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布衣、胡同及“芷兰斋的读者们”微信群
作者:云多居 提交日期:2017-04-13 23:51:56
        知道“布衣书局”是十多年前看到在《读书》杂志上那豆腐块大的广告,只知道那是京城一家很牛的书店,仅此而已。
        后来注册成为“布衣”用户,但只经常浏览论坛。其实不注册也可以看论坛,所以说我只是“布衣”的一个沉睡用户。与“布衣”的“第一次”都是在去年进行的。第一次购书是去年7月份,买了一册《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第一次参拍是10月份,火线开通有底拍,并如愿拿到想要的书。之后买书渐多,但都是通过“布衣”微店,且缘于加入“芷兰斋的读者们”微信群。
        “芷兰斋的读者们”微信群是“布衣书局”的一部分,说到“布衣书局”就不能不提到它。也是这个群将我与“布衣”拉得更近。我是韦力先生的粉丝,他的书见到必买,也看过一些---看懂看不懂那是另一回事了。记得初入群时,大家伙群情激昂、热情洋溢,同好聚在一起,有找到家的感觉。每有韦力先生新书发售,整个群都仿佛沸腾了。(今天发售《书楼觅踪》,虽也顺利买到,可原来那七嘴八舌分享的热烈气氛和高兴劲没了)
        惋惜也好,留恋也罢,总之“芷兰斋的读者们”留在了记忆里。写到这儿忽然卡壳,不知道怎么写胡同了。平日读他日记,总是刻意搜寻有关书人书事的文字,对他的个人细节(吃喝拉撒睡,购物出行累)倒没太留意。只是通过别人写他的文章知道,他是京城书业的一面旗帜、一位坚守底线坚持原则的文化书商。----不能再写了,否则有拍马之嫌。还有一事不能不说,经常有书友劝胡同将《贩书日记》整理出版,胡同却一再推托。相信您有充分的不出版刊行的理由,难道就不为喜欢您的人考虑?不怕冷了书友的热情?韦力先生的勤勉高产对您没有丝毫影响?我还是要劝劝胡同,“盖人情兴致一过,自虑始勤终怠。况人士难必,我辈人生若梦,正恐光阴易迈,有志莫成。顾以得了早了为佳”。
        再啰嗦一句。在“布衣”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环境下,愚钝如我者,相信都能熏染出些文雅气息来。所以我相当羡慕“布衣”的员工,他(她)们是真幸福!
    你说是吧,“飞大爷”!
    
        
作者:zsf000 提交日期:2017-04-14 13:23:01
    这好像没到一千字,还是说就是发发帖,没想拿笔记本?
作者:胡同 提交日期:2017-04-14 13:34:30
    我跟他说了,要求他补充到1000字以上的
作者:云多居 提交日期:2017-04-14 20:12:16
    补:
     韦力是一个在古籍收藏领域响当当的名字, 在当今收藏界,不知道韦力的人并不多。未莅不惑之年的他,已在收藏界跻身前列,成为驰名大江南北的大收藏家之一。他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藏书楼”,收藏有8000余部、7万余册古籍善本。其中宋元及以前刊本、写本50余件、200余册,宋元递修和宋元明递修本近20部、300余册,明刊本1200余部、1万余册,名家批校本及抄校稿本800余部,活字本600余部,碑帖1700余种……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 以我功利的眼光看来,韦力先生足以传世了。胡同曾在朋友圈发过一则信息,说的是去年某日,韦力先生去“布衣”为其新著签名,并与“布衣'全体员工共进晚餐。餐桌上,韦力先生讲起他山西寻访途中的趣事,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送走韦先生,胡同对同事们说,你们不要小看今晚这普通平常的一餐饭,于每个人,若干年后你才能体会它的意义(大意如此)。足见胡同对韦力先生之推崇非同一般。
     若以洪亮吉的“藏书家有数等”衡量,韦力先生可谓集“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于一身;胡同也是“眼别真赝,心知古今,闽本蜀本,一不得欺,宋椠元椠,见而即识的掠贩家”兼“赏鉴家”。
作者:云多居 提交日期:2017-04-14 20:13:56
    谢谢 zsf000 的监督!
    感谢胡同给了“补考”的机会!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