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读了《一星一世界》抢着发言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19:53:15
    null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19:55:26
    本来 垓下断镞 老兄承诺逐一介绍最近很热门的达娃•索贝尔三本书。但是只见他介绍了两本,第三本迟迟不说了。俺刚读完这一本,给垓下发了短信,问他何时发新帖,他深沉地说:“恐怕一时间没空写了。”
    俺问:能把这额度转让给俺吗?
    他:那你送我一本书吧。
    “你想要什么书?”
    “就是那本《一星一世界》啊!”
    敢情他连书还没看到啊?!于是我就抢班夺权了。请垓下老兄包涵,改天陪你喝酒。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19:58:05
    《一星一世界》  (美国)达娃•索贝尔  著     中译本  肖明波  张朵  译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19:59:32
    脱了书衣,素面朝天。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00:25
    书的英文名是《The Planets》,最省事的译法当然是《行星》。但好像很多书都用了这个名字。
    
    作者在中文版序里表示,这本书是专门写给缺乏天文学知识背景的读者看的。她又说:“……在英语中有一个助记句子,帮助学童记忆行星的名字和它们距离太阳由近至远而排出的次序,而在汉语中就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句子。”我想了一下,汉语里的“金木水火土”也许沾了点行星的边边。不过这个词组最初应该出自算命先生和老中医的口诀吧。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02:22
    如今的学生应该都能说出八大(或九大)行星的名称,甚至排出它们距离太阳的次序。但那都是概念化科普的成绩,跟长达100位的π值一样,靠了家长和老师耳提面命才背熟的,那些家长和老师一千人里找不出三个能指出天上哪个是火星,哪个是木星。其实想想也没啥了不得的:现今能走出国门的也不过千分之五六,天上的星星比阴曹地府还遥远,不知道那里的事炒股票还会亏?——那倒也是一种活法。
    
    只是人们除了有饭吃、有房子住、有钱花,还会有些好奇心:本年度那部大片能看好奥斯卡奖?乾隆皇帝到底是不是海宁陈阁老生的?某女星真的被某大腕所包?……零零总宗,吊人胃口。于是就有了易中天讲历史,于丹讲《论语》,马未都讲古董,等等。达娃•索贝尔写的书,也是为了满足一些人对天上事情的好奇心。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06:25
    火星天空上看到的美丽景色,上面那颗亮星是太阳。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8-04-03 20:10:33
    准备明天开始看。:)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14:42
    正宗天文学家出身的卞毓麟先生认为,索贝尔的写作风格近乎阿西莫夫。这位科普大师的书我读得有限,不敢妄加议论。只是对法国天文科普名著《大众天文学》读了很多遍,觉得《一星一世界》的内容安排上,跟《大众天文学》第二分册(太阳系)有点相像。两本书除了都是逐个介绍行星外,也都完全避开了一般读者难以明白的专业概念和数学公式。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两本书都介绍了不少与各行星有关的历史、民俗掌故,并且都选用了颇能耐人寻味的诗篇。
    
    当然,两本书的差别也是显著的。《大众天文学》篇幅较大,刊有丰富的图片(虽然中译本的印刷差劲些);《一星一世界》扼要介绍了大量近期的科学发现成果,然而插图很少,作为现代科普书这是个遗憾,幸好有一组12幅精美的图画可以弥补。
    
    俺兰得翻拍图片了,转些漂亮的行星图片过来。下面这个是凑近了拍的土星一角,背后是它的光环。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17:27
    对照一下太空时代之前看到的土星吧。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19:04
    我特别欣赏的是,为了避免读者看着打瞌睡,索贝尔在撰写不同章节(也就是介绍不同行星)时不断尝试改变陈述形式:
    
    ——写到火星,让那块据说蕴含着微生物化石(NASA这几年似乎已不好意思提起此事了)的著名火星陨石拟人独白,叙述了火星世界的环境,它“自己”来到地球的经过,以及在南极冰原上被科学家采集到的情景。
    
    ——土星一章则以音乐为主线。如果我是电台的DJ,完全可以按照索贝尔的讲述编一档介绍土星的配乐节目。
    
    ——天王星一章干脆就是一封长信——天王星发现者、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的妹妹与忠实助手卡罗琳•赫歇尔(也是著名天文学家,活了97岁)写给美国女天文学家玛丽亚•米切尔的。信里以亲历者以及赫歇尔亲人的身份叙述了天王星发现的前前后后,又把海王星的发现也捎带着讲了,文字中既有科学上的探讨,又是一个可爱女人对另一个的絮叨。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22:20
    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和妹妹卡罗琳。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24:20
    这位老太太不知能否请来。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26:16
    赫歇尔发现天王星时,做梦也想不到它警示这个样子的!
    
    
作者:注注 提交日期:2008-04-03 20:27:06
    前年,陪外甥去了趟天文馆,看天价全景电影。
    今晚,在布老的帖子里,免费重温那种感觉。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27:43
        读了这本书,觉得索贝尔确实很会讲故事。书后附录了关于索贝尔的一些采访对话与介绍。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三本科普书是: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冬天》,卡尔•萨根的《宇宙联系》,达尔文的《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前两本我也特别喜欢;第三本前些日子在布衣书局见到一个老商务版的中译本,稍迟疑一下便落入他人之手了。
    
    2006年夏天发生了一件老百姓比天文学家更在乎的天文学大事——冥王星被除名于九大行星之列。达娃•索贝尔是决定冥王星社会地位的七人“大陪审团”之一。她是不赞成改变既成事实的,据她说,如果真以表决方式断案,冥王星不会被逐。这就是政治——幸好星星们都不讲政治。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08-04-03 20:31:04
    为什么被排除出去?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35:48
    用可怜的冥王星代结束语。  这是想象力丰富的太空画家绘制的,他假想自己站在老冥的一个卫星上,远处的太阳亮得太夸张了,另一颗星是冥卫一,大名“卡戎”——往丰都城运送旅客的船夫,走旱路的叫“祝由科”。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39:20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08-04-03 20:31:04  
        为什么被排除出去? 
    ------------------------------------------------
    好像跟常任理事国是5个而不是108的道理相仿。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08-04-03 20:40:28
    哦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08-04-03 20:41:36
    楼主再见,赶火车去了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47:33
    它和冥王星是同名兄弟。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48:29
    失火回娘家——拜拜!
    
    
作者:天一老 提交日期:2008-04-03 20:49:37
    还有岳家:))
作者:布朗查理 提交日期:2008-04-03 20:50:42
    他真敢把邻居家mm拐啦?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8-04-03 21:10:00
    冥王星被除名了?
作者:井田制 提交日期:2008-04-03 21:10:27
    无知,完蛋了!
作者:箫音 提交日期:2008-04-03 21:38:06
    《寂静的冬天》我见过,翻着看有些严肃就没买,好多年以前的书了,当时是一套买了其中一本《我们的国家公园》
作者:箫音 提交日期:2008-04-03 21:38:38
    第一张照片真漂亮
作者:垓下断镞 提交日期:2008-04-04 10:01:22
    请垓下老兄包涵,改天陪你喝酒。
    -----------------------------------
    不错呢,你写我写还不一样的写?喝酒就免了吧,准备点好高末儿酽酽的砌一壶即可
作者: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提交日期:2008-04-04 16:40:36
    好高末儿酽酽的砌一壶
    有品
作者:khanduan 提交日期:2008-04-05 22:24:12
    若只译行星,The Planets的s体现不出来,也显得平。
    
    一星一世界妙译。
作者: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提交日期:2008-04-06 08:34:58
    不能同意楼上,原书的标题朴素,符合知识性科普读物的客观标准。现在的从一花一世界拷贝,背离原文,花哨,语不惊人死不休,全心全意为眼球。怀疑正文也是这个战略,故不打算买。
作者:khanduan 提交日期:2008-04-06 15:26:17
    楼上是一种意见。
    
    但若说“一星一世界”背离原文,期期然不能同意。
    
    Planets,若无s,自然是指行星无疑问。但若加s,则泛指浩瀚星空之诸多行星,一星一世界正好点出这一隐含的意思。
    
    从“一花一世界”拷贝,似乎不应该成为翻译不好的罪过吧?借用,所在皆有。
    
    另外,谁说知识性科普读物只能有《行星》这样的死板翻译?本来就是科普,翻成《行星》,就变天文学教科书了。
作者:秋刀 提交日期:2008-04-06 19:17:20
    随便抢抢
作者:书海回头客 提交日期:2008-04-07 23:34:47
    
    
    我是本书的译者。很高兴看到这个帖子,也非常欢迎大家多批评指正。
    
    原来确实是直译为《行星》,但编辑们认为不太吸引眼球,所以帮忙改成现在这个。虽说翻译本身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我觉得他们改得好,挺符合作者写作的宗旨。我曾和作者商量过这个新书名,她也比较欣赏:
    
    I think the new title for The Planets is delightful. It reminds me of  
    the original title I chose in English: How the Planets Came to Earth.  
    I've always thought "The Planets" sounded boring, whereas "Longitude"  
    was interesting, because the word is not one you hear every day.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8-04-07 23:45:09
    佩服回头客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8-04-07 23:53:07
    欢迎译者先生。:)
作者:书海回头客 提交日期:2008-04-07 23:55:00
    不敢当。虽然翻译这本书没少费心血,但因为自己的专业距离天文之类太远,难免有翻译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想请读过该书的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脉望 提交日期:2008-04-07 23:56:43
    还没看完,对于我这样的科盲来说,至少开头部分很吸引人。:)
作者:书海回头客 提交日期:2008-04-08 00:37:32
    谢谢大家的关爱。我这里再推销一下自己的一篇文章:)
    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162131/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8-04-08 12:37:59
    最早在这里看的,好呀
作者:书海回头客 提交日期:2008-04-08 12:51:21
    呵呵,有心在重印时将这篇文章添加为附录,和书中索贝尔那篇《互联网上一段笔墨情缘》相唱和,体现“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可是又担心喧宾夺主--这本书的附录、注释、译后记等已经100页了,正文才160页!
作者:五明子 提交日期:2008-04-08 13:05:04
    期待下一本译作
作者:书海回头客 提交日期:2008-04-13 17:19:33
    暂时没有计划翻译新书。打算先写一篇文章呼吁将翻译质量和翻译稿酬提上去再说。
    
    对了,本书已登上了08年4月《中华读书报》推荐榜:
    http://www.gmw.cn/01ds/2008-04/02/content_756399.htm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