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胡燕青:在同一站樓停駐——讀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詩歌筆記(一)
作者:aller 提交日期:2011-10-06 22:52:07
    在同一站樓停駐
    
    ——讀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詩歌筆記(一)
    
     
    
    胡燕青
    
     
    
    一連好幾天沉醉在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omer)的詩歌裏。他可能是當今世上最偉大的詩人,我熱切期待他走上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台。讀他的詩,我好像回到從未認知卻又非常熟悉境界,在那兒尋囘遺失於童稚的珍貴東西。因著這種經驗,多雨且黴菌滿布的夏天忽然就變得爽淨清涼了,漸漸從最内層開始滲出奇異的亮光。我好些日子沒有這樣用功讀書了。
    
    可是,我也很無奈,因爲我不懂得看原文(瑞典文),幾經辛苦才找到了一個英文譯本(羅伯特﹒布來 [Robert Bly]的Half Finished Heaven-The Best Poems of Tomas Transtromer)和兩個中文譯本(李笠的《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和董繼平的《特蘭斯特羅默詩選》),以及北島的一篇隨筆〈特朗斯特羅默:黑暗怎樣焊住靈魂的銀河〉(《時間的玫瑰》,牛津,香港,200?)。北島、李笠和董繼平似乎都和特朗斯特羅默相當熟落,北島更直稱他為“托馬斯”。羅伯特﹒布來更不用説,他是特朗斯特羅默好朋友(因此,他的英譯大致可信)。他們能夠不止一次親睹這位詩人的風采,叫我羡慕不已。不過,我最希望細讀的論文《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詩歌裏對信仰的確認》(Jenifer Whiting,Logos: A Journal of Catholic Thought and Culture 7.4 [2004] 65-79)我尚未有機會看到。
    
    北島說他是翻譯特朗斯特羅默的第一位中國人(〈特朗斯特羅默:黑暗怎樣焊住靈魂的銀河〉——p.171《時間的玫瑰》,牛津,香港,2005)。我想這説法不完全對。1981年,香港“詩風社”出版的《世界現代詩粹》中,就有胡國賢(羈魂)的中譯本。那讓我我第一次接觸到瑞典這一位出色的詩人。當時胡國賢翻的是“Track”(〈軌道〉)。這首詩的詩題,在董繼平的譯本裏翻成〈轍迹〉,李笠則在《特朗斯特羅姆詩全集》中將之譯作〈痕迹〉。放在一起看,我比較喜歡〈軌道〉,因爲它的“解説性”不那麽強,保存了意象的聯想空間,且最能夠配合作品中的“火車”這個喻體:
    
     
    
    2A.M.:moonlight.The train has stopped
    
    out in a field. Far-off sparks from a town,
    
    flickering coldly on a horizon.
    
     
    
    As when a man goes so deep into his dream,
    
    He will never remember when he was there
    
    Chen he returns again to his room.
    
     
    
    Or when a person goes so deep into his sickness
    
    That his days all become some flickering sparks, a swarm,
    
    feeble and cold on the horizon.
    
     
    
    The train is entirely motionless.
    
    2 o’clock, strong moonlight, few star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Robert Bly
    
     
    
    軌道
    
     
    
    清晨二時:月明。火車停在
    
    郊外的田野。遠處,小鎮點點光芒
    
    冷冷曳搖於地平線上。
    
     
    
    就像一個酣睡的人
    
    將不復記憶曾處身之地
    
    當他一旦醒來。
    
     
    
    又像一個病重的人
    
    日子就變成了一叢曳搖的光芒
    
    微弱而冷冷的,於地平線上。
    
     
    
    火車全然不動。
    
    二時:月極明,星稀
    
     
    
    ——胡國賢轉譯自英文譯本
    
     
    
    意象唯美而精確,是許多中外詩人的強項。然而特朗斯特羅默詩中意像的優勢,遠超於此。它們承載的世界繁富但樸素、寬闊而幽深,大膽卻敏細,能夠把城市生活和大自然緊密聯結在一起,想像領域遼闊卻堅持與現實保持連繫,帶來無法比擬的閲讀驚喜和深層感動。羅伯特﹒布來在《半完成的天國——特朗斯特羅默最佳詩作》)(Half Finished Heaven-The Best Poems of Tomas Transtromer)的序言裏一語中的:“我們之所以感觸到他詩歌裏濶大的空間,也許因爲他每一首詩裏的四、五個意象,都來自靈魂深處那些隔得遠遠的源頭。他的詩是火車站,許多火車從極其遙遠的地方到來,在同一站樓停駐。這一列的車盤下可能仍沾著俄國的雪,那一列的車廂裏卻載著地中海的鮮花,車頂上還有魯爾工業區的煤煙。”詩人所展示的無匹的流暢力和原創力,使我這個也嘗試寫詩的小格局大大地吃驚。看他怎樣調動描述音樂的不同圖式、場面和象徵,就知道了:
    
     
    
    我升起我的海頓旗。信號是:
    
    “我們不投降。卻要自由。”
    
     
    
    音樂是站在斜坡上的玻璃房
    
    石頭飛來、石頭滾下。
    
     
    
    石頭滾動直衝越那房子
    
    每一片玻璃卻仍安然無恙
    
     
    
    ——〈快板〉(注)
    
     
    
    什麽叫做過目不忘?讀過上面這個片段就知道了。特朗斯特羅默建築在山坡上這個小小的玻璃房子,永不會從我們的記憶中消失。再看另一片段:
    
     
    
    李斯特今夜彈琴,踩牢海的踏板讓海洋綠色的力量
    
    穿過地板騰升,滲透樓房的每一塊石
    
    美麗的深尋啊,晚上好!
    
    滿負的貢多拉乘載著生命,它簡單而黑
    
     
    
    ——〈哀傷貢多拉〉
    
     
    
    羅伯特﹒布來在序言中説,詩人善彈鋼琴,1990年中風之後,右手不靈了,瑞典眾作曲家於是特地為他寫了好些只用左手彈奏的鋼琴曲譜,讓他繼續享受彈琴的樂趣。特朗斯特羅默在本國深受愛戴,於此可見一斑;他對音樂鍾情,更非常明顯。上引的這兩個片段,令我想起二十出頭就寫出《李慿箜篌引》的李賀。對讀者來說,兩位詩人的厲害之處,同是可以直接從聽覺的峰頂經驗躍向視像和觸感的山脊,從容不迫,毫不費力。
    
    但是,詩人寫作時的主觀感受是否一樣流暢自如、滔滔不絕,也就是俗語所說的得心應手?那倒未必。好詩不全是順產的(雖然經常是),優秀作品有時得經過漫長的孕育期。特朗斯特羅默的詩裏,常提到這種飽滿而未破、既濟而未渡的精神狀態。下次再談。(待續)
    
     
    
    (注)若非特別説明,作品中的譯詩都是筆者依照 Robert Bly 的英譯本轉譯的。
    
作者:八百民 提交日期:2011-10-07 02:12:04
    还是有人在关心西方当下的文学,到底是人多力量大,真服气。听新闻说,欧洲评论界普遍承认不知道这人是谁,好像是在挤掇诺奖成了新秀奖。
作者:八百民 提交日期:2011-10-07 02:45:41
    早晨结果还没公布的时候,听说伦敦赌场有人押鲍勃迪伦。
    
    其实选这个写歌词的也不错,曲子还白饶,诺奖没有作曲奖嘛,换换口味,认可一下一下子能把几十上百万人鼓捣到大广场去疯得死去活来的电吉他诗人,让文学回到不看文学书的大众,多好
    
    这么看,瑞典科学院真还不如神学教授本笃十六世随和,他都到足球场作法事去了。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