书,而对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所写的的这类书,我很难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喜爱。
    究其原因,一者可能是所藏之书着眼点不同,书籍的流通史不同,致使产生的藏书观念也不同;二来更可能的原因,是翻译这些书的译者都不藏书。因为不藏书,使得他们在翻译这些作品时,有着超然物外的客观冷静,按理来说,这应该是好的品质,可惜的是,这个好品质用在藏书这件事上却是一个致命伤。就藏书这件事而言,无痴无佞之人绝不可能在藏书这条道上走出多远。既然藏书家是痴汉,那么他们写出的书话,也一定是痴语,但恰恰是这种痴人说梦似的真情,才能写出让同道人读来如痴如醉的书话。而翻译家,无论他们的外语水平和中文功底如何高超,也不论他们的翻译何等的信达雅,因为他们没有对书的痴情,这对翻译书话就成为了致命伤。
    我对国内翻译外国人所写的书话的另一个不满,是译者对底本的选择。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和心理,国内所译的几本书话,从内容上看,大多把藏书家视之为吸毒的瘾君子,把爱书之情深视为一种不可治愈的毒瘾,对藏书家因爱书而显现的种种独特行为,极尽嘲讽之能事,这让我读之十分不爽,并且越读心理越受打击,直至不忍卒读。
    我承认,自己对古书,甚至任何古物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套用内藤先生的话来说,那就叫“凡古皆好”。我不知道黄丕烈前辈的“佞宋”,是否也源于他的佞古之心。反正我看到古书,尤其流传有绪的古本,在打开书卷的那一刻,心中的兴奋感非同道人绝难体会到,完全可以用“妙处难与君说”来形容,尤其看到书里钤满历代藏书家的印章,那种朱墨粲然的美感,对我而言,绝对要超过欣赏《蒙娜丽莎》带来的震撼。比如宋版《金石录》几百年来的传奇递藏,三十卷本的全书仅余其中的十卷,虽然是部残书,但因为全本未曾发现,故这部名著大受后世藏书家的珍爱,每入一新藏书家之手,皆被视若拱璧,必刻一“金石录十卷人家”的印章,郑重地钤在书上,一代代地递传,使得该书的卷首所钤印章几无隙地。我从这些印章中品读出的,是历代藏书家对典籍的珍爱之情。虽然后世又在南京甘氏津逮楼发现了另一部宋刻《金石录》全本,虽然它是全本,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递传故事,使得它的影响力远不如仅剩十卷本的那部残本。到这时,爱书人的完缺之见得到了完全的泯灭。
    纸本书可以说是历代文物中最“娇嫩”的一个品种。古人云,水火无情,纸质书既怕水,又怕火,蠹鱼也可使之损毁。中国的历史曲折跌宕,而书籍的命运也随着朝代的更迭同兴同亡。然而,历代的藏书家,为了不使古书消亡,苦心孤诣,倾其所有来保护典籍,可称得上是“费尽移山心力”。正因为有这些把典籍视若生命的藏书家,才使得华夏文明的历史,得以有详尽的文献佐证。且不论他们尽其所有地购书、修书、抄书、刻书,仅在保护典籍这一点而言,就不应受到那些以功利心看待一切的达人们的嘲笑。这些为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的藏书家们,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忘却他们呢?鲁迅曾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我写这本书,就是觉得到了应该再说他们的时候了。我始终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对藏书家总是冷嘲热讽,比如“智者不藏书”等偷换概念的话,视藏书家为蠢物等等。我觉得这就是时代的功利心渗透到当今人们血液中的折射。当今的中国人,已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寻根之爱,必然以重读历史典籍为切实手段,“吃水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也应当记住那些为保护这些典籍呕心沥血的藏书家们。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明白夸夸其谈没有任何意义,自己应当用行动为历代的藏书家们做些有实际意义的事。当今社会,纪念着太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但对历代藏书家的关注和寻访却少之又少,应当去寻找他们遗留至今的痕迹,以此来表示后世对他们保护历代典籍所付出的辛劳的致敬。于是,我开始查找资料、寻觅线索、确定方位、制定计划、实地探访、拍照记录,再最后谋篇成文,这个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困顿,绝难一语而蔽之。
    我所做的第一步工作,是系统研读跟中国文献历史有关的所有参考资料及相关专著,从中确定下来我要寻访的名单,然后对此名单进行仔细推敲,以确定哪些人是重点寻访对象,哪些人属于次要的从属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纯粹为藏书而藏书的人并不多见,历史上的这些藏书家除了我所喜爱的藏书事迹之外,他们大多还在其他领域有着自己的地位与建树。这就需要我旁及其他门类的相关著述,从中找出其在藏书上的贡献与事迹。
    寻访名单确定之后,我所做的第二步,是从各种史料中确认遗迹所在。这首先要翻阅地方文献。一般而言,历史上有名的乡贤都会记录于当地的乡邦文献,尤其是地方志中的文苑传。而这些乡邦文献中,往往也记录传主去世后的墓葬情况,大多还标有具体的方位。然而这些方位和地名很多都与今天的实际情况不同,我所做的第三步,则是换算和确认这些古地名在今天的名称及位置。这种查找除了网上的搜索之外,更多是透过朋友找到当地的文史办或地名办,向当地专家了解与这些古地名相对应的今况,并确认这些墓葬的遗址是否仍然存在。由于历史的原因,尤其是“文革”的破坏,许多留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墓被彻底毁损。即使如此,我仍然会不死心地想办法了解到被毁之墓的旧址所在。此外,我还需要找到当地的朋友帮我确认所寻访之地的交通情况与路线,当然还有很多地方根本找不到朋友,或者有的朋友出于各种原因,我并不想惊动他,那就更加需要我自己在前期工作上做足功课,尽量让自己少跑冤枉路。
    经过两年的准备,我开始了寻访之旅。在实地的走访过程中,我不断地调整思路和计划,而前期的寻访经验,又给后期的走访带来了扬长避短的便利。每程出门寻访之前,我都要做这一程的完整计划,让自己少走重复之路,尽量提高效率。每到一地,先包下一辆出租车,之后的数天载我四处探寻,这样做的益处是能让司机晚上回家后替我查证第二天的路线走法。因为要了解中国的公路状况,尤其是在乡村、山区,绝非靠导航就能解决,有些路况之差远超想象,到处的修路工程绝不会有任何的提前预告,而当地司机则对这些熟悉很多。
    因为需要拍摄图片,故每日的走访必须安排在白天,这就需要我在很短时间内紧锣密鼓地多跑几处。每日天黑之后回到住处,必须将在寻访途中随手记下的片言只语整理成寻访草案,以防备自己日久忘掉某些细节;同时要将一天的图片拷入电脑,以防备在下一程寻访中发生各种意外,比如相机丢失、图片误删等。做完当天的整理工作,还要继续查看地图,重新制订次日的行程细节,因为每到一地的实际的路段跟地貌,都与事先想象的差异很大,需要随时调整。每次出门寻访期间,日与夜紧张的更替,毫无喘息之机,但是这个过程紧张而充实,自有一种快乐所在,而每当自己寻找到一处未见前人提起的藏书家遗迹时,就会感到为之所付出的辛苦瞬间荡然无存。
    有一些重要的先贤,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查不到具体的遗迹所在,这个时候只能求助于朋友。虽然有些朋友对此并不了解,但他们都会帮我辗转打听到有价值的线索,还有的朋友会专门请假陪我一同寻找。比如苏州马骥兄,他自己对文献史就很有兴趣,在这方面有很多自己独特的研究,为了我的寻访,他动用了自己的层层关系,让我对这些先贤的遗迹九转而得;嘉兴的范笑我兄提前要到我在嘉兴的寻访名录,待我到当地与他见面时,他已安排好了所有的路程和每日的寻访计划,并且建议我增加对一些乡贤的寻访;还有南浔的郑宗男先生等等;他们都帮助我完成了自己的寻访,朋友之情自当铭记心中。
    我有一个幼稚的想法,认为当人们做一件对大家都有益的事时,必然会得道多助。但现实告诉我这个知天命年纪的人:这个想法很白痴,若令他人得不到实惠,还想让别人给你开方便之门,这种想法无异于痴人说梦。我喜欢读含锋不露的文章,因此对于自己在寻访过程中所遇到的刁难和阻挠,在写成小文时,也想尽量心平气和,不要写得那么丑陋,但自己的涵养不高,感觉到不可忍时,仍然会在文中发出怨声,这正是我修养浅薄的真实显现,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所进步。
    寻访回来之后,我根据自己的寻访笔记写成这一篇篇的小文,并以藏书家所处年代的先后作为排序,夫妇或父子,则会写在同一篇内,唯有秦朝的焚书台,它不是以藏书家为对象,但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经学体系的不同派别,也因此事而衍生出来,故仍将这个遗址列入此书的范畴,并排在首位。
    整个寻访之旅,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虽然在此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不快,但发现的快乐却是无法替代的。在我的这些寻访之前,少有人提及这些安息于地下的藏书之魂。我能历尽艰辛找到他们,能在他们的墓前鞠躬致敬或献上一束野花,已经感到了大满足。有时我会坐在这些墓旁守候一刻,静静地坐在旷野之中,静听山风吹过松林,心中那种不悲不喜的宁静,难以用文字描绘得清楚。每当此时,我心中都会想起那句话——“微斯人,吾谁与归?”
    
    韦力
    2014 年5 月16 日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0:35
    第一家确切地说不是藏书家之墓,是藏书之墓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1:07
    第一张照片主角是一只羊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1:26
    传说而已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2:25
    刘德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2:47
    刘向墓的涂鸦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3:36
    班固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3:45
    这书尺寸大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4:06
    解学士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4:21
    周子美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4:30
    后记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5:37
    说了点出书的事情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5:47
    版权页在此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35:56
    封底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5 08:43:55
    订出788册
作者:4 提交日期:2016-08-25 09:58:31
    哈哈!胡局该早发推荐帖子的,为啥等到现在才推荐啊?
作者:八七年代 提交日期:2016-08-25 12:59:33
    我已订了2本
作者:特里斯丹 提交日期:2016-08-25 13:11:47
    楼上订两本干嘛?
    
作者:胡同 提交日期:2016-08-25 13:28:54
    订出795册。
    
作者:八七年代 提交日期:2016-08-25 14:13:01
    作者:特里斯丹 提交日期:2016-08-25 13:11:47
     楼上订两本干嘛?
    
    送一位师兄一本,他在大学教书
作者:胡同 提交日期:2016-08-25 18:50:23
    订出806册
作者:小源塘居士 提交日期:2016-08-25 21:49:59
    订一册。请问到哪里付款?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6 08:23:59
    
     首页下单即可
作者:胡同 提交日期:2016-08-26 09:01:19
    可以通过微信和支付宝付款
作者:小源塘居士 提交日期:2016-08-26 11:46:31
    购《书魂寻踪:寻访藏书家之墓》一书款68元已通过孔网转帐,请查收。谢谢!
作者:愚平 提交日期:2016-08-26 15:46:53
    已经收到,快读一过。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6 16:22:08
    谢谢。订出828册
作者:天人合一 提交日期:2016-08-27 09:50:38
    收到了
作者:4 提交日期:2016-08-28 13:29:29
    收到了。
作者:云多居 提交日期:2016-08-28 21:13:09
    微店订单:774662582813978
     没物流信息,帮查查。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28 21:16:29
    那就是明天韵达才来取走的缘故。
作者:小源塘居士 提交日期:2016-08-29 22:10:43
    书已经收到。谢谢!
作者:布衣书局 提交日期:2016-08-30 21:18:51
    订完了
作者:onlysky 提交日期:2016-08-31 15:56:22
    今天收到,包装依然很赞。书品非常好。
作者:njzlh2001 提交日期:2016-09-02 16:22:34
    呵呵,总算售空了。不然感觉自己好像白抢了~~~~~~
作者:4 提交日期:2016-09-02 22:27:21
    作者:njzlh2001 提交日期:2016-09-02 16:22:34
     呵呵,总算售空了。不然感觉自己好像白抢了~~~~~~
    嗯。是这个意思!
作者:hgbj0001 提交日期:2016-11-01 11:19:31
    还有吗?订一册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