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张目寒毛笔签名钤印《雪庵随笔》
作者:牟旭兵 提交日期:2011-04-09 20:02:56
    张目寒(1902—1980),安徽霍丘人。号雪盦。
    封面题签于右任。
    张目寒曾参加过北伐军,后追随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于右任先生重要幕僚,并且得到重用,很快被提拔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监察院议事科长。在京沪解放前,张目寒随于右任去台湾,并在台湾病逝。
    《雪庵随笔》内有《述于右公所著标准草书》《于右公广武将军碑诗》。
    封面及签名页页边有残,余基本完好。
    
    
作者:空心斋主 提交日期:2011-04-09 20:05:53
    签名捏?
作者:牟旭兵 提交日期:2011-04-09 20:10:29
    张目寒1924年前后,他在北京世界语专科学校学习,是鲁迅的学生。是他把当时聚集在北京沙滩“红楼”(当年北京大学第一院)附近自学、苦学的一批霍邱青年一一介绍给鲁迅先生,这些人后来就成了未名社的中坚。
    说到未名社,不能忽略一个人,他就是张大千的挚友、于佑任的幕僚张目寒。从特定意义上说,没有张目寒,就没有未名社。
    那是1924年的秋天,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张目寒先后到达北平,一边求学,一边谋生。少年好友异乡重逢,倍觉亲切。在他们当中,张目寒最善于交际,当时在北平求学,张目寒就表现出了过人之处。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授课,张目寒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很快赢得了先生的信任,彼此非常投缘,相处颇为亲密。张目寒常在鲁迅先生身边走动。他重感情,乐于助人,先后引荐几位好友登门拜访鲁迅先生。当时,中国从事翻译的人太少,这几位青年已从事文学活动,尤其热衷于俄罗斯文学。为了共同的追求,鲁迅与这伙年轻学子成了忘年交,于是,由鲁迅领衔,打出了“未名社”的旗号。《鲁迅日记》多处提及张目寒。
    1925年8月30日,在鲁迅先生处商定成立未名社时,张目寒也在场,但他未入社。他坚持在小学读书时就说过的话:“我读书不求文学,专从政治”。
    张目寒在台湾病逝,曹靖华曾于1980年10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悼念他的文章《哀目寒》。
    
    
    
    
作者:牟旭兵 提交日期:2011-04-09 20:27:29
    书是民国四十五年(1956年)初版的,至今逾半个世纪,内装订铁钉几烂却,不及纸寿。
    
    为该书作序的是画家张大千。
    按,张目寒,张大千义弟。张目寒虽为政界人士,却爱好绘画艺术,与张大千、溥儒、黄君璧、台静农等著名书画家过从甚密,为艺事奔波而不辞辛劳。张目寒本人亦有《谈倪云林》、《陈老莲的生平》(均收入《雪庵随笔》)等艺术评论文章传世。张目寒逝世后,张大千为其撰写《挽宗弟张目寒》,文曰:“春草池塘,生生世世为兄弟;对床灯火,风风雨雨隔人天”,可证两人关系之亲密。
    
    
作者:牟旭兵 提交日期:2011-04-09 20:29:55
    书内有《大千居士绘事》《大千客印度近作》《大千东游小品》诸文。
作者:丁丁 提交日期:2011-04-11 10:25:39
    牟兄好东东多。在教学中用过藏品么?如讲到哪个作家的课文,然后展示下相关的签名本或信札,让学生神往。
作者:牟旭兵 提交日期:2011-04-11 20:13:14
    谢谢丁丁的夸奖。我没有在教学中用过藏品。个人喜欢而已。倒是送过余光中、铁凝、王蒙等签本给友好的家长和已毕业的学生。
作者:澄远堂 提交日期:2011-04-12 08:14:52
    是卖是捏还是显摆?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