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別讓書籍失去本身的意義──訪本地藏書人林冠中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10-18 11:44:50
    跟林冠中聊天,他不會跟你討論書的價值 ── 我指是金錢上的。除非你主動開口探問,否則,一切話題,都從書籍的內容、設計的美感、搜索的過程和覓尋的淵源談起:「我喜歡被書包圍著的感覺,很幸福。」
    
    林冠中是本地著名藏書人,對收藏舊書甚有心得。年輕一輩的作家們,幾乎都曾登門造訪,而他也樂於跟大家分享搜書成果。踏進林冠中位於北角的居室,客廳,地板,牆角,房間,全堆滿書,較珍貴的,統統套上透明膠袋,不封口,好讓濕氣散走:「我沒認真統計過自己擁有多少冊書,只漸漸意識到這個地方很快會不夠用了。」他笑言。
    
    空間的局限,並沒有減退他買舊書的熱情。林冠中本身從事廣告創作,數年前開始發現藏書的樂趣。他估計,目前香港較活躍的藏書者約100至200 人,當中不少是在買賣書籍過程中互相結識的。因書本而生的緣分其實不只於香港,他交了好些志同道合的知心友,遍佈兩岸四地。訪談期間,剛好有包裹郵遞,來自台灣的作家送來幾本新書舊書,林冠中迫不及待拆開翻閱。
    
    儘管林冠中謙稱自己並非資深的藏書人,但不難察覺,他對書的熱愛,打從兒時已植根於心裡。小時候的林冠中性格很內向,不多話,時間都花在閱讀上:「從小到大,父母最體貼的,就是不干涉我的看書習慣,事實上我也只讀我希望讀的書。當時喜歡待在圖書館,爸媽亦安心。到了高中,因為家在北角,便到附近的商務印書館打書釘,幾部武俠小說,都在那裡讀完的。」
    
    小學階段看連環圖,少年時期開始讀武俠小說、愛情小說、當代港台小說、外國翻譯小說、新詩和現代詩,近年則愛上中國古典文學:「書看多了,便會建立起品味來,不容易受潮流影響,也不跟風。當然,遇有好看的銷暢新書,我都會留意,但不純粹人云亦云。」
    
    林冠中愛上舊書,也因為嗜讀的緣故。某回,在北角一家老書局看到有人寄賣三四十年代出版的舊書,當中有他喜歡的作家戴望舒,從此,他便對那些看似殘破又被人丟棄的讀物產生莫大好奇心:「見到自己喜愛的作家,於是買下來,慢慢成為興趣。」搜書的範圍由最初以文學書為主,漸漸擴大至史哲,社會學和心理學等,無所不包。
    
    之於林冠中而言,藏書這門學問不僅是把珍貴的出版物收集起來便了事:「任何一本書,當你拿上手,都能發現許多東西,我會去發掘相關資料,然後梳理脈絡,例如某些作家和出版社之間的關係,書籍版別的改變等。我不急於發表這些成果,但在探索的過程中,我的確很享受。」
    
    細細欣賞林冠中的藏書,當中有清末問世的讀物,也有二三十年代出版的幼童文庫和小學生文庫;四十年代臧克家主編的《創造詩叢》,還保存得相當好;曾於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極為流行的「三毫子小說」,足以反映當時的出版生態;與我們較親近的,是八十年代已絕版的本土文學。
    
    本業是設計,正因為對這範疇的專業知識與敏感度,林冠中會搜羅一些他看不懂的外文舊書:「譬如有幾部日文書我根本看不明白,但封面實在吸引,裝幀也很講究。從這些舊書,可以觀察出印刷技術的變遷,許多精細的技術如今已不再採用甚或失傳了。」
    
    猶如一門藝術的修養。林冠中從買舊書的經驗裡領悟了一套處世哲學:「有別於新書,你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得最快最新的資訊,但舊書卻要抱著隨緣心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買到什麼,逛著逛著,才可遇到獨特的書。」
    
    基於這種價值觀與堅持,使他對近年的炒賣舊書情況,或多或少有點心疼。不少人乘自由行之便來港,一見書本有炒賣價值,便即時買入,回去放到互聯網上以高價出售,但求圖利:「如今遇見一些難得而自己已擁有的舊書,索性乾脆買下,送給愛書的朋友,總好過給其他人炒賣。」
    
    「別讓書籍失去本身的意義。」林冠中強調。不談書的價值,卻很在乎別人尊不尊重書本。大抵因為,書有生命,各有隱含在字裡行間的、希望看書人可以閱讀得到、感受得到的話語。
作者:天山飞雷 提交日期:2009-10-18 11:58:27
    本身的意義?
    就如同用成化鸡缸杯喝水,用猴票寄信。
    
    另外:常用繁体字德,并不是更有文化,更多是在装13。
作者:天山飞雷 提交日期:2009-10-18 11:59:12
    德地的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10-18 12:01:48
    呵呵,天山别急着飞雪,人家在香港惯用繁体而已。
作者:wyf2073 提交日期:2009-10-18 12:02:15
    靠,被“雷”倒。。。
作者:空心斋主 提交日期:2009-10-18 12:43:33
    跟林冠中聊天,他不会跟你讨论书的价值 ── 我指是金钱上的。除非你主动开口探问,否则,一切话题,都从书籍的内容、设计的美感、搜索的过程和觅寻的渊源谈起:「我喜欢被书包围着的感觉,很幸福。」
    
     林冠中是本地著名藏书人,对收藏旧书甚有心得。年轻一辈的作家们,几乎都曾登门造访,而他也乐于跟大家分享搜书成果。踏进林冠中位于北角的居室,客厅,地板,墙角,房间,全堆满书,较珍贵的,统统套上透明胶袋,不封口,好让湿气散走:「我没认真统计过自己拥有多少册书,只渐渐意识到这个地方很快会不够用了。」他笑言。
    
     空间的局限,并没有减退他买旧书的热情。林冠中本身从事广告创作,数年前开始发现藏书的乐趣。他估计,目前香港较活跃的藏书者约100至200 人,当中不少是在买卖书籍过程中互相结识的。因书本而生的缘分其实不只于香港,他交了好些志同道合的知心友,遍布两岸四地。访谈期间,刚好有包裹邮递,来自台湾的作家送来几本新书旧书,林冠中迫不及待拆开翻阅。
    
     尽管林冠中谦称自己并非资深的藏书人,但不难察觉,他对书的热爱,打从儿时已植根于心里。小时候的林冠中性格很内向,不多话,时间都花在阅读上:「从小到大,父母最体贴的,就是不干涉我的看书习惯,事实上我也只读我希望读的书。当时喜欢待在图书馆,爸妈亦安心。到了高中,因为家在北角,便到附近的商务印书馆打书钉,几部武侠小说,都在那里读完的。」
    
     小学阶段看连环图,少年时期开始读武侠小说、爱情小说、当代港台小说、外国翻译小说、新诗和现代诗,近年则爱上中国古典文学:「书看多了,便会建立起品味来,不容易受潮流影响,也不跟风。当然,遇有好看的销畅新书,我都会留意,但不纯粹人云亦云。」
    
     林冠中爱上旧书,也因为嗜读的缘故。某回,在北角一家老书局看到有人寄卖三四十年代出版的旧书,当中有他喜欢的作家戴望舒,从此,他便对那些看似残破又被人丢弃的读物产生莫大好奇心:「见到自己喜爱的作家,于是买下来,慢慢成为兴趣。」搜书的范围由最初以文学书为主,渐渐扩大至史哲,社会学和心理学等,无所不包。
    
     之于林冠中而言,藏书这门学问不仅是把珍贵的出版物收集起来便了事:「任何一本书,当你拿上手,都能发现许多东西,我会去发掘相关资料,然后梳理脉络,例如某些作家和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书籍版别的改变等。我不急于发表这些成果,但在探索的过程中,我的确很享受。」
    
     细细欣赏林冠中的藏书,当中有清末问世的读物,也有二三十年代出版的幼童文库和小学生文库;四十年代臧克家主编的《创造诗丛》,还保存得相当好;曾于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极为流行的「三毫子小说」,足以反映当时的出版生态;与我们较亲近的,是八十年代已绝版的本土文学。
    
     本业是设计,正因为对这范畴的专业知识与敏感度,林冠中会搜罗一些他看不懂的外文旧书:「譬如有几部日文书我根本看不明白,但封面实在吸引,装帧也很讲究。从这些旧书,可以观察出印刷技术的变迁,许多精细的技术如今已不再采用甚或失传了。」
    
     犹如一门艺术的修养。林冠中从买旧书的经验里领悟了一套处世哲学:「有别于新书,你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最快最新的信息,但旧书却要抱着随缘心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买到什么,逛着逛着,才可遇到独特的书。」
    
     基于这种价值观与坚持,使他对近年的炒卖旧书情况,或多或少有点心疼。不少人乘自由行之便来港,一见书本有炒卖价值,便实时买入,回去放到互联网上以高价出售,但求图利:「如今遇见一些难得而自己已拥有的旧书,索性干脆买下,送给爱书的朋友,总好过给其它人炒卖。」
    
     「别让书籍失去本身的意义。」林冠中强调。不谈书的价值,却很在乎别人尊不尊重书本。大抵因为,书有生命,各有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希望看书人可以阅读得到、感受得到的话语。
    ---------------------
    香港网站转的吧,转换回来就好
作者:空心斋主 提交日期:2009-10-18 12:46:26
    香港收入与买书比不同,与内地收入差别很大,因此买书感觉不同,我们买书的基本上属于穷人,而且硬撑着文化的大旗
作者:北京书话 提交日期:2009-10-18 18:18:52
    犹如一门艺术的修养。林冠中从买旧书的经验里领悟了一套处世哲学:「有别于新书,你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得最快最新的信息,但旧书却要抱着随缘心态,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买到什么,逛着逛着,才可遇到独特的书。」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