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科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09-25 22:00:56
    《科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09-25 22:01:12
    叶秀山作“科学、宗教与哲学”讲演
    
    2008年12月2日,学部委员叶秀山先生在所会议室为青年学者进行了题为“科学、宗教与哲学”的讲演。他结合西方哲学的发展深入阐述了哲学作为一门科学,如何把宗教问题纳入其中的过程和独特方式,演讲涉及了时间、死亡、救赎、自由等问题。青年学者们听后深受启发。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09-25 22:02:03
    院重大A类课题《西方科学与宗教关系之哲学研究》举行结项报告会
    
    2009年3月3日,学部委员叶秀山研究员主持的院重大A类课题《西方科学与宗教关系之哲学研究》结项报告会在第二会议室举行。叶秀山研究员经过四年的写作,完成了34万字的成果,名为《科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黄裕生研究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完成了《基督教给西方哲学带了什么?》的最终成果。参加结项会的院外专家有北师大副校长韩震教授、北大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北大哲学系张志刚教授和徐凤林教授。来自哲学所、宗教所的科研人员以及哲学系的研究生旁听了结项会。
    
    该课题的核心任务是在哲学的视野下,研究科学与宗教向哲学提出的问题,以及哲学分别与宗教、科学的关系问题。叶秀山先生负责撰写全课题总论部分,他论述了有关“科学”与“宗教”中主要的哲学问题,对于“时间-空间”、“经验”、“概念”、“证明”、“因果”等这些从“科学知识”中提出的问题,做了理论的梳理,而对“神”、“灵魂”、“原罪”、“审判”、“永生”等“宗教”所涉及的问题,也提出了理论的探讨,而“科学”与“宗教”两个方面所讨论的问题又都与哲学中的“自由”和“存在”观念的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并努力提出自己的哲学性的理解和看法。
    
    黄裕生承担的《基督宗教与西方哲学》部分,专门探讨了西方哲学在与基督教信仰的碰撞、沟通过程中,如何开显出新的问题与新的维度;着重阐释了在基督教信仰的逼迫下,哲学如何提出与面对诸如绝对他者、自由意志、历史的必然与自由、恶与绝对正义、普遍之爱与亲情的限度、一与多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特别深入讨论了自由意志问题如何从基督教的原罪信念中“化解”了出来,而构成近代西方哲学核心内容历史哲学,又是如何来自基督教从无中创有的创世说以及有关人类之堕落与救赎的希望意识。
    
    在报告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课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其科学与宗教之探究思路新颖、方法独特,把哲学理论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从这一成果的研究方式、推理进路来看也是独特的、全新的,充分展示了研究者的学术个性和才智。全文充满了对哲学、宗教和科学中许多重要概念的创造性运用和建设性解读,且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一而贯之。对科学与宗教论争问题有开创性启迪作用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以促使我们换一种视野、变一种思路去观察、考虑老问题、难问题,获得其理想的解决方式。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09-25 22:02:37
    书名 科学·宗教·哲学——西方哲学中科学与宗教两种思维方式研究(16开) (售空)
    著作人 中秀山著
    类别 哲学宗教
    出版人 佚名
    出版时间
    印刷时间
    版次印次
    印数
    开本 16
    页码 213 页
    有插图否 无
    装帧 平装
    品相 8成新
    原价 ¥
    布衣价 ¥30.00元
    描述 扉页、目录页及部分页内有勾画
    著者介绍
    目录
    
    丛书名
    重量 1000.0克
    推荐指数 ★★★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09-25 22:05:16
    叶秀山:哲学所里的“康德”
    http://news.artxun.com 2008-03-24 19:01:54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宿舍楼,一位老人笑着站在门口。他就是叶秀山。
    
    不久前,被广为关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47名学部委员正式产生。这是中国社科院的最高学术职务和荣誉称号,叶秀山名列其中。但他看得很淡:“自知才能无过。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多了,做杂了,最后会一事无成。”
    
    ●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耄耋之年的叶秀山,一头的黑发纹丝不乱。最令人注意的是那双清亮的眼睛。客厅墙壁上的油画和一摞摞原版唱片,显出主人的雅量志趣。
    
    “人的精力有限。这一辈子只要能把一件事做好就行了。”继而,他指着座椅旁边整齐的一排唱片说:“我平生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哲学。就像天之骄子莫扎特,他除了音乐,其他一概不会。他就是为音乐而生的。”“哲学是门深奥的学问,用一辈子来研究它都不够。”叶秀山边品着茶边说:“判断做什么事容易,判断不做什么事很难。”
    
    叶秀山的哲学之路上充满了曲折。当年高考时,他和一位同学商量好了,第一志愿报哲学,第二志愿报新闻专业。从小就喜欢写作的叶秀山,很想当一名记者。高中时候,他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秋文。当时主管报名老师的一席话刺激了他――报新闻系本地区生可以得到照顾,毅然放弃了报新闻系而单单选择了哲学。这一选择,让叶秀山走进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还有一件“阴差阳错”的事。叶秀山的兴趣还有美学。写毕业论文时,他的选题本来是美学方面的。但由于系里没有人指导他,最终只得选择哲学方向做论文。此时的论文选题只剩下4个,叶秀山选择了“康德”。论文答辩的场面,几十年后的今天叶秀山依然记忆犹新。“那次答辩后,贺麟老师就把我选到了社科院哲学所。”叶秀山笑着说:“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贺麟老师扇着一把大蒲扇。大概是看到我不看稿子还能回答问题,于是他比较满意。”
    
    “今天看来,到社科院哲学所从事我感兴趣的工作是我人生中的幸事。”叶秀山感慨地说。从1956年到现在,50年来叶秀山一直坚守在哲学研究所的岗位上。“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经商、兼职,甚至把学术随笔化。这些都有难以抵制的吸引力,但研究哲学、好好地做学问,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叶秀山说。
    
    ●高深理论也很“好玩”
    
    1980年,45岁的叶秀山到美国作访问学者。当时有5个人报名,被录取的两人中,其中一个就是叶秀山。原本,叶秀山想学古希腊哲学,但到了美国后,他又对现代哲学发生了兴趣。
    
    在美国作访问学者期间,叶秀山经常流连于各大学图书馆之间。“纽约州立大学的图书馆很好,看书晚上可以到1时55分。而且,这里是开架图书,借书只限时间,不限册数。只要你能拿,车拉都行。”他回忆着。暑假期间,叶秀山联系到哈佛大学附近住了两个月,这段时间里经常到图书馆看书。一次,他跑去图书馆,看门上挂着的牌子写着“今天休息”。这才想到,人家假期是闭馆的。
    
    叶秀山的研究领域跨度非常大。从古希腊哲学,至康德、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再到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德里达的现代西方哲学,上下数千年。他因此学习了古希腊文、拉丁文、英语、德语、法语等多种语言。
    
    “我一直想把外语特别是英、德、法语学好,幻想能说得和母语一样。可惜我的起步太晚,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哲学是通学,这就像以前说的少林寺学武艺。最后打山门时,要一个一个地过,不能打不过就溜了出去。”叶秀山说。
    
    打通哲学的“山门”,对叶秀山来说也并不容易。叶秀山目前研究的课题是关于科学与宗教。他说:“科学里有很多‘好玩的’,比如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理论,这些都与哲学有紧密的联系。”他把高深的理论称之为“好玩的”,因为“哲学知识看似很深奥,一旦进入其中就会发现其乐无穷。”
    
    ●一本书一辈子还没有念透
    
    叶秀山不大的房间里,墙上、音箱上、桌子上摆着大大小小4台钟表。其中一台西式落地自鸣钟,每到整点就会准时响起音乐。“哲学所的康德”是朋友们私下给叶秀山的称呼。很长一段时期,他每天定好钟表,严格地按照时间表作息:早上6时半起床到写作间工作。“早上的时间都用来搞哲学研究,这个时间段,我的头脑最清楚。到了下午,就用来安排各种活动。”
    
    在美国当访问学者时,叶秀山买的英文版《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一直看到现在,以至于把书的装订线都翻破了。“这本书,我一辈子都在念,但还是觉得没有念透。”叶秀山说:“改天我要去重新装订一下了。虽然已经有新译本了,但这是个好版本。”
    
    惜时如金,是叶秀山的习惯。即使在“文革”期间,他也没有停止学习和写作。在“干校”时,晚上统一熄灯之后,他的蚊帐里常是“灯火辉煌”――打着手电筒偷偷地看书。每天,他都要裁出几张和语录一样大小的纸片,然后把纸片夹在语录里面。叶秀山善于见缝插针。到了晚上,箱子搬出来当桌子,把白天写在纸条上的内容拼成一张大纸进行整理。就这样,他写成了很多后来非常有影响力的文章。
    
    “哲学无他,学以致思也。上智者小学而大思;下智者大学而小思;得乎其中者以学养思。唯不学不思者无救。余中庸之材,读书不敢懈怠,若有所思,不亦乐乎。”这是叶秀山对自己几十年学术生涯的总结。
    
    叶秀山小传
    
    叶秀山,1935年6月生于江苏扬中县。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作者:食货 提交日期:2009-09-26 16:50:20
    不赖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