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二十年搜书自供状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6-02-10 12:35:36
                 
    二十年搜书自供状
    
        记日记,买点书,原本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是,能把两者都坚持下来,十年,二十年,或一辈子,便不寻常了。“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这是很早听来的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后来似乎成为我的一条行事准则了。日记,我是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记起,至今未辍,一万天太久,天天记。四十年的阴晴圆缺四十年的物是人非四十年的花开花落,一查便知。记日记,在我们社会的某些阶段属于一种危险甚至招祸的事情。有一句话也是很早听来的——“语言已经够可怕的了,何况落在笔墨上。”山雨欲来的1965年,报上猛批李秀成“忠王不忠”,我只记的“白纸黑字,铁证如山。”的吓人的话。幸而我一直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与世无争,日记并未给我带来灾祸。下乡插队岁月,受我感染,插友们纷纷记日记,后来发展到互相偷看日记,影响了团结,便都不记了。鄙人的日记被偷看过么?不得而知。估计是没被偷看,因为在一次讨论我入青年团的会上,许多知青都问谢其章是谁呀?不认识他怎么表决?如果我的情绪低落的日记被积极分子偷看过,怎么还会郑重其事讨论我的组织问题?至今本人的政治面目一栏仍旧是:群众。正因为是一个群众,才有可能心安理得全然不理会危险将至地把日记记下去而且一记就是四十年甚至六十年也非遥不可及。
        日记只能用钢笔记,不能用计算机记,计算机可以修改可以窜改不真实。一个人最真实的是他的笔迹,从“蜘蛛爬”到“初写黄庭之妙”,只有日记能够记录这一漫长过程。
        日记最好用专用日记本,一年一本一年一换,记完一本,人长一岁。
        日记必须天天记,可以少记不可漏记,如同皇帝的“起居注”,漏一天就掉脑袋。实在乏善可陈一无可记,也要写上“无事”或“夜大风”之类,决不能空着。
        公开的日记必定是名人日记。鲁迅日记中的“夜濯足”招来鲁迅专家的怀疑,而他兄弟周作人的“上午洗脚”就无人研究。
        日记不该冠以“日记文学”之名,日记一旦文学化,就假了。已故邓云乡先生着有《日记文学谈丛》,这里可以借用文学说事。邓云乡最推崇李慈铭的日记——“在近代,日记写得最漂亮的是李慈铭。。。。。。可以说是日记中的绝代巨著。”鲁迅有不同看法;“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一些做作,仿佛受了欺骗。”乐山乐水,日记也分优劣?老百姓几十年如一日的“流水帐”日记,贵在坚持。
        记日记的好处——若干年后重翻老日记,才知道那么多当年以为迈不过去的坎最终都迈过去了,今后碰到什么大坎小坎,脚往前伸就是了。
        记日记的坏处,我没感觉,但是它确实坑苦过一些人。
        抄一段学者杨振声(1890-1956)对日记的理解——“日记常是一种内心生活的记载。社会是一个化装跳舞场,每个人都在装扮下登场的。在这种场面上,每人都隔着面具相窥探,他看不清对方,对方也看不清他,于是各在朦胧中敷衍着大家的日子。惟在下场之后,各人回家锁上门,卸了装,他和她将感觉一日扮演之劳苦,弛然自解其束缚,恢复了他们自己。在这时,假使他或她感觉欺人容易,自欺困难的话,会有一种自己的招状发现,而这种招状每每在一种最自然的文体中流露出来,那就成为某一种日记,这某一种日记常常比游览日记及读书日记更有价值,因为它告诉我们人类的秘密,尤其是在旁处不能发现的时候。” 
        日记以招状为最高境界,夜半无人私语时,记记日记。
        我这里的日记,都是摘自和书有关的日记,“虽有去取,却无修饰。”自1986年到2004年,约560篇。此处“和书有关”,特指“和买书有关”,以区别“读书日记”之类。买书,淘书,猎书,搜书,意思相仿佛,前者浅白,直来直去到书店买就是了;后三者,玄机缘遇远兜远转大可玩味更令你心驰神往走向深渊。这三个字,淘字用得最多近乎滥,猎字原本是域外喜欢的字眼,咱们这里也有书名用过了,只剩下搜字似乎还少见人用,我这里既然是买书的日记,起个“搜书记”的名字,恐怕不算太差罢。在一则或数则日记之后,写上一段类似于“题注”的文字,把已经成为过去的日记中发生的书事书人,用今天的回忆梳理一番。之后,惟恐这样“日记+题解”的形式仍嫌枯躁,再加上一些书影图片,构成“日记+题跋+书影”的框架(我这里用了题注,题解,题跋三个词,说明我也不清楚用哪个对。请教了一位古书朋友,他讲古人称之为“索引”或“纪事本末”。总不敢高攀古人,先且如此胡乱用着罢)希望能把一个爱书人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与书的情感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我的买书,初无方向,兴趣所至,“揽进篮子都是菜”很是交了一笔学费后,慢慢才悟出一点道理。买书,无非几个动机,一点动机没有也是一种动机,听了别人介绍后买书是从众心理,专买名著和畅销书是最多的一种动机,纯粹为了实用也是比较多的动机,最等而下之的是为了装样子的买书,甚嚣尘上的“礼品书”就是为这种动机的买书人量身定做的。我现在动机是兴趣加实用,所谓实用,就是一本书的可写性占多少,资料性占多少,稀缺程度,封面是否漂亮,一言以蔽之,对我的作文有没有帮助。经济条件是实用主义的决策人,你只能够“买购买力以内的必需品。”一个人的读书趣味是会随着年令的变化而变化的,到了比较高的年纪,变化基本停步,固执己见听不进不同意见,变成一个无趣的人,究其根源,或许还是书读的太多的缘故。买书很多的人不一定是读书很多的人,反之,读书很多的人不一定是买书很多的人。我买书算比较多的人,读过的书或者认真读过的书却少之又少,所以我写买书记远多于读书记。总是给自己一个理由,将来会读的,现在准备着是“蓄书娱老”。为了在读书与买书之间找一个平衡点,此次写搜书记是个契机,可以细细查查以前着急八火买的书都读了没有?至今翻过没有?是不是可以宣布买书到此为止,读书从此开始呢。二零零五年九月于老虎尾巴。
    
    
       
    
    
作者:tangdawan 提交日期:2006-02-10 13:08:36
    有同感
作者:天一老 提交日期:2006-02-10 13:09:08
    
    向楼主学习。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
    
    
作者:高卧东山 提交日期:2006-02-10 13:14:13
    大多数人坚持不下来写日记,还是因为懒散。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6-02-10 13:26:49
    别责难30胡同的时断时续,他初二不和我一个班,没人帮他,追上我难了。
作者:若清 提交日期:2006-02-10 13:43:54
    山东画报的《搜书记》什么时候出版呀?这篇是序言吗?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6-02-10 13:51:49
    有人担心--搜-书记,那还了得,真会“联想”
作者:hycirin 提交日期:2006-02-10 13:52:24
    楼主就是某回归年京城恐怖分子评选之首啊,真的很恐怖。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6-02-10 13:56:18
    幻想是智慧,联想是恐怖。
作者:乡关何处 提交日期:2006-02-10 17:52:35
    淘书过程中的故事必定有趣。
作者:二酉 提交日期:2006-02-10 21:48:59
    谢先生的书,打折的一本都没有买到过。只能买原价,除非不买!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6-02-10 21:55:49
    这本书写早了,应七十岁后写。太实在了。
作者:庚铭 提交日期:2006-02-10 22:03:07
    七十岁后写
    
    现在就揭不开锅了,不快写点换钱买米,能不能活到七十岁还难说呢.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6-02-10 22:16:39
    此说有理,张爱玲也这么说。
    我估计我活到63。
作者:tangli 提交日期:2006-02-10 22:54:56
    很有意思,布衣总是有高手常驻,让人由不得想见贤思齐啊...
作者:天若有情 提交日期:2006-02-10 23:14:42
    
    楼主咋给自己打个九折,不知什么论法。
    
    
作者:之乎 提交日期:2006-02-10 23:55:45
    买旧书人家最多打9折,所以9折9折,成了行为准则。吃饭吃9分饱,说话说9分话。
作者:tianlltian2003 提交日期:2006-02-11 11:09:20
    9分多了,7分足矣。谢先生似可把自己最窃喜的得书记,再自供一二,与大家共享。
作者:天一老 提交日期:2006-02-11 11:24:02
    
    呵呵,所以别人70,您心理“价位”63。有趣有趣。不知那些买半价的咋算。哈哈。好玩好玩。
    
    
作者:Flying 提交日期:2006-02-11 15:35:40
    俺才把网名与人对上号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