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万君超之:書畫鑒定二三事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08-03-11 08:48:45
    『闲闲书话』書畫鑒定二三事 
     
    
     作者:万君超之书话 提交日期:2008-3-10 23:04:00 
     馬寶山先生十六歲時在北京琉璃廠墨寶齋碑帖書畫店作學徒,因業務所需,結識京城眾多書畫家、鑒賞家、收藏家,加之自己勤學研究,後以鑒定碑帖而著稱古玩界。晚年著有《書畫碑帖見聞錄》一書,將多年來在書畫碑帖之鑒定經驗、見聞,介紹給後人。內有《喜得弘仁山水》一文,記其於1994年3月9日,在北京市文物商店虹光閣門市部,以一萬二千六百元,購得清初畫僧弘仁(漸江)山水一幅,紙本,微殘,有石濤長題,定為是稀見之品。畫高153厘米,寬77厘米。款書右上端云:“山深木性枯于石,竹冷泉聲韻到扉。乙丑冬十月,漸江僧。”鈐白文印“漸江僧”。石濤行書題:“自天開一徑,此地有蒼松。古幹磐奇石,佳名錫臥龍。愛留詞客詠,恥受大夫封。勝景尤點綴,結茅仕從容。丙寅秋日,清湘石濤濟。”鈐“小乘客”朱文方印,“清湘石濤”白文方印,迎首章“不從門入”朱文方印。考乙丑年漸江十六歲,而其三十八歲時在武夷山出家,始用法名弘仁,字無智,號漸江。焉有十六歲而用三十八歲之名號者?故弘仁此畫定是偽作無疑。古人制偽,故意留有暗門活口,讓藏家自鑒;今人制偽則不擇手段,意在必斬;此乃知恥與無恥之別也。
      甲申年十月廿日,我在香港佳士德藝術品拍賣公司秋拍上海預展,見石濤《看山圖》小幅立軸,尺寸失記,紙本淺絳設色。淡墨繪水邊懸崖,崖下泊一小舟,一高士昂首立船頭。峭壁間雜樹紛披,臨風瑟瑟。初看氣韻墨彩皆佳,紙縑頗古。然複觀頓覺眼熟,有似曾相識之感。忽記起此圖乃石濤《秦淮憶舊圖》八冊頁之一也,原作現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博物館,遂恍然大悟,為之一笑。雖此圖藏印累累,斷非真跡。然此圖氣韻筆墨頗佳,蒼老秀逸,亦非一般閉門臆造者可比,令人不忍輕意舍置。竊思近百年來,唯蜀人張大千先生有此功力矣。無奈畫前觀者,多嘖嘖歎賞,皆言是石濤真跡,矮人觀場,大類如此。予嘗云:“大千能得石濤之形骸,卻難得石濤之神韻。”
      “虛齋珍賞”,乃近代大收藏家龐萊臣鑒藏印,白水晶朱文方章。後爲滬上某古印收藏家于九十年代初購得,價只百餘元。近聞若書畫收藏者欲鈐用此印,每次需付資五百元也。有新入此道者,將歷代書畫家、收藏家印鑒章記熟於心。以為凡經名家、大家收藏、鑒藏之作,其可信度應該不容質疑,故不惜輦金爭求,此非自投彀中乎?
      
       [注一]馬寶山《書畫碑帖見聞錄》,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四月初版。
      [注二]石濤 《秦淮憶舊圖》,見《海外中國名畫精選》(第六卷),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一月初版。
      
    
作者:aller 提交日期:2008-03-11 08:58:59
    [书评文论]《郘亭書畫經眼錄》 
     
    
     作者:万君超之书话 提交日期:2008-3-10 17:33:00  
    
    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號郘亭,貴州遵義獨山人。晚清著名詩人、學者、藏書家、書法家。其平生研究與著述所涉及領域有:文學、文字、音韻、訓詁、書畫、金石、古籍等,尤以《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與《宋元舊本書經眼錄》兩書為人熟知。但其尚有一部重要書稿,常為人提及,卻下落不明,或被人懷疑已散佚人間,此書稿即《郘亭書畫經眼錄》,近人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一書亦未見著錄。實該書稿在莫氏去世後,與其他一部分書稿歸幕友學者楊峴收藏,《郘亭書畫經眼錄》,亦在其中,今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善本室。
      據中華書局張劍先生研究發現,另還有此書三種鈔本、殘本分別藏於臺灣國家圖書館,殘鈔本一冊;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鈔本兩種,分別為三冊本與四冊本。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善本室之《郘亭書畫經眼錄》為以上三種之祖本,該稿本第一冊封面上有“郘亭先生稿本”。正文為藍行雙線無格紙,雙藍魚尾,版心為 《郘亭集》,每半頁十二行,行字不等,共六十六頁。有塗抹刪改痕跡,天頭地腳時有校記文字,每種書畫敘錄前後中間各鈐有“友芝收印”、“莫氏子偲”、“莫友芝印”、“則心弟五”、“郘亭”等印;第二冊封面與第一冊均同,正文書寫格式亦同,有四十六頁。每種書畫敘錄前後中間各鈐有“莫五”、“其名曰友”、 “莫氏子偲”、“友芝收印”等印,兩冊稿本均系莫友芝手稿本無疑,共收錄各類書畫作品五十三種,但未按作品年代順序編排,應是隨見隨錄之故。張劍先生據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四冊鈔本,因此四冊鈔本為莫友芝之子莫繩孫準備付梓前之謄定本。再參校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三冊鈔本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善本室 兩冊本校勘,中華書局2008年1月與《宋元舊本書經眼錄》合集出版。
      《郘亭書畫經眼錄》編撰體例為:作品名稱(下注藏家)、作品內容、作品尺寸材質、作者及收藏家印鑒、歷代觀賞者及收藏家題跋,非常詳細注明題跋書體與印鑒形式。一至四卷收三國《吳曹弗興山水橫卷》到清《吳冠英繪姚石甫都轉〈談藝圖〉橫卷》共書畫作品五十三件;另有《附錄》上下二卷,收《唐人寫佛經一卷冊頁》 到清《張懷白繪李申耆蕭子滂諸君〈同舟圖〉橫卷》共書畫作品三十卷,《附錄》上下二卷所記載之書畫來源於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四冊本第三冊之《附錄》中。
      《郘亭書畫經眼錄》及《附錄》共收錄八十三種書畫、碑拓中,有至今猶留存於世者,有極為著名之作,但多數已經不知所在。名作有《唐 褚臨蘭亭絹本》、《宋朱文公書武夷山詩橫卷》、《宋蘇文忠書醉翁亭記橫卷》、《宋米南宮書天馬賦橫卷》、《元趙文敏書天冠山詩橫卷》、《倪雲林江南春畫卷》、《明文待詔落花圖橫卷》、《明黃忠端榕頌橫卷》、《龔半千畫法並柴丈畫說冊頁》、《石濤墨筆山水花卉冊葉》等等,皆流傳有緒並歷經著錄之名跡,但其中亦不乏贗作。所著錄之書畫名家及名人有:杜甫、黃筌、李公麟、米元暉、黃庭堅、趙千里、李唐、岳飛、錢選、趙孟頫、管仲姬、吳鎮、王蒙、沈周、文徵明、唐寅、張靈、仇英、楊繼盛、莫是龍、孫克弘、董其昌、黃道周、楊文驄、查士標、石濤、王翬、龔賢、錢灃、禹之鼎、朱彝尊、羅聘等。
      《貴州通志·藝文志》中有淩惕安在民國二十八年十月所撰《郘亭書畫經眼錄序》中云:“誠以書畫一事,學也,而幾於道矣,非性靈、學問、道德兼而有之,不足以臻上乘而流傳於後世。亦非具斯三者,神與古會,不足以言識別。先生生平造詣既足垂致千 古,而眼力複高出於一時,書畫經其品題,真乃相得益彰,若斯編者是也。”卷一中有《唐杜工部贈太白絕句直幅》:紙本行書三行,詩云:“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天寶壬午三月有四日,子美杜甫為青蓮學士造並書。”上有趙孟頫、文徵明、梁清標、王鴻緒、姜宸英、吳榮光、林則徐、鄭珍等人題跋,極盡溢美之詞,另有“宣和殿寶”、“宣和”等收藏印。此書軸為遵義唐氏夢硯齋藏。莫友芝在評鑒此書幅時曰:“惟紙色有煙墨痕,質轉堅好,不類千餘年物。詎謹秋作春書。‘有’上奪字如經巢所疑也。”又云:“即出明前好手,亦弆藏家所當珍也。”鄭珍在題跋中已懷疑杜詩為壬午秋天所作,而此書卻寫於壬午三月。莫氏從紙色與原作與書寫時間上之矛盾,以及諸名家題跋中之書法特點,辨出為明前好手贗作。鑒定書畫不輕信名家之言,以原作為第一要件,不人云亦云,鞠盜心思,鑒賞水準的確“高出於一時”,非虛言也。又如《吳曹弗興山水橫卷》,卷上有“東吳曹弗興繪”六字,歷代名家題跋與印鑒累累,如張僧繇、展子虔、宗炳、黃公望、吳鎮、沈周、劉玨、王時敏等人題跋,皆言為真 跡。但畫作上署名款始于宋人,故其偽可知。莫友芝遂不作評鑒,只錄題跋文字而已,不輕易下結論,令人信服。又《元王叔明山水橫卷》云: 絹本。重山疊澗,萬徑千蹊,皴法樹法皆極工致,細界樓閣,竹樹多用雙鉤,疑為仇石(君超按:石字應為十字之誤筆)洲筆,非黃鶴山樵也。”此說明莫氏對元人 王蒙畫風與明人仇英畫風均相當有研究,王蒙作山水皆用紙本,且從未有“界畫”類風格山水傳世。或真系仇英應藏家訂制而託名之作耶?
      《蘭亭帖》為碑帖鑒定中最難,故歷來有人依此來定是否是真正鑒賞家標準之一。暫不論此說正確與否,但此帖自唐至南宋,官私摹刻不下千餘種,故帖系極為龐雜,令許多鑒賞家望而卻步。《郘亭書畫經眼錄序》卷一有《唐褚臨蘭亭絹本》一卷,為遵義唐氏夢硯齋藏。此卷近代歸日本齋籐氏收藏,今為臺灣林伯壽收藏。卷後依次有米芾、莫是龍、王世貞、周天球、文嘉、徐益孫、王稚登、翁方綱、梁章钜九家題跋,米芾跋文又載南宋岳珂《寶晉英光集》卷七,文字略有小異,或系傳鈔之誤所致。米氏墨蹟亦堪稱赫赫名作,瑩玉離珠,光華熠耀。褚臨《蘭亭》,傳世不知有幾本,此即其中之一也。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過眼要錄》云:米芾此跋,本在王文惠家褚遂良臨《蘭亭序》真跡之後。現褚帖早已為人換去,易以黃絹劣本。王壯弘先生在《碑帖鑒別常識》中亦云:《褚遂良臨蘭亭(絹本)》,偽(唐宋人寫本)。在臺灣。
      莫友芝評此帖云:“遵義唐子方先生得之晉撫兆松崖,乃宋王文惠所藏,後歸米海岳者。 絹遍體蟲蠹,而當字處猶不甚,筆墨有靈,神明煥然,每一展對,頓忘饑渴。登封奉敕臨摹契帖,今刻行數種,惟快雪堂賜高士廉一卷全用本家筆。此本亦然,其不同者,‘峻領’作‘峻嶺’,旁有直抹,一‘室’之下漏‘內’字,殆以此遺誤棄不進禦·,米跋字字精彩,家雲卿翁兩跋亦近元常。”又云:“大約歐、褚、薛、馮四本,並無原本,《定武》是歐,《穎井》是褚,歐、褚子孫多於薛、馮,歐之子孫又多於褚馮,馮本清潤生動,得右軍筆意,形似未必。前人以《定武》為絕似,又聞《開皇刻本》未見,其筆意近北朝人書。此帖歧疑太多,真不獨議禮如聚訟也。所見皆褚法相似者,馮本取勢過於輕利,似不如褚,前人何以妄自題品,名家自成面目,不必定似。”可見莫氏對《蘭亭帖》各類摹刻流傳本非常熟悉並有自己獨到研究,別有一番境界。
      清初卞永譽所編之《式古堂書畫匯考》一書,在書畫著錄編撰上具有劃時代意義。不僅繼承了明人朱存理、汪珂玉等人著錄書畫作品時,詳細記錄質地、形式與題跋,還開始對所記作品上之印章予以詳細著錄,可稱為第一部完美之書畫錄。後來清宮禦藏之書畫目錄《石渠寶笈》亦採用此編撰方式。莫友芝《郘亭書畫經眼錄》一書,延續並繼承了《式古堂書畫匯考》較為先進之書畫著錄編撰方式,且對所著錄之作品真贗,用目鑒與考證相結合之方法予以鑒定。對難以確定真贗之作,既不盲從輕信前人之言,亦不輕易下定論,只予以文字著錄而已。此書稿久佚而今又重現人間,誠為中國書畫史、書畫鑒定與書畫收藏史研究之不可多得之書,其意義非同尋常。清初畫家梅清嘗云:“人未有見名畫而不心愛者。然求其愛而能知,知焉而能辨則鮮矣。古來精賞鋻者類皆好學深思諳於筆墨之人,否則唯唯諾諾,皆門外漢耳。”信哉。 (2008,3,2—3)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08-03-11 09:00:15
    这位是闲闲书话那边难见的高手
作者:aller 提交日期:2008-03-11 09:01:24
    识货又找到位高手!
作者:冷绿 提交日期:2008-03-11 17:39:29
    这么长,先留座,再学习
作者:国虎 提交日期:2008-03-11 21:25:23
    清宮禦藏
    
    恩,是嘚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