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书局 > 布衣论坛
善本组隶属于善本特藏部,是以收集、整理、研究古籍善本等特藏文献为主的专业科组。
作者:mryang22 提交日期:2005-12-26 21:13:59
    善本组 
        
      
        善本组隶属于善本特藏部,是以收集、整理、研究古籍善本等特藏文献为主的专业科组。
    
    
        一、善本组历史沿革
    自1909年京师图书馆草创以来,本馆房舍分散数处,藏品数度搬迁,阅览时续时断,馆内业务划分亦较为粗简。馆下分辖总务、目录、庋藏三课,凡善本古籍的有关事宜,分属各课管理。
    1929年于北海西侧建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馆务行政系统重新组织划分,馆下分辖八部,善本为其中之一部,即今日善本组的前身。下辖考订、写经两组。其职责为:负责善本图书及敦煌遗书的考订编目、影印出版、陈列展览、书库保管、装潢修补等事项。古籍善本的调查与采访。
    
        二、藏品介绍
    本组藏品可以分为古籍善本、新善本和敦煌专藏三大部分。在九十余年的历史中,基本上形成了政府调拨、私人捐赠和本组采集三种主要来源。以下分别叙述。
    
        1、善本古籍
    1909年本馆筹设之初,学部即拟议调内阁大库残卷、南学典籍、敦煌藏经洞遗书、文津阁四库全书以及部分著名私家藏书,如南陵徐氏积学斋、归安姚氏咫进斋等,作为本馆藏书的基础。建馆之后,上述各处藏书陆续入馆,其中包括翰林院残存《永乐大典》、内阁大库原藏宋元版书、数千种地方志书和赋役全书、《四库全书》和敦煌遗书。善本阅览室正式接待各地读者。之后,私人藏书亦有陆续捐赠与寄存者,如梁启超专藏、李慈铭越缦堂藏书等。至1930年北海北平图书馆新馆开馆时,本组所藏古籍珍本善本图书已经颇具规模。此时藏书情况,见1911年缪荃孙编《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和1916年夏曾佑主编《京师图书馆善本简明书目》。
    1930年北海新馆落成,古籍善本的采进规模扩大,这一时期入藏的珍贵古籍主要有四明范氏天一阁、贵阳陈田诗听阁旧藏明代别集六百余种,其中绝大部分为四库及千顷堂书目未著录者。其余者如常熟毛氏汲古阁、陈氏嵇瑞楼旧藏明清地方志书,海盐朱希祖藏清升平署戏曲档案近六百册、戏曲抄本七百余种以及丰富的近代戏曲资料,董康诵芬室藏盛明杂剧等等,藏书量大大丰富,藏书状况见1931年赵万里编《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
    1933年由于馆藏增加,不得不在原有善本库外,另增设书库,称为善本乙库,用以专藏清代版本及抄校稿本两千五百余种,原藏宋元明版旧库称为善本甲库。有《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反映乙库藏书情况。
    1935年以后至整个抗日战争中,时局日益紧张,珍贵图书的收集采访愈加困难,而抢救古籍善本的任务愈加严峻,许多馆员冒着生命危险与爱国文化人士合作,在孤岛的上海、在沦陷的北平,抢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时期,仅从沪上购进的善本古籍就约有三百九十种。 
    1941年,在日寇疯狂搜查之下,寄存在上海租界的一百零二箱珍贵善本,共计近三千种二万余册,其中包括六十册《永乐大典》,不得不秘密运往美国。先是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1965年后,被台湾中央图书馆索去,寄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至1949年以前,积四十年之力,善本藏书已有十三万余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经薄一波同志批准,由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保护下来的金刻本《赵城藏》四千三百多卷运京,移交本馆,入藏于善本书库中,成为本馆重要专藏。
    新中国人民政府保护古代文化的措施和行动,得到广大爱国人士的支持和响应,许多私人收藏家纷纷将毕生所积珍贵图籍或捐赠或出让与本馆,其中著名的有:周叔 先生、翁之熹、张元济、邢之襄、刘少山、赵元方诸先生,以及傅氏藏园、瞿氏铁琴铜剑楼、潘氏宝礼堂等南北著名收藏家的藏书。1958年,为保护与抢救祖国文化事业做有重要贡献的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同志因公殉职,他的家属遵其遗志,将全部藏书捐献国家,交由善本保护。
    1950年本馆与北海松坡图书馆合并,原杨守敬赠予该馆藏书中的一百四十余种由本组入藏,这中间包括杨守敬从日本购回的著名的南宋版《资福藏》四千六百余卷及日本的旧抄旧刻。
    1951年本组又入藏了涵芬楼历年所积《永乐大典》二十一册,这是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在张元济先生倡议下捐赠的。之后,周叔 、赵元方、徐伯郊、金梁、张季_、陈李蔼如等先生纷纷捐赠。其后,苏联及东欧等国家又归还了一批《永乐大典》。加之政府调拨和兄弟单位的转让,迄今为止,善本书库收藏的《永乐大典》,除去现存台湾的六十册外,总数以达一百六十一册,据各处收藏之首。
    经过五十年代的努力收集,善本藏品已经有了极大增加,馆藏量达到一万余种,这部分藏书的大部分反映在1959年由赵万里、冀淑英先生主编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中。
    六十年代本馆入藏的最重要藏品就是香港陈清华藏书。这批书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得以入藏。这个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
    “文革”时期,本组各项业务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八十年代,在克服种种困难的基础上,善本藏品有所增加,这一方面来源于藏书家的捐赠,如李一氓等先生的捐赠;另一方面,本组采访成为重要来源。更重要的是,本部站在学术发展的角度,组织力量从“普通古籍”中选出一批过去不被看好的资料进入善本,大大的丰富了善本藏书的数量和质量,使文献资料和文物价值两个方面得到结合,给文献研究赋予了新的内涵。反映这一时期善本藏品的目录有李致忠先生主持编纂的《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九十年代以来,善本藏品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先后入藏的善本古籍已经达到数百种,其中最著名的有宋淳熙七年筠州公使库刻《诗集传》等。
    
        2、新善本
    “新善本”是善本组的一部分,其筹备与建设始于五十年代中期。1953年在馆里指导下,善本部筹备“新善本”的建设,时任善本部主任的赵万里先生提出“新善本”的收藏标准为,思想性、历史性和艺术性。具体而言,包括如下部分:
    (1)、革命文献。包括早期出版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文译本;毛泽东等党的领袖的著作、稿本、书札及签名本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原稿和初版本;建党初期至建国前各时期、解放区出版的印刷品和非正式出版物,包括布告、文书、传单等。
    (2)、进步刊物。包括近代以来具有政治性、历史性的鼓吹进步思想的初印本;五四时期的进步刊物;在国统区秘密发行的进步出版物;近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书籍印刷和装潢上有特别价值的出版物,如仿真本、有限版本、精装精印和豪华本等。
    (4)、手稿,如毛泽东、董必武等国家领导人的手迹、信函;鲁迅、巴金、郭沫若等作家的文稿;王国维、陈垣、闻一多、朱自清等学者的著作和论文。
    (5)、外文善本,如北堂藏书。北京西什库教堂收集有大量教会藏书,其中不乏西方所谓“摇篮本”早期印刷图书和稀见文献。1958年交由本馆保护,入藏在善本库中。
    3、敦煌遗书
    1910年,学部咨甘肃学台将藏经洞劫余之物悉数运京,抵京的遗书数量约在一万件左右。至1911年,管理人员将其中八千余件依千字文编号,这是本馆对敦煌遗书最初的草登记,另有两箱残片待清点整理。
    1931年,在旧有草目基础上,由陈垣先生主持编纂的《敦煌劫余录》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收入本书的写经共八千七百八十三号。
    自1929年起,写经组在胡鸣盛主持下,重编敦煌遗书目录,名为《敦煌石室写经详目》及《石室写经详目续编》。编辑过程中,专聘周叔迦先生帮助考证。至1935年上述两部目录已经基本草就,著录敦煌遗书约万件,惜因本馆南迁,未能出版。
    五十年代是本组敦煌遗书极大增长的又一个时代。1954年文化部将原旅顺博物馆藏大谷探险队藏品六百二十件调拨本馆,藏入善本书库。其后陆续由私人捐赠、国家调拨和本组采进,使敦煌遗书逐年递增。先后向本馆捐献敦煌遗书的人士有马叙伦、顾子刚、周定宣、丁宝铨、王敏及高君箴捐郑振铎先生旧藏等。馆藏总数达到了一万六千余件。其中著名的有建初十二年的《律藏初分》、陆机的《辩亡论》、唐代初年的《尚书》、孤本《李陵变文》、《开元户部格》、《七祖法宝记》等。这里特别应该提到归义军时期写本《逆刺占》。这是一个抄有多种重要文献的写卷,原属归义军时期著名人物翟奉达所有。藏经洞打开后,辗转流传,先在敦煌邓秀峰处,四十年代初转归青海韩某。向达四十年代在西北寻访敦煌遗书时曾见到此卷,倍述于其所著之《敦煌余录》,谓“劫余之余,聊以资他日之怀念而已”。 
    九十年代以来,本组敦煌遗书续有入藏。同时,本馆与江苏古籍出版社合作,由馆长任继愈先生主持,正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全部整理,影印出版。 科组介绍:
    
        一、善本典藏阅览组是善本特藏部所属业务组之一,现有工作人员12名,主要职能是担负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今中外地图资料、敦煌遗书、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及外文善本等几大类藏品的保管和阅览服务,并且承担对外解答咨询,代办文献复制,协办展览及接待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参观来访。其基本工作环境为善本阅览室、善本书库和珍品展室。
    善本典藏阅览组是善本特藏部最年轻的业务组,是善本特藏部迁入新馆后,于1989年组建完成投入正常工作。善本典藏阅览组建成以来,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善本特藏藏品的管理和阅览服务逐渐规范化。1997年善本典藏阅览组被评为“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连续四年荣获国家图书馆“一线文明岗”称号。
    
        二、善本阅览室:
    善本阅览室是国家图书馆开设最早的骨干阅览室之一。它与金石、舆图两阅览室的正式开放,被视为京师图书馆建成开馆的标志。几十年来,善本阅览室的工作人员,虽然历经数代更替,但他们专业文明的职业准则与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却始终如一。善本阅览室是国家图书馆最重要的窗口,它与外界有着广泛和深入的联系,它已深深植根于社会这块广大的沃土之中,它回报社会的更是难以估量的价值。
    新馆落成后,善本、金石、舆图阅览室三位一体,于1988年10月重新对外开放。在新馆二层文津厅西侧深褐色刻有石雕壁画的墙面上有一扇玻璃镶花门,这就是如今的善本阅览室(中2-1),面积为256平方米。内设仿古红木家具,配有同质地的书架、镇尺,书桌上铺有紫红色绒布桌单,使宽敞、整洁的阅览室,不但布局雅致、大方,而且透有浓郁的古香古色之气,正与古籍书香相映成趣。阅览桌,可供读者阅览古籍善本原件;缩微阅读器,可供读者阅览缩微文献;电脑可供读者检索本馆联合目录。善本阅览室开放时间为上午9:00—下午4:45,双休日闭室。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计办价格[2000]173号文件精神,善本阅览室于2000年3月正式执行,其收费标准如下:
    1. 阅览
    (1).阅览善本资料原件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介绍信上注明研究课题)和本人的有效证件(工作证、学生证)和本馆阅览证,每件每日1—10元。
    (2).阅览缩微文献,每卷每小时1元。
    2. 资料拍照、还原
    (1). 孤本特藏底本费(出版另议):每拍60—150元。
    (2). 善本藏品底本费(出版另议):每拍6—15元。
    3. 扫描、打印
    (1). 图象扫描费:每幅10—50元。
    (2). 软盘制作费(提供软盘):每盘20—40元。
    (3). 普通打印费:每张2—10元。
    三.珍品展室:
    在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室北侧,有一间四面以玻璃为隔,面积为88平方米的室中室,这就是善本部的珍品展室。为了更好地向中外读者宣传馆藏,介绍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古代文化及弘扬华夏文明,自1988年以来,我们举办了“中国古代书籍史展览”,接待参观者近万人。1998年以后,举办了“馆藏珍品展”,“百年甲骨”,“特藏50年”,“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秘籍重光,百年敦煌”,“曲波清韵,画堂择珠”等专题展,并赴香港、美国纽约、洛杉矶举办善本特藏珍品展,受到了海内外各界名人的赞叹。 
    善本部珍品展室每天9:00—16:30向读者开放,双休日闭室。敬请各界人士参观学习,并真诚地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合作,举办弘扬民族精神的各种展览。
    联系人:张木森、李俊琴
    联系电话:88545167、88544164
     
     
    



©版权所有 2002-2019年 布衣书局