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买书记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0 10:08:14
    都说读万卷书,可现在我却成了买万卷书
    又是几年不动笔了,现在稍稍写点,让自己渐渐养成习惯
    
    
    
    
    
    
    
    一,阮大铖戏曲四种
    
    阮胡子的戏曲多年前在地摊上经常看见,只是那时受到的教育,对他坚决鄙视,因此错过。现在新版出来,乘双十一双十二打折,遂买下。如今昆曲舞台在演的阮胡子的戏只有《燕子笺》的《狗洞》一折,是原书中奸遁一出的一部分,其余折和其他三部戏早已不见演出。崇祯年他因阉党被罢官,在南京祖堂山写下这些传奇,弘光立,他风生水起,清王世贞诗云,“
    小部君王带笑看”,因而官至兵部尚书,小人嘴脸《桃花扇》里淋漓尽致。他在南京的宅子和园子,民国时还有遗迹,如今已成宽阔马路和高楼大厦矣。
    
    他的诗集几年前就曾买过,都说小人无不多才,其实君子也好小人也好在旧时都是读书人而已,看蔡京在徽宗《听琴图》上的题字,比之苏黄米绝不逊色,后来秦桧,贾似道,严嵩,近之汪兆铭等,换在以前我肯定是不屑的,今则只赏其艺可也。
    
    翻开这新版的书,竟然发现是扫描影印旧版的,连重排的懒的去做了。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0 10:08:34
    二、北京古建筑地图
    
     我到现在竟然北京都没有去过,前段时间有人在朋友圈经常发北京行走古迹的照片,于是想着什么时候有时间好好去走走,虽然那儿也是拆的不像样子,可也还有不少好东西值得看,不管是故宫长城颐和园,还是胡同四合院。这两天北京又报道重度雾霾,而我发现一个朋友这两天奋不顾身地去了,在雾霾里逛北京,照片里戴着口罩,我是没有那个勇气,既然暂时去不成就先买来这厚厚的三大本,卧游一番,聊胜于无。这套里还有江苏的,和上海合册,竟然只有一本,便没有买的兴趣了。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1 15:05:05
    三、宋人画册
    
    
    都冬天了,还下着这么大的雨,没事来续写买书记
    
     今年春夏时候,去南博看画展,宋元明清都有,开始一些是宋画,也是这样的小品,放在玻璃柜里一幅一幅的,年代久远,纸或绢有的已残破了,我记得自己站在那隔着玻璃看着,似乎忘记了一切,这些画让我感到的是安静,应该是静穆。忽然一阵喧嚣,来了七八个人,七嘴八舌的讲开了,一个说这个就是宋画?黑漆漆的。那个说,这么小一幅,然后一阵笑,我们去看别的吧,终于走开了,我又可以安静的欣赏了。
     这本画册是1950年代郑振铎,张珩,徐邦达三位先生所编,选取的全是小品,1959年印出,包括花鸟,山水,人物动物所有门类。如果说唐画(不光是画)是热烈绚烂,而宋画则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让我感到的就是静穆,这些小品虽不是那些巨碑式的山水,可是作者上至徽宗下至无名画师,都不以轻心率意出之。
     这次浙江人美重印这本书,内中图片还算清晰,只是把编者三人署名郑一人主编,恐怕不好。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2 10:55:17
    四、东坡乐府笺(典藏本)
    
     昨天是冬至,雨哗哗下个不停,俗语说,干冬邋遢年。看来过年天气会很好。
    
     应该是中华书局中国古典基本丛书先搞典藏本的吧,精装布面,加上函套,可能用纸好一点。印了不少种,按一些书友的话说就是个“大坑”,可还是心甘情愿的往里跳,一种一种的买。之后上海古籍也开始搞典藏本,出来四种,其中最想买来的就是这本,恐怕是自己李杜还有稼轩收的版本有点多了,而这本始终没有入藏的缘故。龙榆生先生的书像《唐宋明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词曲概论》等早就买来拜读过了,这本却始终没有买。
     东坡的词记得最早读是在各种选本,似乎选来选去就那些首豪放派的词,好像不选就不能代表东坡。其实按现在话说人有多面性,东坡也不可能整日里豪放。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2 11:05:03
    四、东坡乐府笺续
    
    所以就像鲁迅说陶渊明的,有恬静淡泊也有金刚怒目,不要被选本所骗。这本是全本笺注,龙榆生先生本身就是词学大师,师从黄侃,陈衍,陈散原,朱祖谋几位大师,即写词又治词学,知道其中甘苦,更加能体会词人心境。
作者:袖手旁观 提交日期:2016-12-23 10:55:50
    继续!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3 16:02:13
    五、中国古典文心(顾随课堂实录二)
    
    
      早上朋友圈有人发前天在乌镇举行的木心原创音乐会,以此纪念他逝世五周年。有人说没有陈丹青就没有木心的大名,陈丹青宣扬他的老师,人们知道了他的画,他的文,现在又完成了他的一个心愿。木心生前音乐手稿从不示人,陈丹青为他找人整理了出来,举行了首演纪念他。
      顾随也是如此吧,有了叶嘉莹的大力宣扬,顾随才世人皆知。顾随十本的全集大部分是课堂笔记,而其中又有大部分是叶嘉莹所记。叶嘉莹说她之所以今天在诗词上有如此的成就,都得力于顾随当年的教导。读这本课堂笔记,顾随真是古今中外无所不道,于中也可想见他上课时的风采。可惜那时没录音录像设备,无法把他讲课神情语气记录下,还是觉得遗憾。记得是徐志摩还是别的人写梁启超上课,梁讲《桃花扇》,大段背诵原文,讲到《余韵》的《哀江南》套曲时,为之涕下,讲完后则大汗淋漓,真让人如见他的风采,也可见梁启超的性格。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4 16:31:55
     六、中国古典原境界(顾随课堂实录三)
    
      昨晚和两个朋友去紫金大戏院看开心麻花的《李茶的姑妈》,他们俩早已在网上买了票,我则是临时起意。才走到火瓦巷,就看见黄牛在路边叫卖票,我们拿票假意去卖,问他多少钱,回答是30。他们票在网上120买的380的位置。又问买他的票多少钱,答说70,也同样是380的位置。于是走开到戏院门口,这儿黄牛也不少,问几个人票价,也是70左右。稍等了几分钟,刚才那个黄牛竟然跑了过来说刚收了一张,问我们50要不要,遂买下进场。坐下后,邻位问我票在黄牛手上多少钱买的,我问他怎么知道,告诉他50一张买的,原来那黄牛说刚收的票即是从他手上30收的,看来票价也是有行情的。至于话剧,看传单是改编自百老汇话剧,无外乎说的是在金钱面前人们的态度,一贯的麻花搞笑传统,观众们来剧场笑笑,放松放松挺好。
      昨天说顾随梁启超上课情景,又想起冰心讲周作人上课,说他进教室坐下,打开包取出讲义就读,其他老师至少和学生对望一眼,而且声音又小,三排以后的就听不大清楚,好在手上有讲义可以看,因为周作人上课内容就是讲义上的。周作人不会教课不妨碍他是大作家,但是会上课的老师肯定更受学生喜欢,比如胡适,顾随也是。顾随的课堂记录叶嘉莹记的最多,而这本却是顾随另一个学生刘在昭所记,从她遗物中发现的,保存了几十年。所记诗经,文选和叶嘉莹的不大一样,而唐诗记的差不多。
作者:marleen 提交日期:2016-12-25 00:27:26
    继续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5 16:01:29
      七、苏辛词说
    
    
      今天是圣诞节,昨晚平安夜最热闹的地方是教堂。多少年前去圣保罗堂凑热闹,5点多就去等,教堂里面已经挤的满满当当,6点不到就关上大门不再进人。记得就去过那么一次。这两天看到网上一些抵制圣诞的帖子段子,想到民国刚开始政府提倡阳历年,有人做对联,其中有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的句子。况且现在过圣诞也就图个热闹好玩罢了。
      这本还是顾随的,不过前两本是学生的课堂实录,这本是他自己的著作。顾随自己说他好谈禅,有一本《揣龠录》为证。因此说词时并不像别人一句句的解释,引用典故什么的,而也用禅宗语录的方法,指月棒喝,有时觉得他金针度与人,可又觉得不太懂。我想他写时恐怕只是想写,所谓成一家之言也。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7 14:48:37
    八、江南园林志
    
    
      今年冬天南京特别的多雨,前天昨天整整下了两天,想起周作人的《雨天的书自序》里说:
      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
      这篇文章写于1923年,那时候北京还是帝都,也还没叫北平。而南京的雨则放肆的多,哗哗的下着,还像是深秋的雨,不光使人气闷,还令人有点厌烦。在这样的天气里做什么好呢,我也常常想。周作人在文章里接下来这样说: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他也说这是空想。我想就在家听着雨声,喝着清茶,看一本书,也甚是惬意。
      民国四位建筑大师有三位同南京有关,吕彦直设计了中山陵,童寯和刘敦桢后来都生活在南京,为南京设计了不少建筑作品。而童寯的这本书。是他抗战前遍访江南名园,实地考察和测绘摄影,加以多年研究心得于1937年写成。南京历史名园很多,可是历史的沧桑当时只剩下几座像瞻园,愚园,他都进行了测绘,并留下了平面图等,之后愚园沦为一片大杂院臭水塘,前些年就是根据童寯的图恢复了愚园,如今愚园虽不比他盛时景象,也焕然一新,可以说童寯功莫大焉。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7 23:07:33
    作者:慕知堂主 时间:2016-12-27 23:04:57
      九、全宋词
    
      今天雨停了,天放晴了,可是更冷了,或许什么时候要下雪了吧,今年已经下过雪了,虽然不大,不过总算有过初雪了。晚上回来整理书,看到这部。
      对这种大部头的书,一直都拖着没有买,所以放在购物车里很久,每次都是想想还是放弃了,想着恐怕一般不会看的吧,要是看的话,肯定是选一些词人或者挑一些选本来看。唐圭璋先生真是令人佩服,一个人花几十年时间编订这部一个时代的总集,最早1940年出版于抗战中的长沙,65重版,79年重印,每次都有增补,再加上他开始搜集的时间,可以说是穷大半生之精力,现在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像唐先生这样甘坐冷板凳做这样的事。今买此不光了却许久的心愿,也是希望自己做事有恒,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土豆香香 提交日期:2016-12-28 12:42:47
     继续!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8 17:06:43
     十、江南古典私家园林
    
      6月的时候,被“逼”着讲了一次当时维修好的愚园,虽然对他的历史早已熟悉,可园林是我国文化的综合,涉及山水,建筑,花木,诗文等多方面的知识,一共二十多天的准备,翻看了不少书,又去瞻园煦园各三次,总算不辱使命,颇受好评。之后因此也就喜欢上了园林知识。因为暂时不能去苏州等地欣赏,只得先买书来学习,这次也买了不少,这就是其中之一。
      正如书作者阮仪三所说:“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园林是寄托精神的宁静的家园,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月头才去了一趟扬州,个园春山仍然苍翠欲滴,夏山依旧浓阴蔽日,虽是初冬,秋山的枫叶依旧如火,冬山腊梅已悄然开放,飘香满园。正面楼上“壶天自春”四个字真是好,园虽小,可如世外仙山,进园便可忘却人世纷扰,胸中春意顿生。个园以竹和假山闻名,而何园以建筑闻名,其建筑中西合璧,中式建筑,西式的装饰,绕上下两层的复廊可巡园一周,移步换景。何园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精彩的殿军之作。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瘦西湖看湖上园林,留待下回,扬州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苏州也是,待以后慢慢去欣赏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8 17:11:12
     十、江南古典私家园林
    
      6月的时候,被“逼”着讲了一次当时维修好的愚园,虽然对他的历史早已熟悉,可园林是我国文化的综合,涉及山水,建筑,花木,诗文等多方面的知识,一共二十多天的准备,翻看了不少书,又去瞻园煦园各三次,总算不辱使命,颇受好评。之后因此也就喜欢上了园林知识。因为暂时不能去苏州等地欣赏,只得先买书来学习,这次也买了不少,这就是其中之一。
      正如书作者阮仪三所说:“人类造园其实是在造天堂,园林是寄托精神的宁静的家园,是人们心目中的天堂”。月头才去了一趟扬州,个园春山仍然苍翠欲滴,夏山依旧浓阴蔽日,虽是初冬,秋山的枫叶依旧如火,冬山腊梅已悄然开放,飘香满园。正面楼上“壶天自春”四个字真是好,园虽小,可如世外仙山,进园便可忘却人世纷扰,胸中春意顿生。个园以竹和假山闻名,而何园以建筑闻名,其建筑中西合璧,中式建筑,西式的装饰,绕上下两层的复廊可巡园一周,移步换景。何园可以说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精彩的殿军之作。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瘦西湖看湖上园林,留待下回,扬州是个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苏州也是,待以后慢慢去欣赏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8 22:55:54
      十一、北方私家园林(贾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比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一般是不被重视的,北京除了恭王府(都说是大观园的原型)其他恐怕没多少人去。北方私家园林也是有他的特色的,正如北方和南方的性格一样,一个好比山,一个好比水,山的稳重和水的柔和。南北方的园林(其他也是)也是一样,江南园林变化较多,有法而无式,园各不同。北方私家园林变化少一些,一般有中轴线,以四合院为主,山水变化稍稍多一些。说来惭愧的很,这些园子我没有去过一个。曾经路过潍坊多次,可是连近在咫尺的十笏园都没有踏足。不过我已经立好一个小计划,后面将走遍我国园林。
     这本书是一套丛书里的一本,是某大型企业出资赞助的,我还买了《岭南私家园林》《闽台私家园林》,实在不喜欢这些,所以不写了,另外还有两本讲皇家园林和江南园林,因为已有别的书,便不买了。
      
作者:ltfs 提交日期:2016-12-29 13:14:21
    苏州古典园林 刘敦桢
    江南园林论 杨鸿勋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
    中国古代园林史 汪菊渊
    再加上童寯的江南园林志,就差不多了:)
作者:ltfs 提交日期:2016-12-29 13:17:29
    还有中国古园林 罗哲文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9 14:25:08
    谢谢兄@ltfs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9 14:59:57
    谢谢几位仁兄的鼓励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9 16:09:19
    十二、明朝帝王陵
    
      南京的明孝陵是大明开国第一陵,陵区及所在的紫金山一直是休闲,访古的好地方。只说陵区,春天人们相约梅花山,树下顾影自怜。春末赏海棠,夏天去紫霞湖,或游泳或纳凉。秋天石象路看黄叶红枫,冬日,就是现在,腊梅绽放,下个月如果大雪纷飞,就是赏雪的好地方,又可以去梅花山探访春的消息。每年我就是按照这个日程表去那里。过了四方城,走在石象路上,两旁石人石马,仿佛当年大明金戈铁马就在眼前。前两年去过盱眙祖陵,石人石马比孝陵为多,可就是没有孝陵石象路的气势,可能因为朱洪武是开国皇帝,可能因为有孙仲谋替他守门,石象路绕了个弯,这就是开国的气势吧。
      十三陵也只能俟以时日,那儿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被打开的万历的定陵,这个从小生于深宫,长于妇女阉竖之手的小皇帝,十岁继位时是李太后,张居正,冯保掌权,熬到二十岁张居正死,才反攻倒算,之后三十八年却又不出深宫,不见群臣,崩后几百年又成了朱棣的替身被开陵研究,最后落得个尸首无存。曾经有部书《风雪定陵》就是披露打开定陵的前前后后。
      十三陵所在山叫天寿山,南京紫金山又叫神烈山,是嘉靖所封,碑至今还在下马坊,旁边还有一块崇祯立的禁约碑,那时流寇横行,陵区经常有人闯入,崇祯立碑再次重申陵区神圣不可侵犯,可他自己都不保了,祖宗还能顾上吗?《桃花扇·哭主》一折,(在此感谢一位仁兄,他告诉我那天我写梁启超先生上课时应该是梁实秋文章,不是徐志摩,所讲是这则《哭主》而不是《哀江南》)提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捶胸顿足对北方哭道: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还好入关的满清要做做样子,孝陵保存了下来。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9 22:37:07
    十三、大清皇陵秘史
    
     如果说明陵是幸运的,只有一座定陵为了研究被打开,那么清陵就一个惨字了得。宣统退位没多少年,乾隆和慈禧两位老佛爷的陵就被掘开了,据说慈禧陵中的珠宝装饰了那时国母宋美龄的鞋子。宣统誓言复仇,难道当了伪满皇帝借助倭寇复仇吗?
     由此想到现在电视剧也好,书也好,好像都是康雍乾多么英明,多么励精图治,反观明朝帝王,嘉靖万历怎么不上朝,不办公。其实明朝还有内阁,还有司礼监,皇上怠工机器照样运转,清朝皇帝则真是大权揽于
    一身,也只能自己累一点了。
     本书的作者徐广源是清东陵管委会的,就像大明皇陵作者胡汉生是十三陵管委会的一样。两个人都是研究明清皇陵的专家,几十年沉浸其中,可以说对皇陵如数家珍,娓娓道
    来,要了解自然看他们的书。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29 23:16:36
    十四、南北宋陵
    
     清陵的遭遇是一个惨字,那么宋陵特别是南宋陵的遭遇更加使人不胜唏嘘。南宋刚亡,元江南释教都总统(这名字好)就尽掘南宋陵,还拿度宗的大脑袋做了酒器,直到朱元璋恢复中华才找回下葬。
     北宋陵沿用汉唐旧制,陵区方形,每面一门,神道在南面,只是陵区比汉唐为小,南高北低,不同于汉唐是南低北高。石人体型修长,连武将也是一股文人的气质,体现了当时重文的特点。南宋陵是攒宫,浅葬,石象生都没设,指望哪一天能迁回故里。可王师没有北定中原,等来的却是杨琏真加。如今北宋陵的石象生还在田家地头站立着,南宋陵早已埋没在荒烟蔓草。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30 22:28:15
    十五、沈复燦抄本琅嬛文集
    
     下午办事之后偷闲去瞻园,站在北假山边,北假山是明代遗构,我站在那儿盯着看就像当年王阳明格竹子。观鱼亭里一个人教一群大爷大妈玩单反,我围假山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几圈了,还在那儿教,大爷大妈们学的蛮认真,托着相机到处取景。这时,假山上上去一个穿汉服的女孩在拍照,都笑说是王府的千金出来了。
     晚上回来不知怎么由瞻园想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不知道喜欢张宗子是不是受周知堂的影响,最早看的是《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那篇《湖心亭看雪》读了又读,不多的字写的那么美,况且里面还有个拉张岱喝酒,比张岱更痴的金陵客。“人无癖不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交,以其无真趣也。”或说现今有癖之人多矣,比如好酒,我说未必,其人或为业务或为拉关系等等,都不得已不喝不得已不醉,非张岱所言癖也。
     张岱在《自为墓志铭》里写自己生在锦衣玉食之家,少为纨绔,好声色犬马,五十岁国破家亡,披发入山,他的书也如李后主后期词作一样乃血书也。 他的书《陶》《西》买过几个版本,《琅嬛》这也是第二个版本了,还有一本似乎不是他写的《夜航船》。我以前买书也先写这样的文字,不过一直写在笔记本上,如今发出来真怕象夜航船里的僧人一样叫我让他伸伸脚。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31 11:56:55
    十六、图解中国佛教建筑
    
     昨天有事中午经过净觉寺,看见门外停着不少车,都是乱停,心想今天是什么大节日,一问人才知道是主麻日,相当于基督教的礼拜日。下午办完事再经过已是车去人空,正好还一直没有进去过,随便进去看了看,净觉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当时最大的清真寺,600多年来屡毁屡建,如今能看到的古迹有一个康熙年间的井栏,乾隆年间的一通石碑,还有几块光绪,民国的碑。里面还有伊斯兰教的展览,没有看,看他们礼拜的大殿,真正的没有偶像,基督教还有耶稣还有圣母像,殿内座椅全无,只有跪垫,可见伊斯兰教虔诚。
     要说我国的宗教佛教是信众最多的,东汉传入我国,洛阳白马寺成为第一寺,此后不久,东吴孙权时南京有了江南第一寺的建初寺,后来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隋文帝对南京荡平耕垦是第一场浩劫,可之后南京的佛寺更是蔚为大观,明代据《金陵梵刹志》记载何止四百八十。然而南京是都会,浩劫连连,因而留下来的古寺不多,最可惜的是大报恩寺,特别是那座洋人常常提到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琉璃塔。去年国庆到山西看古建,在洪洞远远望见广胜寺的琉璃塔,热泪盈眶,站在塔下良久,一来感叹他的美,二来好像看到了大报恩寺塔,虽然那座塔比这更高更大更精美。在山西的几天里,欣赏五代宋元的佛教建筑,硕大的斗拱梁架,精美的塑像壁画,殿堂开间进深没有后来明清的多,而且多已经破旧,不过让人感到的是美的力量。
     本书作者张驭寰先生是古建专家,长期研究佛教建筑,一本书介绍了佛教建筑的林林总总,看了大致可以了解寺院等的建筑。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6-12-31 16:31:37
    十七、杜甫秋兴八首集说
    
     已经记不得最早读诗是哪本书,可能是人文的《唐诗选》,或者是《唐诗三百首》,反正是从唐诗启蒙。先选本后别集,李杜王孟元白郊岛韩柳小李杜等等。然后上溯六朝下及宋代,虽说至今心得全无,但也读过不少,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多年前也很吟过一些,还兴头头拿给人看,人家肯定礼貌的表示不错,不过读的越来越多,越觉得自己写的什么玩意,于是全部不知去处。
     杜詩算是我比较爱读的,版本也买过不少,《千家注》《草堂诗笺》《杜臆》《钱注》《详注》《镜诠》《心解》,选本就更多,不过想想真正认真读的就是《杜詩镜诠》,现代人写的有吴小如先生的说杜詩,其他选本里的就不录了。 关于杜詩的书有一本我至今感到遗憾,如果我也写《失书记》的话他应该排在前几位,那就是在地摊淘的《杜詩镜诠》下册,1975年精装本,后来因为买了新的全本就将他随手处理了,至今引以为很,再也没有遇到过,书对于人来说也是种缘分呀。
     这本书算是叶嘉莹很早的著作,不是后来的讲座记录。四五十年前出版,后来经过增补,引用了五十三家注本,七十个版本,再加上她的解说,对理解这八首历来被认为难解的组诗肯定帮助不少。可诗无达诂,各人又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
    而不被前人所束缚,这样就更好了。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1 23:56:17
    十八、江南建筑雕饰艺术(南京卷)
    
    
     2016的最后一天,在江南剧院看省昆的《临川四梦-汤显祖》,今天晚上还有一场反串。这暂且不说。2017元旦的下午,去鸡鸣寺市政府,今天公众开放日,半个多月前就在网上报了名。参观的人还不少,进去先走武庙,再到原来民国考试院那边,里面环境清幽,他们发的明信片名字就是花园官署,明朝这里是文庙,国子监,洪杨时作为屠宰场,后来李鸿章将文庙迁至朝天宫,在此建武庙,1928年国民政府考试院在这里办公,戴季陶任院长。抗战时期,汪兆铭的国民政府在这开场和收场,据说当时就有人言,这儿靠近梁武帝之台城,处于饿鬼道中,怕政府不会长久,后果真没有几年。出来后走和平公园看了修缮一新的还都纪念塔,然后去东大看看六朝松和梅庵,他们偏在东大一隅,围墙外大爷们一桌桌在打牌。后来走到李鸿章祠,只有外形可见,里面被占据的乱七八糟,好在马上要治理了,指挥部的牌子已经挂着在门外。
     南京明清建筑留存不算多了,武庙和李鸿章祠是晚清建筑,长北主编的这本书里都有收录,武庙的挂落,李鸿章祠的斗拱,砖雕。长北通过实地考察拍摄,这本书基本上把南京建筑的三雕囊括在内,不过也有遗漏,比如胡家花园,那时没有整治,正厅里面梁上的木雕还有外面的砖雕书中没有收。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2 14:32:15
    十九、从诗到曲
    
     前两天跨年,陆续两个晚上看省昆的戏,前晚是《临川四梦-汤显祖》,以汤显祖的一梦引出他的临川四梦,反应了四梦的主题,因情生梦,由梦悟空,从空得道,不过串的还是有点生硬。昨晚是反串,以前梨园行也多在年前演,过年热闹气氛,愉悦观众,票房所得也为梨园老人及家属过年关所用,而且可以让演员更好的所谓文武昆乱不挡。昨晚演出,虽然演员有几个地方出错,可观众给予充分谅解,全场是爆笑不断,掌声不停。
     知道郑骞先生是因为他的辛弃疾词的注释和年谱。他是燕大毕业,在校期间受周作人沈尹默两位先生教益最多,治辛弃疾词几十年尚未定稿,可见先生治学。他研究北曲也称大家。
     前些时我错过了台版的先生的著作《永嘉室杂文》、《龙渊述学》,《诗集》。只得买了这一本,这本是从《景午丛编》和《龙渊述学》中选编的,可见先生诗词曲研究之大概。
作者:8213073 提交日期:2017-01-02 20:08:07
    喜欢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3 10:58:10
    谢谢兄@8213073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3 11:18:58
    二十,近代欧洲文学史(周作人自编文集)
    
    记不得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开始喜欢是喜欢上知堂的文章,最早他的书是在地摊上一本一本淘来的,过程是有时欢喜有时愁,几年间岳麓版的,上海书店影印的,还有49后他的译作一本本的上了我的书架,49前的书颇不好找,恐怕奇货可居了吧,好多年只找到几本,或版本或品相还不大好,不过也算有了。后来地摊淘不到什么了,就买新书,《分类文编》,《自编文集》,《苦雨斋译丛》,《译文全集》等,知堂的文集大致齐了。曾经想把他的书信收成一集印出,可一来没有授权,二来很多师友说我能找到的也是发表过的,再印也没有意思,只好作罢。也想把他发表出来的日记弄成排印本,可七事八事,弄出来的也不多。
    这本是止庵发现的知堂北大讲义,和戴大洪一起校注的,最早在团结出过,我早已购得。而河北教育出《自编文集》时止庵还未发现这本,所以未收,后来十月文艺版才收,而我买的恰是河北版,现在买这本算是买这套补全吧。(没找到十月文艺出的这本书的图片,用团结版先代替)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3 14:00:57
    2017年到了,这几天一直在想要不要重开一个帖子,今天想想还是算了吧,只写了二十篇,还是继续写下去。今年最大的事是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也就是这个月的事了,不过这贴我还会继续写,争取一天一篇。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3 21:59:51
    二十一,乐府诗选,三曹诗选
    
    这几天南京的天灰蒙蒙的,霾挺严重,本来还想晚饭后出去跑步,只好作罢。预报明天要下雨了,霾可以洗刷掉了,终究还是得靠天。晚上没事就看看书吧,随手一翻拿到《三曹诗选》。
    我最早从唐诗进入我国古诗的世界,之后就是读汉魏六朝诗,开始读的就是余冠英先生的这几本诗选,《三曹诗选》,《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还有一本《诗经选》。除了《诗经选》不是汉魏六朝诗,另外三本都是。最喜欢古诗,三曹,阮籍,刘琨,陶潜。从这几本入门,后来又读了《文选》《玉台新咏》以及一些诗人的别集。现在似乎更喜欢读汉魏六朝诗,喜欢他们的古拙,自然。“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夜中不能寐,起坐谈鸣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太多了,不一一默下去了。
    
    图片:162932489.jpg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4 11:21:49
     二十二、王伯沆批校红楼梦
    
      王伯沆先生的故居在边营,邻近最热闹的旅游区——老门东,处于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很多年前要拆迁,是先生的女儿王绵从台湾过来多方奔走保住了,她挂起了“王伯沆周法高纪念馆”的牌子,纪念他们翁婿,也就是她的父亲和丈夫。我曾多次去过,过了门房是一个小院,花草繁茂,不大却很是清幽,后面一进房屋是陈列室,陈列两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手稿书籍遗物,有两个志愿者负责打理。再后一进是老太太的住处,去了经常看见她在后面走来走去,有一次有客来访,看见老太太在前面和人说话,八十的人精神不错。
      王伯沆先生好像一辈子也没出过南京,以教书为业,看看他的学生就知道,陈寅恪,卢冀野,唐圭璋,周法高,小时候常常听老人说“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先生”。他的名气似乎没有他的这些学生大,可是先生的学问和气节是人所称颂的。先生家中藏书全部有批校,而且还有不少手抄书。近些年王绵印出来他父亲的手抄书还有批校书不少种,我也买了好几种,这本红楼梦就是,以前出过手稿影印的,实在买不起。再很早出过批语辑校,没有原文所以没买,这次有原文有批语。先生批红楼从1914年开始,直到1938年六次用彩笔批校。据说先生前后看红楼不下二十遍。
      先生的气节更是人所景仰,抗战时因为中风不能转移到大后方,誓死不见倭寇,不任伪职,仙逝时还嘱咐家人将其埋在后院。然而文革期间却被逼迁,墓碑差点也找不到了,悲乎。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4 21:21:16
    二十三、南京莫愁湖志
    
    莫愁湖位于三山门就是水西门外,一直以来是游玩的好地方,特别是明代,玄武湖做了黄册库,紫金山成了孝陵。莫愁湖是游人如织,清代时有金陵四十八景,莫愁湖为首,成了金陵第一名胜。莫愁的名字最早出于梁武帝的诗“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南朝又有歌曰“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如今去莫愁湖还能看到莫愁的像,每天不知多少游人和她合影,后面郁金堂相传是她住处,还有她卧房的陈列。东边的胜棋楼是当年徐达下棋赢朱元璋的地方,朱元璋莫愁湖赏赐给了他。对于莫愁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曾国藩,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修复了胜棋楼和郁金堂。
    如果去莫愁湖不看古迹,那么就看风景,看花吧。金陵四十八景中莫愁名曰“莫愁烟雨”,所以每逢下雨我就想起莫愁湖,有时间就会跑去,站在湖边看看雨,以前没有高楼大厦,北边也没有开发,一片茫茫荒草,烟雨蒙蒙,一种沧桑之感油然而生。现在春天都会去赏海棠(上回写明孝陵赏海棠写错了,应该是樱花),夏天去看荷花。在河边走走,闻着荷香,暑意全消,还会看到有船去摘莲蓬,“误入藕花深处”,想起李易安的词,宛若自己也深入了花丛之中。
    《莫愁湖志》,早在十年前遇到马士图的木刻本还是民国铅印本的,记不清了,反正是错过了,一错不再遇。如今这新编版收集了几本莫愁湖的志书,而且还补遗了诗词曲,几近收全了莫愁湖的资料
    ,书原价一百多,两折买到也是挺高兴的了。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5 17:14:01
    楼 发表于: 2秒前 , 编辑
    二十四、太平天国王府
    
    上学的时候,教科书上的太平天国是农民起义推翻腐朽封建社会的斗争,最后被镇压。我是南京人,南京是他们的小天堂。长大以后在南京行走,明故宫,明孝陵等等,解说词上都写着毁于咸丰年间云云,找了一些书和资料来读一对年代就是那时的事,明故宫全毁是洪秀全要修天王府没有木料石料,于是拆明故宫和其他官府民宅。孝陵建筑毁坏因为那儿是太平天国和江南大营的战场。最可惜的是大报恩寺塔,毁于王杀王的内讧之中。
    这本书介绍了历史上的太平天国王府和现在存留下来的几座旧址。南京首先是天王府,湘军进城,十载壮丽天王府,化作荒村野鸽飞。现在那儿是南京一日游的重要景点总统府,每天都是游客盈门,或许西花园的石舫里还留有天国诸王的身影。瞻园是幼西王的府邸,虽然已没有当年一点影子,可明代的北假山等也见证了那一段岁月。前一段时间,位于堂子街天国某王府整修完毕开放,1950年代在那儿发现了壁画,后来其他地方又发现一些,这次全部集中在这儿,9月的时候去过,壁画民间的元素多一些,题材多是山水花鸟,还有反应天国的特有的望楼。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5 17:31:42
    二十五,词学胜境
    
    喜欢词已经很久了,词集买了一大堆,李煜,苏东坡,周邦彦,辛弃疾等等还买了好几种,当初读多了还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曾经胡诌过一些,最后还是逃不脱被废纸的命运,后来就早不写了,然而现在在朋友圈,网上看到有人喜欢写诗填词,都要读一读,可是好的真少,然而想想轮到自己呢,眼高手低而已。
    唐圭璋先生是词学大家,编辑《全宋词》等惠及读者,研究者。这本是小书,是为了纪念先生诞辰115周年所出收入如何读词,如何写词的文章,金针度人,对喜欢读喜欢作的人有津梁的作用。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5 23:26:42
    下午在发那几篇买书记的时候,我的宝宝出生了,是个男宝,恐怕这几天没时间更新了。
作者:故纸堆 提交日期:2017-01-06 08:25:04
    喜得贵子,人生大事,恭贺!恭贺!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6 11:06:23
    谢谢兄@故纸堆
作者:qqian00 提交日期:2017-01-07 16:50:03
    恭喜恭喜!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9 21:17:09
    作者:qqian00 提交日期:2017-01-07 16:50:03
     恭喜恭喜!
    ——————谢谢兄的祝福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9 21:23:43
    今天是宝宝出生第五天,出院回家了,进了家门,还东张西望,左看右看,宝宝呀,这才是你的家呀!
    明天可以不用跑医院了,开始慢慢更新帖子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09 21:23:50
    作者:qqian00 提交日期:2017-01-07 16:50:03
     恭喜恭喜!
    ——————谢谢兄的祝福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11 08:05:24
    二十八、中国文学讲话(十册)
    
    对于买这十本一套也是犹豫了好几天,放在购物车里面天天看,天天想,我是怕买回来束之高阁,毕竟部头太大。
    一直以来读我国历史比较多,文学史方面,读作品多,史的方面,只读过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郑振铎的《文学大纲》以及一些诗史,小说史,散文史。说来惭愧,都没有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读完,很多时候是挑着对自己喜欢的时代和作家读。我一直认为文学史就是作家作品的集合,不如去读原书,还不至于受到这些作者的干扰。后来想想还是买了,一则打折下来不贵,二来也是好奇对岸文学史怎么讲。
    这部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中华文化复兴会请著名的专家教授以讲座的形式历时四年完成的,第一本概述经史子集,二到十本分时代叙述,基本涵盖文学各个方面。我最想看看和我们这边讲的有什么不同,一翻屈原还是说他是爱国诗人,杜甫每饭不忘君,其实这么远的古人不用涉及意识形态了,所以也就大同小异。书的下限是清代,其实就是古代文学史。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13 22:48:39
    二十九、康有为我史笺注
    
    说起康有为,最著名的事件自然是戊戌变法。说来好笑,我最早记得他乃是出自于自己的笑话。我上高中时还是文理分科,文科必修历史,有一次班上小考,考日本与我们的海战是什么战争,我是怎么也没想起甲午两个字,不知怎么想起戊戌来了,于是写了个戊戌战争,还连累了我的同桌,他老兄也想不起来,所以看我的,结果是两个大叉叉。拿到卷子他就说什么戊戌战争呀,我就说不是吗?我白了他一眼,心想那你抄我的干嘛。现在见面我都怕他旧事重提,他一跟我说话我心就蹦蹦跳,生怕他翻旧账。
    前几年去青岛的时候特地去看了康有为的住宅,在一座小山上,曲折的巷子很是幽静,看介绍那儿住过很多文学家,像梁实秋,读鲁迅文章,说梁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将鲁迅著作全部剔除,当时梁就住在这里。那天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让送我去的朋友在附近等,我急忙跑去,大概只有半小时参观时间了,住宅是一座两层小楼,庭院树木森森,康有为在这儿度过了晚年时光。上得楼去,看了书房卧室,下楼走过庭院,没有几个游客,安静的出奇。
    康有为自号长素,自比孔圣,治公羊,倡今文学,与章太炎倡古文学斗。政治上,戊戌变法,欲为帝王师。失败后逃亡日本,累得六君子特别是他那无辜的堂弟康广仁身首异处。民国建立,人心皆思共和,他却和张勋保溥仪复辟。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斥责冯玉祥,还去天津问安,一辈子不甘寂寞,他的个性却选择这么安静的地方作为晚年住宅。
    《我史》是康逃亡日本后写的一部自传,茅海建先生选注了甲午到戊戌这几年的,也就是康有为搞政治最辉煌的几年,康有为写了八万多字,里面极力夸大自己一派的作用,茅先生利用各种史料用了九百页,去伪存真,还原那一段历史,首先不管到底还原了多少,这种做学问的精神值得我敬佩,也要去效法。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16 21:26:57
    三十、闻一多西南联大讲课录
    
    一般知道闻一多大多是从课本上开始,不知道现在还学不学了。《最后一次讲演》,在李公朴追悼会上讲的,老师讲他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参加追悼会。在会上发表讲话拍桌大骂反动派无耻,横眉冷对国民党反动派,我依稀还记得老师上课的神情,好像是他面对着反动派。因此对闻一多记忆深刻。后来喜欢看书买书,读诗到新月派,知道闻一多是得力干将。他的《红烛》《死水》两本诗集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新月派除了徐志摩,觉得闻一多诗好,他追求格律,整齐,虽然这么多年不读,我还记得他一些诗的句子。当年港澳回归时,他的《七子之歌》中的《澳门之歌》被谱上曲到处传唱,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首歌多少年来感动了多少国人。
    再后来知道他是一个学者,研究唐诗,上溯至六朝,楚辞,诗经。这本《闻一多西南联大授课录》就是他上课讲授唐诗和楚辞的记录。五四时期的那一批文人同时是文学家和学者很多,鲁迅周作人是,胡适是,不过胡适创作弱点。闻一多朱自清也是,名单还有很多,这当然和他们国学根底厚以及东西洋留学经历大有关系。
    朱自清在闻一多身后说他一生是从诗人到学者再到战士,可我们很多人恐怕只知道他是个战士,知道他最后一次讲演冷对反动派。我认为可以读读他的诗,在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他研究唐诗,楚辞等的文章,了解一个完整的闻一多。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16 22:02:22
    三十一、东坡题跋,山谷题跋
    
    算算从开始已经写了三十则,看看去年双十一双十二买的书还没有讲完。今天是东坡诞辰980周年纪念日,正好这次双十二买了浙美的这两本书。这两本主要是书画的题跋,是我国特有的东西,短小精悍,可很耐看,特别是东坡山谷的,也许他们是题跋之祖吧,他们之前好像题跋并不盛行。东坡可以说是奇才,诗词文书画件件皆精。他说他平生唯不会着棋和喝酒,这是歉语也是自负之语。东坡有一语我极佩服“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正是有如此之胸襟,他一生坎坷可是一直豁达,从汴梁一直到海南均安之若素,想想有多少人能及他呢,想想如果自己像他那样恐怕没有他的胸襟吧。
    这种书还有一个好处,他不像那些小说或者文章,看了后面还要记住前面。平时可以随时打开书看上一两则,记不住也没关系,下次再看,而且能如欧阳修所说在三上看,马上(现在是车上)现,厕上,枕上(现在好多书做的又大又沉,靠在床上看捧着太累)。
作者:marleen 提交日期:2017-01-17 15:13:01
    继续
作者:nmgtlln 提交日期:2017-01-17 22:16:52
    好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18 22:15:58
    三十二、关于构图问题
    
    这小书确切的说是为了凑单买的,不过还是能收到一些教益的。
    前几天路上遇到一个朋友,带着女儿,说去上舞蹈课,女儿才上幼儿园中班,平时在学校报了个舞蹈班,然后在外面又报了芭蕾班,还有英语口语班,问她报这么多累不,孩子愿意上吗?她说现在不都是这样吗?是呀,现在家长都是如此,从孩子幼儿园就开始给孩子报这个那个兴趣班。天天领着孩子跑这跑那去上课,好多双休都排的满满的,男孩学画画,乐器,女孩学舞蹈,乐器,小学更厉害,写字,英语,奥数加上兴趣班。似乎理由都是我这朋友的那句话,现在不都这样吗?
    我的孩子刚出生,我在想以后是不是也会和他们一样,我有点不寒而栗,我是不愿意这样,不知道孩子妈妈会不。现在我们还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现在整天是奶粉和尿不湿,不过几年后这个问题就摆在面前,而且我相信几年后仍然会是这样,大环境会影响。我想着几年后我或者孩子妈妈,也像我这朋友一样领着孩子东跑西颠的赶着上课,真不敢想情景了。
    现在的孩子是好呢,是愉快的学呢还是根本就是辛苦的学呢。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从来没有问过想学什么,或者领着学什么。不过也是大环境吧,那时候根本就没人这样做。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19 10:38:06
      三十三、寒玉堂书画论
    
      我印象中小时候还是有不少爱好的,小时候爷爷奶奶爱看戏,我跟着看了不少,回来还咿咿呀呀的唱。还有就是爱乱涂乱画,恐怕这是孩子们都喜欢的。上小学时的课本,特别是语文课本,是我作画创作的好天地。几乎每一页都有我的创作,我还记得学京张铁路,我画了一幅詹天佑像,梳着发髻,带着冠,留着胡子,穿着长袍。等多少年后看詹天佑的照片才知道人家留洋回来一身洋服,而我画的和传世的李时珍画像有点像,遂哑然失笑,为儿时的顽皮脸红。提起画画,有一件小事直到如今让我记忆犹新,有点小自豪,也有点小遗憾。上四年级时,学校举办书法绘画比赛,全体比赛作品贴在走廊橱窗里让同学们品评,我没有学过参加不了比赛,就用了几天课间休息时间一幅一幅看,评了一二三奖,结果老师评奖出来,我的只差一个,将一个二等奖和一等奖反了,这件事让我自豪了很久。现在有时候想起来觉得也有点小遗憾,看来儿时鉴赏能力还是不错的。不过也只有这一次,后来就是学习学习,等再次对画画感兴趣已是工作以后。终于一无成就,这小事也就永远保存在记忆里。
      溥儒先生是大画家,大鉴赏家,这本小书虽小,里面的话颇能启发人。
作者:阳自东来 提交日期:2017-01-19 11:58:13
    读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20 14:03:33
    三十四,南宋院画录
    
    还是先说说我的爱好。我第一个培养的爱好是看书买书,小学时家里人给买少年版的《水浒》,《西游》等。初中时学校有图书馆了,便去借书看。平时也买书,记得初三过年爸爸问我过年要什么礼物,我说买一套《红楼梦》。高中时开始用零花钱去书店买书,经常放学后跑去书店。开始书店还没有开架,买书要营业员一本一本拿,真不好意思让她们拿,只好少翻几本。后来开架了,可以进去慢慢看,便买的多了。记得买过岳麓版《史记》,《李杜集》,《王孟集》,《宋十大名家词》等等,还有不少外国名著。上大学后开始跑旧书摊,旧书店,在之后有了网络就网上淘书,这个爱好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还有好多其他的爱好,多半是三分钟热度。上大学特别是后来工作后,发展了许多,比如书法,买了文物的几乎所有字帖,自己摸索着练字,家门口一位老爷爷颜体很好,看我喜欢写字想教我,我不喜欢颜字的肥,喜欢欧体的廋硬,褚体的灵动,没和他学,于是一直没有入门,反反复复,字还是没练好。国画也是,买了本《芥子园》就练,可始终画不像样,就没有兴趣了。一段时间不知在哪听的笛箫曲,遂找老师学,吹了一段时间,老师让练习《牡丹亭》里的《皂罗袍》,叫我去听张继青版,竟然喜欢上了昆曲,直到现在,虽然只是个观众。那个老师古琴也很好,家里有一张明琴,一天拿出来弹,我被琴声深深吸引了,和他说我要习琴,那时候在家一会摆弄这一会摆弄那,爸爸看了说了一句老话,行当多没有米下锅。当时没当一回事,后来全放下了,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还是先找米要紧。现在想想爱好也不是坏事,只要业余玩玩,不要玩物丧志就好。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23 16:49:37
    三十五、明清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正如古人所言犹如建筑的肚肠,不可或缺。现在去一些风景区,园林看古建筑,进去或者是茶室,或者改成小卖部,游客中心。一般只有正厅摆上桌椅,名义上是恢复旧观,可多数做工粗燥,墙上的画,对联胡乱的挂,捡到筐里的就是菜,也不管场合。
    朱家溍先生的这本书分明清两个时代分别介绍了皇宫衙署以及民居,明代多根据文献,特别是明代民居陈设,早没有实物,朱先生根据文献,书画,小说记载还原明代的生活场景。清代民居他用自家祖宅作为例子,用照片真实反映。
    现在一般家庭的陈设都现代化了,就是西化了,传统的陈设几乎看不到。好多年前去亲戚家老的民居还能看到堂屋中堂的陈设,墙上挂画、对联,倚墙是条案,前面方桌,左右两把椅子,后来拆迁就没有了。但去农村,堂屋布置还是这样,新盖了楼进门堂屋多数也是。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26 11:05:35
    三十六、南唐二主词校订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知道李煜的词是从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开始的。小学时候家里电视收不到几个频道。家门口文化宫每天晚上都放录像带,大多是港台剧,那时小学没有什么作业,更别说补习班兴趣班,吃完饭我就会跑过去看录像。现在还能记得的是一部讲咏春的,一部讲秦始皇的,还有一部就是讲李煜的,名字早记不得了,不过主题曲还能记得,歌词就是这首《破阵子》。自然这首词成了我能背诵李煜词的第一首,当时对于词的意思并不能全部明白,然而配曲让人感到悲凉。
    南京南郊祖堂山麓的南唐二陵,是他的父祖烈祖李昇和中主李璟的陵墓。风景绝佳,背靠祖堂,前有水流,按过去说法是龙脉吧。一千多年的沧桑,地面建筑早已没有。李昇自认唐氏后裔,陵墓效唐陵,不过终究国力不及,但皇帝气派还是要的,前中后三墓室加上耳室,守门武士,彩绘,后室绘天象地理图,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棺床绘龙纹。后来李璟过世,李煜建顺陵时就没这些气派了。早在这之前李璟已自去国号,向周称臣,他死之时,赵太祖已黄袍加身,李煜上表才被允许以皇帝礼葬李璟。但是守门武士没了,天象地理图没了,棺床上龙纹不见了。再十几年国家也没了,生在深宫,几曾识干戈的李煜只落的垂泪对宫娥。苏东坡曾批评他不该垂泪对宫娥,可李煜还是如赵太祖所说好个翰林学士,最后几年在开封完成了流传千古的词作,王国维评价这些词是血书,如基督般的担当。李煜死后,未能归葬祖堂山他父祖的身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遥望着江南三千里山河。近年又在南唐二陵不远发现了一座墓,据考证是大周后的,难道这也是李煜为自己建的万年寿陵吗?
    李煜的词这么多年买过好几个版本,其实他的词不用典故,不用注释也看的懂,只是一看到就想买。李璟的词虽然只流传下来四首,不过这四首比之许多大词人毫不逊色。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27 10:15:02
      三十七、山石韩叠山技艺
    
      自从迷上了园林,买了不少关于园林的书,而且买了这么专业的。也不知道会不会看,也不知道能不能看的懂?我一直认为叠山也好,书画也好,都是技艺,但书画被文人化以后,列入高雅的范畴,而叠山被认为是工匠所为,是手艺人。
      我的祖上到爷爷那辈都是手艺人,爷爷仙去时我才五岁,不太知道他的事,后来听奶奶讲我祖上就是靠手艺吃饭,有一个小店面。爷爷会扎灯,剪纸,做绒花等等,而且最绝的是他两只手都会剪纸。刚解放时,国庆节做灯笼,扎龙灯,爷爷都参与其中,后来公私合营,爷爷就进了工厂。
      现在每年春节,会到夫子庙东牌楼花灯一条街去凑热闹,人头攒动,好多摊位都挂着老字号传承人的招牌,我为父亲和叔叔没能继承爷爷的手艺而感到遗憾,不然我或许也在其中,就可以把这些家传手艺继续传下去。
      好像是八九岁的时候吧,过年的时候,我带着两个妹妹在院子里玩灯,我举着狮子灯在前,两个妹妹一个举着飞机灯,一个拖着兔子灯,奶奶在旁边笑着,一边说“娃娃出来玩灯喽!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27 17:32:30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28 21:31:38
      三十八、秦淮文学志
    
      过年了,放假在家,无非是吃吃玩玩。今年因为小孩刚出生,哪也去不了,只有在朋友圈里看人出去玩,我也算卧游一番。昨晚除夕,春晚又是一个焦点,当然每年吐槽的多。我也看了,只是开着,偶尔瞄一两眼,拿他当个背景音乐。孩子醒了忙孩子,然后捧一本书读。也守岁过了0点。
      这几天夫子庙秦淮河上又亮起了花灯,桨声灯影,摩肩接踵。秦淮河自从当年祖龙认定南京有王气,凿山开河之后,就是南京一个代名词。特别是明清,十里秦淮,六朝金粉,多少繁华。这套三本所收集的就是和秦淮有关的诗文,当然不可能全,不过也省了我们不少去查找的功夫。翻了一下,才知道历代名人大多写过秦淮的诗文。
      听我父亲说我祖上可能是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迁来的南京,那么算一算也有150多年了吧。南京似乎从来就是个移民城市,从晋代衣冠南渡,到明代朱元璋的从龙之臣再到民国时期,代代不乏移民。因此南京人不排外,不像有的地方人瞧不起外地人,其实他们才不过尔尔。南京自范蠡建越城于今也有近三千年历史,所以造就了南京人的博大胸怀,有的称南京人是大萝卜,南京人自己不以为杵,有时还拿来自嘲。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28 21:34:35
      三十八、秦淮文学志
    
      过年了,放假在家,无非是吃吃玩玩。今年因为小孩刚出生,哪也去不了,只有在朋友圈里看人出去玩,我也算卧游一番。昨晚除夕,春晚又是一个焦点,当然每年吐槽的多。我也看了,只是开着,偶尔瞄一两眼,拿他当个背景音乐。孩子醒了忙孩子,然后捧一本书读。也守岁过了0点。
      这几天夫子庙秦淮河上又亮起了花灯,桨声灯影,摩肩接踵。秦淮河自从当年祖龙认定南京有王气,凿山开河之后,就是南京一个代名词。特别是明清,十里秦淮,六朝金粉,多少繁华。这套三本所收集的就是和秦淮有关的诗文,当然不可能全,不过也省了我们不少去查找的功夫。翻了一下,才知道历代名人大多写过秦淮的诗文。
      听我父亲说我祖上可能是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迁来的南京,那么算一算也有150多年了吧。南京似乎从来就是个移民城市,从晋代衣冠南渡,到明代朱元璋的从龙之臣再到民国时期,代代不乏移民。因此南京人不排外,不像有的地方人瞧不起外地人,其实他们才不过尔尔。南京自范蠡建越城于今也有近三千年历史,所以造就了南京人的博大胸怀,有的称南京人是大萝卜,南京人自己不以为杵,有时还拿来自嘲。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30 00:46:38
    三十九、乐府诗集
    
    乐府诗最早如《国风》一样是民间诗歌,就如后来流传的民间小调。清代大盛一直唱到现在的好多戏曲也是这样,虽然京剧一度被称为国剧,可还是徽调汉调演变而来。昆曲古老一些,也还是昆山腔而来。其他的比如越剧黄梅戏,一百多年前更是民间小调。正因为乐府诗来自民间,所以一个重要特点是口语化,戏曲除了昆曲一些戏也是如此,通俗易懂,老百姓喜闻乐见。
    儿时的我沉湎在戏曲声中,奶奶是戏迷,爸爸叔叔在他的影响下也喜欢。于是我在广播里,后来在电视,磁带里听了不少戏,一般是京剧,黄梅戏,越剧。有时候奶奶带我去剧场看,我虽然不懂,可剧场热闹,所以后来每次都缠着奶奶带我去。而且时间长了,我还会学着吚吚哑哑的唱,当然恐怕连我都不知道唱的什么,有次隔壁邻居看到了,还摸着头夸我唱的好。我至今还记得,奶奶喜欢梅派,马派和麒派,她说最不喜欢程砚秋,因为多唱一些苦戏,现在想来这个符合一般戏迷的审美观。越剧也是喜欢徐王尹,不喜欢戚雅仙,理由和程一样。我稍大一点和养父住,他最喜欢越剧的金派,一盘《碧玉簪》的磁带我跟着不知道前前后后听了多少回,因此到现在我都觉得金采风唱的好听。
    喜欢昆曲是因为学笛箫,老师让听昆曲,一听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直到现在我唯一会到现场去听的就是昆曲,当然这也和南京有省昆,省昆经常演出有关。昆曲号称百戏之组,唱腔动听,身段优美,京剧还有许多戏都是唱的时候没有身段,而昆曲载歌载舞,所以它更见功夫,自从昆曲成了世界遗产以后,看戏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年轻人越来越多,一回我问一个大学生戏迷,她们同学中喜欢昆曲的多吗?她说不少人喜欢,让我觉得有点吃惊,印象中年轻人特别大学生应该喜欢流行的更多,如今她们也喜欢这些原本认为是老年人才喜欢的玩意,是社会的进步吧,看来这些能继续传下去了。
    这次买书我不仅买了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还一同买了朱剑心的《乐府诗选注》和余冠英的《乐府诗选》。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30 22:22:56
      过年放假四天,在家呆了四天,看别人在朋友圈晒美食晒美景晒幸福,我只能在家看孩子看书看电视。除夕夜拿春晚当背景音乐。初一晚上几台春晚还是选了江苏的,并不是因为是家乡台就敝帚自珍,确实有吸引我的。今年是继续玩情怀,渴望剧组,还有几位港星,让我想起那时万人空巷。
      过年这几部贺岁电影,两部和西游记有关,三部和印度有关,难道今年是猴年,还有中印友好年吗?先挑看了一部《大闹天竺》,真没法看下去,名字都是唐僧师徒的,反派形象也是,还有盘丝洞,最后还有如意金箍棒。就是西游加公路片,地方不是泰国而是印度了。
      《西游2》只看了一个开头,唐僧师徒又成了打把势卖艺的了,呵呵!后来字幕出来是徐克导演的,周星驰是编剧监制,等下晚上继续看。
      看豆瓣评分韩寒的电影最高,虽然也有人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但我还没看没有发言权,看了再说吧。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1-31 19:04:40
    四十、
    
      去年双十一十二的书差不多写好了,后面想将去年一年所买的书挑一些写点,翻了一下去年的买书账目,钱花了不少,满意的书也没多少。
作者:爽口马老 提交日期:2017-02-02 22:33:22
    看豆瓣评分韩寒的电影最高,虽然也有人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
    ---------------======================================
    收纸不断是为贼,
    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2-02 22:38:17
      好多天没出门,今天去小舅舅家拜年,和老表们喝了点酒,平时我一般不喝酒,单位有事我喝酒也很少。今天稍微喝了一点,和他们谈的也很快活,因为拙荆还在月子里,和宝宝留在家。他们主要问的是宝宝的事,他们的孩子最小的也都6岁了,我虽然年龄不小,可结婚要孩子最迟。以前去都是谈工作生活之类,今年就是讲宝宝多,他们今年刚带孩子们去的北京,反正就聊这些,这一讲喝的有点多,回来竟下起了雨,又好像是冰珠子,明天还要去叔叔家,大后天去二舅家,酒又要喝一点,不过这场合大家都开心,喝一些也无妨。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2-05 23:42:20
     四十一、中国文艺思潮论
    
      看一看买了这么多书,还没有一本外国的,这总算有一本了,可是还是讲中国的。
      知道青木正儿是喜欢五四新文学的时候,他第一个将胡适鲁迅介绍到日本。他也是第一个写我们明清戏曲史的人,当时只有王国维著的《宋元戏曲史》,后面一直无人著作。青木的《中国近代戏曲史》填补了这个空白,也成就他成为戏曲大家。前几年出版过一本《青木家藏中国近代名人尺牍》,里面有胡适鲁迅周作人,还有王古鲁,钱南杨等,既有新文学大家,又有戏曲大家,反映了他和我国很深的渊源。
      青木两次来过南京,第一次在1922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很美,叫《南京情调》。前些年有人收集名人写南京的文章出版,就用这作为书名。里面说到他登临北极阁,“在山脚我对车夫说等我一会,他回答说请您慢走”。他真心的感到高兴,遂大发感慨,说在别处观光车夫只会再三讨要酒钱或者贪得无厌。他说“今天车夫的一句话,好像劝我不仅慢慢观赏北极阁,还要慢慢游览南京,对于最讨厌匆匆忙忙的我来说,这正是无上的飨应。”
      还有一段提到他在来南京的火车上,“从镇江上来一位和善的小个子老婆婆,我擅自断定他是南京人,正与我们看惯的娇小文雅的京都老太太有相似的情调,我肯定我在脑海里想象的南京风俗一定能适用于这位老婆婆。经过了上海,苏州的我,好像从大阪回到京都一样感到安心和熟悉,连栖霞山前的景色也变得酷似京都了。”
      明治维新以前的几千年,日本都以我国为师,可徒弟终究超过了师傅。这其中就出现了像青木这样的汉学家,或许他们的一些研究我国自己国人都不如呢。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2-08 22:32:13
    四十二、王伯沆先生圈点手批本杜甫诗
    
    这是2016年买的最贵的一套书,其实早就想买了。王绵女士编的王老先生最早的是一套六本的冬饮丛书,广陵印的,有线装精装两种,当时买了线装的,那是王伯沆先生手抄本。这套几种是圈点手批,据说王绵女士准备一直出齐他父亲全部手批本。我想了好长时间选了这一种,因为这是集部而且是杜詩。
    杜詩我也买了不少种,可以说基本杜詩版本差不多齐了。这本杜詩王老先生用的就是一般的《全唐诗》版本,红字小楷眉批。我找来叶嘉莹著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的几十个版本的注释眉批,再翻开这本,王老先生只在八首诗总批说了背景,还有另外一条眉批一共两条。杜詩自从宋朝被抬高至诗圣的地位,就有了号称千家注杜,真是洋洋大观,后来注释批注代不乏人。近人胡适还有梁实秋都刻意收过杜詩版本,当然指的是明版清版,最后梁实秋说了句收不盛收(大意),可见版本之多。这样还有一个不好的就是该说的前人都过了,正如鲁迅说诗的“好诗到唐已全部做完,如果没有翻出如来掌心的本事,大可不必做了。”诗如此,批注何尝不是如此。比如金圣叹的《杜詩解》貌似独辟蹊径,其实多数还是前人观点,不过换了方式而已。
    这套书线装四册,不过应该是缩小影印,眉批好多都是糊的,连成一片,看起来颇费目力,算是白璧微瑕吧。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2-10 14:02:04
    四十三、圣经故事(多雷插图)
    
    购于家门口特价书店。
    这使我想起多少年前突然一下出现的五元书店,大多数书卖五元,当然也有许多书高于五元,但书价一般都在两折三折左右,所以后来都叫特价书店了。恐怕那时是出版社转型清库存吧,反正成了我们这些书虫的饕餮盛宴。那时不用跑远,家门口,单位门口就有好几家,经常有时间就跑了去,中午吃饭后,晚饭后,休息日都是必去,一买就是十几本的事情常有,一套《苦雨斋译丛》,《胡适精品集》等等,书帐没翻出来,好多记不得了。可突然又有一天关的没有几家了,难道是网上书店的冲击,现在经常去的就是家门口这一家,而且因为好多网上能买到,只是十天半月顺便去逛逛了。
    《圣经》其实很早就买过,新教的还有香港思高版天主教的,但看过的有摩西五记,四福音书,把他们当故事看。《雅歌》《诗篇》那几篇当文学作品看的。又想起周作人说起他学希腊文的一个目的就是嫌圣经不够古雅,他想学好后按照佛经来翻译,不过后来还是没有翻。我读的印象也是不够古雅,不过想想传教多数面对的是普通百姓,也就觉得这样最好了。
    这版本是文洁若所编,加入了经典的多雷插图。
作者:xiaopanyu 提交日期:2017-02-17 11:35:08
    四十四、童寯文集,刘敦桢文集
    
    旧时我们是没有建筑师这个称呼的,有的只是匠人。那么多伟大的建筑都没有留下建筑师的名字,比如阿房宫只知道秦始皇所建。民国时西风东渐,许多建筑师去西方学习然后归来。将西方的建筑理念方法等带回来,和我国建筑结合。
    当时建筑师有所谓五宗师之说。最著名的自然是梁思成。首先他是梁启超的长子。他发现了五台山唐代佛光寺,以及其他五代宋元的建筑,按照西方方法进行丈量绘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资料。其次他的著作《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是我们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第三是二战时保住了京都奈良,后来却没保住北京的城墙牌楼。最后是他的夫人林徽因,八卦多,和徐志摩,和金岳霖。
    吕彦直是一颗彗星,在美国求学时即作为墨菲的助手参与了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校舍的规划设计。他的中山陵方案在28份中夺魁,后为了施工方面积劳成疾36岁即病逝。
    五宗师除了梁思成,其他四位都和南京有紧密的关系。吕彦直是。杨廷宝和刘敦桢,童寯更是,他们一直在中央大学后来在东南大学任教授。南京的中央体育场(现在在南京体育学院内)就是杨廷宝的作品,看了以后觉得现在的体育场也不过如此,只是东西现代化了而已。还有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头堡也是他的杰作。他的故居在成贤街东大附近,小小的一座院子,一座二层小楼,外面是喧闹的街市,里面是静静的世界。
    刘敦桢于我国古建筑的调查一点也不输于梁思成,1930年代即跑遍河南河北山西还有西南等地。他在中央大学创立的建筑系是我国第一个建筑系。晚年他整修的瞻园让这座名园焕发新的光彩,成为他最后的杰作。
    童寯的故居也在闹市,高高的围墙,比杨廷宝故居围墙高的多,紧锁的大门,他们大概都是“心远地自偏”一类的境界吧。童寯最早进行江南园林的研究,完成了《江南园林志》,里面有南京瞻园愚园的平面图,为后来整修这两座园林提供了资料。南京还有许多建筑是他设计的。他和刘敦桢杨廷宝一样在中央大学任教后一直住在南京直至逝世,三个人可以说也是南京人,是南京人的骄傲。如今翻阅他们的集子,虽然有些过于专业不是我能看懂,但仍然为他们的学问所折服,为他们认真严谨所感动。
作者:土豆香香 提交日期:2017-02-26 04:03:35
    恭喜
作者:土豆香香 提交日期:2017-02-26 04:03:44
    恭喜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