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奚若,一位被人们遗忘的翻译家(修订稿)
作者:老陈 提交日期:2006-02-03 12:14:47
    奚若,一位被人们遗忘的翻译家
     
    
    
               陈应年
    
      最近,笔者偶而看到北京大学李赋宁教授的一篇文章(《商务印
    书馆与我国现代化同步》,载《商务印书馆一百年》1998年版,
    1997年曾在《中华读书报》上刊出),文中谈到他学习英语,读过奚
    若译的《天方夜谈》的经历时说:“近年来我偶然翻阅解放后出版的
    北平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藏1911-1949年国内出版的世
    界文学名著中文译本(目录?),方知奚若是伍光建的笔名之一。”
    此事,我是第一次看到,觉得十分新奇。便把《民国时期总书目外国
    文学卷》找来核对。果然不错,该书第28页在《天方夜谈》(奚若译,
    商务1906年版)一书后的编者说明中提到“译者奚若原名伍光建”。
    由此知道这一信息是由该书传出的。
    
      翻译《天方夜谈》并非始于奚若,据《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
    文学卷》第3卷的介绍,此书的早期译文,是1903年7月发表于几位留
    日学生戢翼珲、杨廷栋等人在上海办的《大陆报》上,篇名是《渔
    翁故事》(译者未署名)。不过,正式成册出版的却是奚若翻译,后
    由商务印书馆收于《说部丛书》第一集首次出版的《天方夜谈》(选
    译本,收故事50篇)。饶有兴味的是,此书后来受到在商务工作的作
    家叶绍钧(圣陶)的重视。叶先生说:“这个译本运用古文,非常纯
    熟而不流入迂腐;气韵渊雅;造句时有新铸而不觉生硬,止见爽利;
    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翻译小说。”又说“我们如其欲欣赏古文,
    与其选取某派某宗的古文选集,还不如读几部用古文而且译得很好的
    翻译小说。”因此后来由叶先生加上序言和注释,于1924年重新由商
    务印书馆出版;不久又列入《万有文库》第一集和《新学制中学国语
    文科补充读本》多次重印,在文学界颇有影响。
    
      说到这里人们会问,奚若是伍光建的笔名吗?回答是否定的。
    
      伍光建的哲嗣伍蠡甫先生1982年写过一篇回忆文章《伍光建与商
    务印书馆》,伍氏的次女伍季真1992年写了《回忆前辈翻译家、先父
    伍光建》的文章(载《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69辑),均未提到此事。
    前几天,我便请教了北图曾参加编写《民国时期总书目》的一位负责
    的老专家,据他回忆,他们的根据可能是北图自己积累的作译者卡片。
    这样看来,《民国时期总书目》并无充足的依据。
    
      那么,奚若是何许人呢?先让我们看看当时奚若翻译文学书的
    有关情况。
    
    
      由于此书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翻阅了《涵芬楼新书分类总目》(商
    务,民国初年版)和小说林社的书目,查到了在1904-06年间,奚若还翻译
    过其他几种文学译作,书名如下:
    
      1、《大复仇》(福尔摩斯侦探案第一案)(英)柯南道尔著元和奚
    若、黄人译小说林社1904年版1册
    
      2,<福尔摩斯再生一至五案>奚若 周桂笙译 小说林社1904年版
        3,<福尔摩斯再生案六至十>元和奚若译述武进蒋维乔润词,小说林
      社1904年版
    
         4,《爱河潮》(英)哈葛德著元和奚若、许毅译述小说林社1905
    年版3册
        5,<科学小说 秘密海岛>[法]焦士威奴著元和 奚若译述 武
    进蒋维乔润词小说林社1905年版
        6,<言情小说 爱河潮>[英]哈葛德著元和奚若 武进许毅述 小
    说林社1905年版
    
      7,《秘密海岛》(法国)焦士威奴著 元和奚若等译小说林社
    1906年版1册
    
      8、《马丁休脱侦探案》(英国)玛利孙著元和奚若译小说林社
    1906年版3册
        9,<侦探小说 秘密隧道>(上下卷)[英]和米著元和 奚若译 小说
    林社1906年版
         
       
      大家知道,清末,作译者出书时有一个习惯,常常把籍贯写在署
    名前面,如闽县林纾,侯官严复等。从上面的署名可以看出,译者奚若
    是江苏元和(即吴县)人,与广东新会伍光建毫无关系(何况伍光建的
    译文是白话,而奚若的译文用的是文言,也有区别)。
    
      我们又查到了以下奚若的其他译作,其中有:
    
      最新中学教科书  瀛寰全志 山阴 谢鸿赉编译元和 奚若校 
    商务印书馆1903年初版 
       昆虫学举偶(美)祁天锡著元和奚伯绶述美华书馆1904年初版
    
     最新中学教科书动物学(美)白纳著黄英译述奚若校,商务印书
    印书馆1905年5月初版
    
      最新中学计学教科书(美国)罗林氏著奚若译徐仁镜等校,商务
    1906年1月初版
    
      植物学教科书(美)胡尔德著奚若、蒋维乔译商务1907年版
    
      世界新舆图元和奚若编,1909年11月商务版(现藏浙江海盐张元
    济图书馆)
    
      华英会话文件辞典奚若编商务1910年版
    
      这说明,奚若不仅译文学作品,也编译学校教材和辞书,因此我
    们想到他会不会是出版社,如商务编译所的编辑?查了一下旧商务的
    老编辑蒋维乔的《日记》(载《商务印书馆馆史资料》第46期),果
    然发现从1904年10月前后,奚和蒋是编译所的同事,而且,1905年正
    月22日,“晚与杜亚泉君、杜就田君、奚伯绶君纵谈理科”(《日记》)
    。又提到:1906年前后蒋曾与奚伯绶(后署奚若)合译《植物学》。
    据蒋维乔的记述,他们曾同租一屋,交往很多。在编译所的初期,奚
    主要编译中学教材,也参与过《绣像小说》的翻译工作。不久,我们
    又在老编辑郑贞文的回忆文章中找到了有关线索。郑贞文提供了一份
    1908年的编译所集会名单,其中,奚若的名字就清楚地排在杂纂部长
    徐珂的后面(见《商务印书馆九十年》20l页)。由此可知,奚若已在
    编译所任职多年了。从他编辑理科教材、地图和编译英文辞典的情况,
    可以判断他此时大约是博物理化部的编辑。另外,在张元济的《日记》
    (商务版)上册1912年6月3日条还看到:
    
      六月三日栏:5月18日奚伯翁陆续取去增补英华大辞典应用各书。
    
    
      六月五日栏:奚伯绶增补大辞典,每礼拜五日,每日三钟(点),
    拟月送100元。
    
      据回忆,当时编译所的练习生底薪每月8元,像沈雁冰那样的大学
    肄业的年轻编辑底薪24元,一般编辑40元,高级编辑一般100元。奚若
    此时加工辞书稿,每月送100元,可说是一位有身份的高级编辑了。我
    们在《张元济年谱》里看到:1912年6月8日在股东会议上,奚伯绶与
    夏瑞芳、张元济、鲍咸昌、印有模、郑孝胥、王之仁等七人当选为新
    一届董事(105页)。从张元济(1867-1959)当时称呼他为“奚伯翁”
    来看,估计他已有50岁上下。(修订稿)
    
    
作者:酒色财气 提交日期:2006-02-03 21:18:55
    梁宗岱是他的小老乡啊
作者:江东子弟 提交日期:2006-02-03 22:01:29
    此人还译过《天方夜谭》,岳麓书社《旧译新刊》重印。
作者:老陈 提交日期:2006-02-05 09:40:42
    此文原发表于<中华读书报>;最近看到一些资料,正在进行修改,补充;请诸位多指教!
作者:偶然 提交日期:2006-04-02 23:11:18
    他应该是以前苏州东吴大学的国文教授!
作者:老陈 提交日期:2006-04-03 23:11:25
    <东吴大学>(王国平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书里提到,1903年,东吴大学共有教师14人,其中华人教师7人,奚伯绶是"格致帮教",帮教大约是助教.在此之前,东吴大学准备建立
    神学系,奚伯绶是受培养的学生之一,"1899年从博习书院转到中西书院的学生中,有三名学生准备从事牧师职业.他们于1901年被派回苏州,由校长文乃史指导.三人之中,只有奚伯绶学的不错.他的稿件经常被寄给林乐知博士,在<教报>发表."这是最近发现的一些资料.
作者:忆王孙 提交日期:2006-04-04 10:52:32
    T
作者:老陈 提交日期:2006-04-18 11:24:13
    t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